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大型零售公司,任市務助理約半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KB透露,她的月薪比起JobsDB調查的平均數更低,只有14,000元,以她瞭解,同一職位,她公司出手甚至比市價低1,000至2,000元。公司當初壓價1,000元,KB很清楚零售業大受疫情打擊,加上自己經驗少,議價能力弱,最終接受公司的聘用條件。疫情影響市道,不少打工仔被要求放無薪假、減薪,甚至失業,KB這份工作由求職至入職用了約一個月,她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一群,有朋友「雙失」近半年,最近才開始上班。雖然KB今年6月才正式畢業,但自去年9月起已開始求職:「什麼都報下,send了30至50封(求職信),都無認真數。」大半年來她獲七個面試機會,最後收到兩份獲聘通知書。
雖說大學生起薪點增幅追得上通脹,但多年過去,街坊消費模式日新月異,如何將14,000元月薪「糧盡其用」?KB稱日常開支已佔人工五成,其餘是家用及與朋友聚會的消遣使費,雖然與家人同住免去供樓壓力,但認為儲蓄空間始終不大,遑論搬離家中,獨立生活或組織家庭。
「當然想有多些自己的空間,如果可以都想搬出去,但始終不敢。」KB假設租劏房獨自生活,可能都得用上月薪的一半,加上燈油火蠟、水電煤氣費,一闊三大,她認為搬出來必定「鋪鋪清袋」,將來要置業和成家立室,更是不可企及。KB屈指一算:起碼月入30,000元才可搬到一個較好的單位自住,以我現時的底薪,預計最快都要五年才可達到這個目標。
除了起薪點比去年稍低,KB更確切感受到的疫情「副作用」,是求職困難,她笑言畢業始找工,無法比對過往或疫情前的情況,但從不同求職網站可見,不少公司今年放棄招聘畢業生,適合他們的空缺明顯減少。JobsDB的《調查報告》中,有過半受訪者都覺得招聘職位減少,認為疫情打亂他們的求職計劃。而KB更留意到,即使初級職位,公司都傾向聘用兩年或以上經驗人士。
提到年中至今的裁員潮,市場人力增加,求職競爭加劇,KB直言市場營銷不必具特定專業資格,人人都可入行,供過於求,形容「可能有少少做爛市那樣」,加上不少僱主視大學畢業生為白紙一張,經驗較少的他們自然成為次選。
另外一個「副作用」是見工難。以往不少大公司的管理見習生職位,面試流程早早開始,今年則因疫情再三延遲。KB曾獲邀參與大型的消耗品和零售公司的面試,原定去年年底開始的面試,最初宣佈押至新年後,及後再延遲到4月,最後直接通知她計劃取消,反映這類見習計劃提供的職位,今年隨之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