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一個企業領導的思維將決定企業能走多遠,即便是一個小的團隊領導,其思維也決定著能帶領團隊走多遠,思維能力是衡量領導總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準。

比如面對同樣一個商業機會,領導必須在“yes”和“no”之間作出選擇,而員工可能會說,這個機會看起來不錯,但也有一定的風險,我需要仔細的斟酌,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名團隊領導,首先要改變和提升就是自己的思維,那麼想要成為團隊領導到底應該具備哪些思維呢?

戰略思維,

馬雲曾說過,領導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屬肯定比你強;如果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了人;要比眼光比他看得遠。無獨有偶,晚清學者陳詹然也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謀全域性是領導必備的戰略思維。

然後這位高管會說,你不是領導者,否則你一定會看到山背後的東西。

這位高管的理由是每個領導在職業生涯中都會遇到一些艱鉅的挑戰,就像這座大山。此時他們就要看青山背後的景色,然後帶領員工翻山越嶺,只有這樣才能鼓舞和激勵員工追隨他們的腳步,實現以往無法看到認為絕無可能實現的目標。

戰略思維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局觀,二是前瞻性,所謂前瞻性就是要考慮,什麼將會改變?現在應該做什麼準備?如果改變了未來,將會處於怎樣的狀態?這就相當於是看透未來,如果領導能夠提前預知這一切,自然能夠帶領團隊少走彎路。

內心思維,

所謂內省思維就是反省自己,荀子曰“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當然以現在社會的節奏日三省吾身,著實有點兒多,但是三日一醒是非常有必要的,

領導應該定期問自己這幾個問題,我是不是太作太自我膨脹了?我會不會太過於懶散了?在執行力方面,我是不是太軟弱了?我是不是把事情的輕重緩急劃分的不夠合理?我是不是太過於意氣用事了?

在關鍵事件發生之後,要問自己這件事的成功有哪些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可否歸功於自己的知識技能、經驗、能力、努力或者策略,從中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以後怎樣做更好,這也是需要領導時常考慮的問題。

怨天尤人是內心思維的反面。“怨天”就是抱怨環境因素,“尤人”就是抱怨別人的愚蠢,即使遇到“蠢人”領導也要反思自己在工作安排和組建團隊方面是不是犯了錯。面對關鍵角色和重大取捨,要問自己我要什麼,我最在意什麼,我是誰,什麼是我做人做事的底線.

手段思維

沒有目標,做事情就會沒有規律,就會陷入混日子的狀態,一個團隊如果沒有目標,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沒有向心力,作為領導,我們缺什麼都不能缺目標方面的思考,只有明確團隊目標,併為之準備相應手段,團隊才能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

換位思維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一群人圍著桌子吃飯,別人給你夾的菜並不一定是你愛吃的,自己給自己夾的菜才是最有效率的,而換位思考,正是幫助領導成為員工.

人都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著想,正因為如此,領導才需要更加換位思考,只有站在員工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問題,在管理中才能對症下藥,並讓員工心服口服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正如任正非所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簡單,粗暴,在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永遠相信:

1. 利益點在哪裡,人的時間和精力就在那裡。

2. 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

3. 只有當員工主動為自己而幹,工作動力和創造力才是最強的。

4. 人性是逐利的,如果沒有利益驅動,員工不會拼命幹;

5. 人性是懶惰的:如果員工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高薪酬,他更不會努力幹!

所以:

人性需要什麼,你就給員工什麼。員工需要公平,你給他公平;他需要多勞多得,你幫他算得清清楚楚。

底薪+提成的弊端:

1. 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 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3. 員工關注的只有營業額,至於費用成本這些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員工不會關心

4. 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5.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6. 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21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用獵頭的十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