首頁>汽車>

【Lexus·雷克薩斯】是個爭議非常大的所謂的“豪華品牌”,這裡用引號已經說明對該品牌的態度,簡單概括應當是這樣的。

價格高≠高品質

不能否認現階段的國內汽車文化還不成熟,定義豪華汽車的核心因素並非是車輛的綜合性能,而是隻要價格高就會成為高階品牌。日系車企研究技術的能力遠不如研究消費者(消費心理學),可以說這些精明的車企已經把使用者心態吃的透透的了;所以不論有沒有定高價的基礎,只要善加包裝就能夠打造出人設,很多流量明星也是這種貨色。

雷車·人設

「日本皇族專用汽車品牌」是雷車的人設。

猛地一聽感覺可能還真有些優秀的品牌史,畢竟日本天皇已經承襲了125代;雖然從幕府時代天皇就成了擺設,明治維新後的天皇只是個“標籤”。但加上這個人設也能讓喜歡日本文化的汽車愛好者高看雷車一眼,不過了解真實情況後也許會很尷尬。

Daimler(英系品牌)勞斯萊斯梅賽德斯凱迪拉克日產豐田

日本天皇的御用座駕品牌經過個六個階段,選擇梅賽德斯是因為二戰軸心國,選擇凱迪拉克是因為戰後被美國實際控制。使用日產汽車是從上世紀60年代之後,2006年才開始使用豐田汽車,但仍舊不是雷克薩斯的品牌,而是Century royal專用車型,包括日產與王子工業打造的車型也是專用車(不面對C端市場銷售)。

所以沒有雷克薩斯是日本皇族專用汽車品牌的說法,這是在扯淡呢。

重點:豐田等日系汽車的全球銷量不差但也沒有想象中的誇張,在歐洲市場的排名已經很低,甚至連PSA/FCA都不如。在北美車市倒是還算不錯,不過美國也只是拿日本當成廉價汽車的代工廠而已,說白了就是美系車企要與日系車企進行高低的差異化定位。

豐田汽車在被滅車市的定位是相當低的,與韓系汽車基本屬於同一水平線;往往是沒有能力購買其本土皮卡與豪華越野車的消費者,才會考慮以這些低價車輛代步。但是豐田又不甘心總是被當成低端品牌看待,於是則推出了一個所謂的“輕奢品牌-Lexus”。

成立:雷克薩斯這個日系汽車品牌並不是在日本成立,而是在1983年的底特律成立;命名基礎是參考英文單詞luxury-豪華,但似乎也沒好意思直接用這個單詞。不過雷車總也算幫助豐田提升了品牌形象,量產車的價格基本重合了老美的「年薪標準」。

最理性的購車標準正是參考年薪,或者說該標準對標的就是普通代步汽車;所以雷車在北美完全不算豪華品牌,價格雖然也重合大眾奧迪與沃爾沃等品牌,然而這些品牌在北美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代步汽車品牌而已。

轉折:2005年雷克薩斯按捺不住,終於轉回日本本土車市——雷車實際應被視為“半美系品牌”,這是個既沒有悠久品牌史,也沒有高標準的技術的普通代步車品牌。所以雷車實在是沒有什麼好吹噓,技術完全依靠豐田是能如何呢?

要知道豐田汽車近期最大的問題是發動機機油“先乳化·後增多”,雷車也有相同的問題;在北美銷售的車輛以召回方式處理,因認定為存在失控和起火的風險。但是國內銷售的雷車怎麼處理的呢?連NA這種簡單的機器都會出現這種普遍性的質量缺陷,雷車真的很雷人。

雷車·水平

參考雷克薩斯ES200吧,這臺車29-48.3萬的價格挺離譜,因其發動機與變速箱非常低端。

低配版2.0L-CVT動力儲備127kw/208N·m高配版2.5L-8AT動力出別152kw/243N·m油電混合是臺8.9s破百的前驅轎車

稍微像樣一些的豪華轎車顯然應當用後輪驅動或四輪驅動,因為前驅平臺是談不到駕駛樂趣的;起步加速重心後移降低前輪抓地力,車身重量配比前重後輕,轉向的側向作用力會讓失控極限很低,看一看ES的麋鹿測試成績吧。

如果說只是單純的操控水平差也還能接受,但是2.5L發動機還不如主流1.5T效能強,那麼除了排量看起來感覺大一些以外,其他還有什麼可以用來“沾沾自喜”的嗎?低配版本還是個低端的無級變速器,油電混合版本效能也是相當平庸。

雷車標榜的是靜音效果好,但是120km/h的噪音音強為65db左右,還真的有10/15萬區間的轎車的相同巡航轉速的噪音強度更低,再高一些也就和SUV差不多了。這就是雷克薩斯的特點——價格真的高但品質不夠高。

(美版3.5L&油電混合版本起售價低於ES200)

天和MCN授權釋出

10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秦PLUS或定價13萬元起,預計2021年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