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吃飯是每個人都躲不掉的事情,有的人重視吃,有的人湊合著吃,無論哪種它都是一個人時的自由和隨意,一旦到了飯局上,吃飯就會成為一種交際,不僅要講禮貌更要懂規矩。

剛畢業那會兒,出去實習在一個小公司,公司很小,一共就五個員工,加上老闆一共六個人,老闆雖然不算年輕但和我們這群剛踏入社會的孩子們相處得很好,常常在工作之餘帶著我們去下館子。

每次吃飯的時候老闆都會先拿著選單讓我們每個人點一個菜,然後他會根據我們點的東西,再做最後的補充,並且在等上菜的時間裡耐心地教我們點菜的學問。

他這麼做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教會我們這些青瓜蛋子如何招待客戶,方便今後在他忙的時候能夠獨當一面。

但當時的我們都很幼稚並不懂學這些有什麼用,只顧著吃,於是在老闆講那些“規矩”的時候誰都不認真聽,並且還有一個姑娘每次都會在老闆開“飯桌會議”的時候低著頭摳手機。

再後來,她就被老闆“勸退”了,當時我們還覺得老闆這個人思想古板,小氣。現在想來,是年輕的我們太過無禮。

在飯桌上看人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具備的眼力,飯局中有這三種表現的人,難成大器,很準。

別人請客,狂點貴菜

說到飯局,必定要有人買單,這個買單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東”。作為被請來參加飯局的客人,一定要弄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無論是主賓還是陪賓都不能表現的太貪心。

一般情況下請客之人是會先把選單遞給賓客們讓大家看看有什麼特別喜歡吃的直接點菜,懂事的賓客們也不會喧賓奪主上去就點一桌子,而是從選單中挑一兩個適中的菜,既給請客做東者面子,又把掌控權交由對方手中,這是一種尊重。

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禮貌的,有的人只要是別人買單,只要讓他拿到選單,定會狂點一通,完全不顧別人的喜好和錢包,只顧自己能吃好喝好。

遇到這樣的人,做東的人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那些在飯桌上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不僅在日常相處中會喧賓奪主,還比較自私自利,是不值得交往之人。

只圖自己痛快,不管他人感受的人,若始終不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一生無論如何“努力”都難成大器。

貪杯張揚,口不擇言

飯局上除了點菜就是喝酒,我國關於酒文化可是源遠流長,早就有“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的豪爽,“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思念,喝酒最能牽動感情,聚在一起吃飯的人們無論是為了拉近感情促成合作,還是老友相聚回憶敘舊都少不了酒水來助力。

俗話說:“酒品如人品。”酒品不好的人,其人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喝酒之後最能看清一個人,雖然人們認定的酒後吐真言不一定準確,但一個擅長偽裝的人,在酒後漏洞百出卻是肯定的。

說話是一門藝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哪些話能在公眾場合講,哪些話只能私下說,哪些話根本不能出口,這都是有定數的,正所謂“觀棋不語真君子”,酒後妄言者非能人。

在飯局上不貪杯是一個人的修養,多飲之後不口出狂妄之言是一個人的素養。飯桌上看人比生活中看人效率高太多,能成大器者必定內外兼修。

挑肥揀瘦,滿盤翻撿

吃飯不能翻菜是老規矩,但凡長輩們在社會上有些地位和文化的家庭都存在一定的家規,其中最常見的一項就是飯桌上的規矩:長輩不上桌不開飯、筷子不能插在飯中、碗裡的飯粒一定要吃乾淨、不可在盤子裡翻撿,等等。

這些規矩不僅是對飯菜的尊重,更是一個人的修養。那些吃飯總剩飯底的人往往不是出身富貴,反倒是將碗中食物吃乾淨的人才是出身名門。

在飯桌上挑肥揀瘦者自以為挑剔是高貴,卻不知翻撿食物是低劣之舉。

無論是和外人一起吃飯還是與家人共同進餐,毫無顧忌地翻撿盤子裡的食物,挑肥揀瘦都不是好的習慣,這樣做的人除了自私自利之外往往還吃不了苦,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拒絕接觸是逃避心理。

人性的真實總是藏在細節中,那些連進食都要挑挑揀揀,逃避不喜歡的食物之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事情也會不自覺地選擇逃避。

在飯桌上有以上三種行為的人,生活中為人處世的習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要小看了細節,特別是飯局上的細節,那是每個人餘生的伏筆,有些事情,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提前預知。

38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每年體檢卻沒查出問題!如何選擇最有價值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