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一位朋友,大學在一所民辦的二本大學隨後透過自己的努力研究生畢業,成功面試國企,工作了八年,因為沒有背景,沒有人脈,靠自己的努力也混到了中層,但是到了中層之後一直沒了動靜,感覺到到了瓶頸,恰逢有傢俬企開出月薪5w的薪資請他去當副總,思考再三後辭去了國企的組長身份去這傢俬企當了副總,然而到現在工作還沒兩個月,如今腸子悔青!
1.國企辭職去私企原因
畢竟,國有企業還是按資排輩的,在國有企業做的事對普通人來說,先來的人,他們先開始給領導辦事情,時間一長,領導就慢慢習慣了讓他們辦事情,併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
國有企業,包括那些上市的中央企業,都是以完成經營指標為己任,缺乏內生髮展動力,具體表現為對市場新趨勢麻木,在制度建設、營銷、核心技術等方面缺乏創新。公司缺少活力,年輕人的朝氣也會被慢慢磨滅,變成一隻用溫水煮的青蛙。
在國企待遇的主要區別在於級別。從某一層面來說,工作的好壞無關緊要。於是有了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的怪相。領導者不會為了自己的傑出貢獻而給予特別的獎勵,因為這樣做會招致他人不滿,破壞和諧。幹勁多了腦袋也沒進水,慢慢也就成了閒人。
能力無關緊要啊,進入單位後,就是靠七大姑、八大姨和那些手忙腳亂的親戚們送進來的,這些人在工作安排、晉升、升遷等關鍵問題上,也要靠這種關係。專注於工作,沒有關係,也不會攀比的員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哪位正直而又正直的領導有智慧,但是這種伯樂並不多。
2.在私企的工作待遇
由國企央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辭職,部分員工因體制內人際關係複雜而產生“逃避”心態,認為職場環境和氛圍都比較“單純”。事實上,這是一種幻覺。制度中的人際關係,的確複雜而微妙,但仍然可以承受。國企中,領導層不會和你當場翻臉,同事也不會撕破臉皮,大家即使矛盾深重,也會有面子。退後一萬步,即使你和領導翻臉,他也只能忍氣吞聲,最多被邊緣化,也不會解僱你。但在私人企業中,你冒犯了上司和老闆,也許第二天就會放走你,也許會陷害你。
私人企業內部,哪裡有你想象的那麼“單純”。國有企業內部,會有節制,手段過激普遍不敢用,畢竟體制內的監督制度和群眾評價制度無形中起了作用。
這類人最大的錯誤,就是錯誤地定位了“關係”,國有企業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是因為覺得自己太安逸,太穩定,平平淡淡,沒有意思,人生應該經歷風雨,波瀾壯闊。城外的人想進去是想尋求一份安定。
常有年輕的國企員工向年長者抱怨,在國企內就像“溫水煮青蛙”。國有企業的職工一代又一代,對國家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又怎能說他們溫水煮青蛙?如老者所言,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未嘗過苦頭,不知安逸是人生最大的稀缺資源。國有企業的長期穩定,不僅包括在職期間的穩定,為了消化社會的就業壓力,國有企業原則上不裁員,也不解僱員工。因此,你再混日子,也不會失去工作。
3.事情具有雙面性
人生路上,也許下一個岔口就是做出新的抉擇的地方。經歷過創業激情、在民營企業奮鬥的人,想要安定下來、輕鬆一點,此時選擇國企工作、照顧家庭,也是可以的。而且最初選擇進入國企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要在國企待一輩子,直到退休。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個性,我覺得選擇國企、民營企業,都不會後悔,因為那是一種不同的經歷,只有經歷過了,才會在那張白紙上畫下軌跡,才會明白,自己更想要什麼。假如你就喜歡激情、奮鬥、挑戰,建議選擇喜歡的民營企業,但民營企業有時有些不穩定因素,自己也要承受。假如你喜歡穩定,輕鬆,建議選擇國企,但過於穩定,容易,沒有太多創新和挑戰,這本身就是自己要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