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都說搞技術的人才是有個性的,心裡不舒服,發發脾氣出出怨氣都很正常,如果一點個性沒有肯定不能堅持自己認為的科技真理,更不可能成為一名高技術人才,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當然如果是一名熱愛自己研究事業的人,將研究當做自己的生活,把成果當成自己的孩子。這類人,金錢、名利、地位對他只是生活樂趣的補充,良好的研究環境和研究資源的支配是他最為關注的核心。

現在不少管理者要求操行合一,管理者要懂技術,但是一旦研究者成為管理者,他有時間搞技術專研技術嗎?人的一天就24小時,吃飯睡覺就要佔9-10小時,還有14小時能夠集中精神幹工作的也就6小時,管理者一天的大會小會就要開十幾個小時,是用來研究的嗎,當然不是,是來傳遞自己的管理思路的。看了下中芯國際這次事件的核心兩位:一個已經74歲了,一個已經70歲了。其實他們的真正作用就是利用人脈和經驗,來進行引領。

此次粱孟松的辭職估計有三個原因。

第一,進入瓶頸期。粱孟松帶領下三年走了別人十年的路,進步迅速,是有成果,但其實說白了就是拿來主義,沒有資金投入,沒有挖來的研究人員靠一個人奮鬥?根本不可能,而且晶片製程越到後面越難,技術封鎖越嚴密,說是和臺積電已經差五年,但可能一輩子都趕不上,你在進步人家也在進步。局外人可以看到,中芯的領導層也能看到。第二,與領導層出現矛盾。晶片有代差,其實產品還是落後,進步再大也沒用,消費者是不會選落後產品,企業掙不到錢卻總投錢 ,中芯國際的領導層也忍不住了,對粱總估計也施加了壓力,造成雙方矛盾加大,後面要想破局,最快的方法就是換人,這在新企業中很常見,聘請有經驗的管理者,他會找到人員和人脈來突破,這時候,蔣尚義出現了,中芯國際的核心領導層需要求變,想透過蔣尚義的一些資源來尋求突破。其實科技開發這東西就是一層紙,不知道怎麼捅開,但只要挖來關鍵人,一捅就破。不過這樣一來矛盾加大了,粱總感覺被拋棄了,沒有以前的信任度了。第三,沒有歸屬感。梁總跳槽的企業有好幾家,這次他是想好好幹,但是前面說了研究人員一旦幹了管理者,嚐到權力的滋味,那麼就會上癮,因為他感覺所有的進步都是自己做的,當發覺要丟失權力時就會不滿,認為這是不公平的,讓自己給別人賣命,做夢。理想不是現實,這就是人性。

長城不是一日砌成,人也不是一夜長大。如果中芯國際不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研究,總想著彎道超車,靠一兩個人改變一切,那麼根本沒有崛起機會,一支沒有理想的團隊是打不好仗的。不希望因為這件事,造成中芯研究團隊的波動,高科技企業的核心力量是他們。高管可以變,為中華崛起的科研團隊不能變。

17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打雜只是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工種?打工人永遠都是這樣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