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人物·大職場】的第32期人物:一個月入2w的國企銷售,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卻轉而做了吃力不討好的物業經理。
年齡:35+ 職業:小區物業經理
座標:杭州 收入:年收入六萬+
前段時間,群裡的業主在業主群裡貼了這麼一條熱搜新聞:浙江寧波的一位業主給自己家的物業贈送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幾個燙金大字:“幹啥啥不行,收錢第一名”。起因就是物業沒有把小區車位租賃費的價格問題解決好,導致業主和物業起了衝突。
這個新聞一貼,業主群裡立刻炸了,大家議論紛紛,都認為物業收了錢不作為,活該被送錦旗。而作為小區物業經理的我,心裡真是五味雜陳,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中專學歷成國企大廠正式工,因為嫌錢少轉行做銷售我出生在浙江的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天天忙著田裡的事情,也沒什麼文化,從小就沒什麼人管我,更沒人監督我讀書,所以我每天就是到處串門玩,讀書成績在班裡是倒數的,毫無懸念,中考分數也就勉勉強強夠上箇中專。
那時候沒覺得讀書有多重要,身邊很多小夥伴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看著他們拿著賺到的錢到處瀟灑,再對比我每個月從爸爸手裡拿的那幾塊生活費,別提心裡有多羨慕了。
於是,我和爸爸媽媽說,自己不讀書了,也想和他們一樣出去打工賺錢。
然而,舅舅卻勸說,女孩子還是要讀書比較好,肚子裡有點墨水,也不容易被人欺負,而且,讀中專可以把農村戶口遷出來變城鎮戶口。
畢業後,在舅舅的介紹下,我憑著這張中專文憑進了當地的一家國企大廠上班,因為學的是文秘專業,所以,我不用像小夥伴那樣下車間,而是坐進了辦公室,而且還成了正式工。
一下子,我成了村裡的最有出息的一個,在他們眼裡,有城鎮戶口,還在大廠裡坐辦公室,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城裡人,對於做了幾十年農民的爸媽來講,真是件臉上有光的事情。
坐辦公室的確是挺舒服的,單位還有宿舍住,不用像車間的小夥伴那樣三班倒。
不過,不安分的我發現,再舒服的崗位,收入卻沒有做銷售的同事賺得多,有的人還能拿到7000多一個月,對於我來講這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一樣的收入,那幾乎是我差不多三個月的收入!
那時候的我,覺得自己年輕想闖闖,而且銷售員在廠裡風光的很,比坐辦公室的工作更自由。我很心動。我認為與其在辦公室坐著,還不如像銷售同事那樣,憑實力多勞多得。
但是,同事們卻都說我傻,好好的辦公室工作人家強破腦袋都輪不到,我卻不要幹跑去做銷售。再說了,女孩子做銷售不但會被人看不起,而且工作不穩定,要吃虧的,以後肯定是要後悔的。
但是,對於我來講,趁年輕多闖闖更有誘惑性,而且我認為有錢比所謂的面子更為重要。最後,在我的堅持之下,轉行做了廠裡的銷售。
我就不信女人做不好銷售,從零基礎開始到月入2w+俗話說,銷售是一個很能考驗人的工作,比坐辦公室難得多得多。同時,也讓我迅速地成長起來。
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對銷售的技巧一竅不通,每天都處在不斷被打擊的狀態下,不斷地被洗腦,女人家不適合做銷售。
有一次,客戶口頭答應我簽單,說等開會商量好以後通知我簽單。結果,我就很老實地等客戶通知我去簽單,等了幾天想去拜訪問問情況如何,但是又覺得冒冒失失地再去詢問不好意思,所以,我一直傻乎乎地等到一個多星期後,才從其他銷售口中得知,人家早就和別的廠家簽單了。
事後,不但被客戶嘲笑,還被同事笑話太單純不適合做銷售。
我知道自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但是,我就不相信,一個女人家怎麼就做不來銷售了了?
我就偏不信,男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
倔脾氣的我,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不斷的向銷售前輩和領導討各種技巧和經驗。也是看我真的勤快,前輩們總算是放下了帶色的眼睛,在重點的地方提點我。當然,我在每天下班後,總結一天的內容和準備第二天的拜訪。
當然,有幾次在總結的時候,白天受的委屈會一股腦兒的衝上頭來,情緒控制不住,淚水就會不爭氣的流下來。當然,我不能讓別人知道,所以只能在被子裡偷偷的哭。哭完,我抹抹眼淚,繼續總結。
漸漸地,我從小訂單到中等訂單,到後來搞定大訂單。
我以為自己能做大訂單的時候,就能證明女性也是可以做銷售的。然而,我想錯了。當有成績的時候,別人反而換了一種說法,女的銷售做得這麼好,肯定有貓膩。甚至還有一些人在背後傳我的各種所謂的故事。我很不服氣,這些成績明明就是我自己一點一點跑出來的,其中的各種苦和淚,你們怎麼可能體會。
我也知道,利用自己的性別優勢的確是一種捷徑,不但輕鬆而且很快就能獲得我想要的成績,這樣的方法的確非常有誘惑性。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成功又能維持多久呢?我還是選擇了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來,雖然慢,但是穩,且心安。
有句話說,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在我收入拿到一個月2w+多的時候,除了付出各種腦力,體力之外,失眠,胃潰瘍,偏頭痛成了另一種代價。
我一個物業門外漢,用4年時間把小區打造成標杆我平時忙著工作的我,除了過年去看望一下父母之外,平時連個電話也很少打。一次,爸爸的電話我才知道媽媽因為高血壓住院了。而且這次住院我才知道,媽媽居然已經危重高血壓好多年。看著病床上憔悴的媽媽,我心裡非常難受和愧疚,我太過關注工作,而忽略了照顧父母,沒有做到女兒應該做的事情。
這個時候,家裡已經撤村並居後回遷了,我媽出院後,生活還不能自理,我爸腿腳也不方便,一下子也找不到放心的保姆,所以,我放下手裡的工作,請了假專門照顧媽媽。
一天路過小區辦公室,我瞄到小區在招聘物業經理。
我想到,為什麼不換一個工作,做物業試試呢?
現在的銷售工作,雖然收入不錯,但是,壓力太大,而且廠子正面臨改制,前途不明。
雖然物業我沒有幹過,也知道不好做,但是,和人打交道更何況還是本村的鄉親父老,應該沒什麼難度,最重要的是我可以照顧到父母。
畢竟,錢可以再賺,父母卻只有一個,我賺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家人生活的更好嗎?雖然每個月的收入縮水到只有5000多,但是,我覺得值!
只是,我沒想到的是,自家物業的工作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容易。
一開始我就遇到了難題,接到街道的通知要求整頓小區環境。
以前大家住的都是農村,造的都是自建房,隨性得很。撤村並居後,大家依然保持原來的習慣,思維方式也還是原來的模式。
一棟棟的大樓外牆上,一眼望過去,裝保籠的裝保籠,想建陽光房的建陽光房,甚至還有一樓的人家在自家門口的公共地上搭雨棚的。
除了外觀之外,原來作為美化環境的草坪,也被有種田習慣的村民全部拔光,種上了青菜等各種蔬菜。
更不用說各種汽車,電動車亂停亂放,在小區裡橫衝直撞了。
反正一句話,這個小區,就是一個字“亂”。
物業經理也是已經換了好幾茬,依然沒有任何的起色。
作為剛剛上任的物業經理,我開始各種勸說。
原本以為鄉里鄉親的容易說話,沒想到,這個身份反而成了我的軟肋。
很多村民拒絕配合拆除私自搭建的保籠,花架,認為房子是自己的,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我一個外人管不到。
而毀壞植被種蔬菜這件事,我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集體攻擊,認為好好的空地種什麼草,多浪費,種菜又能吃,又省錢買菜,還好看,一舉三得,比花錢種草,中看不中用好的多了。
這些事整整花了我三個月的時間,敲開一戶一戶的人家,一遍一遍地勸說。
我記得還有一戶人家和我躲起了貓貓,光他一戶我一個星期就跑了四次,但是,一無所獲,反倒是被罵了個遍,甚至還有人拍桌子指著我的鼻子罵,胳膊肘往外拐,不過就是個物業經理,有什麼可神氣的。
結果,事情一件沒有辦成,反倒是被人們指責各種收了物業費卻不作為,還有各種七七八八鑽牛角尖的奇葩投訴,比如,對門把鞋子房門口,燻到了自己家。
我每天除了焦頭爛額之外,心裡是那個委屈啊。
怎麼辦?
我是愁得晚上都睡不好,飯吃不下。
軟的不行,來硬的更容易起衝突,我一下子沒有了辦法。直到一次,我和回小區探望父母的小夥伴聊天,談到我現在的物業工作,他說,他住的小區有業委會,這樣很多決定是由業委會投票決定的,所以很多事情做起來阻礙就小了很多。
他的話,給我了啟發。
我以“自己的家我自己建”為主題,進行了業委會成員的選舉。當然,出於對大家思維上的習慣和為了我以後工作的方便開展,我特地選了四類人作為業委會的組成成員,一種是以前在村子裡說的上話,有權威的人,一種是村子裡公認學歷比較高被認為有文化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在外擔任職位比較高,有公信力的人,最後一種就是熱心腸的人。
這之後,我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把很多優秀的小區環境製成各種圖片,曬在公告欄上,讓大家看看,一個看得美麗,住得舒心,令人羨慕的小區是什麼樣子。
我也知道,大家過慣了農村生活,要改掉幾十年的習慣,不容易,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先接受新觀念,再改變觀念,然後再改變行為。同時,我改變原來強硬的態度,把重心放在了,和大家一起把自己的家建的更好上面。
對於不理解的鄉親,我就和業委會的人一遍遍地上門拉家常,在拉家常的過程中溝通。
我相信,沒有管不好的小區,只有用不用心。
就這樣,我一個物業門外漢,和小區的鄉親一起的努力下,讓我們的小區在四年後成了區裡的選標杆小區。
現在我的工作量並不比做銷售的時候少到哪裡去他,特別是年初的疫情,我每天輪班執勤站崗量體溫、檢查綠碼、一遍遍查檢外來人員。還長了好多白頭髮。
我有時也問自己,現在這樣辛辛苦苦地做,值得嗎?以前辛苦還能賺上二三十萬,現在一年拿到手也不過六七萬元,收入只有一個零頭,還累,值得嗎?而且,去年也有其他物業公司拿更高的錢請我去他們公司上班,但是,被我拒絕了。
一直以來,就有個想法,講述身邊普通人的職場、創業故事,他們可能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沒有腰纏萬貫,甚至還在努力為生活,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故事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裡一定有悲傷,有溫度,有力量,有觸動你的某些東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