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教育部發文,不得將全日制學歷作為限制條件
隨著高校畢業生的增加,就業壓力的增大,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提出的條件也越來越高,其中一條就是對全日制學歷和非全日制學歷的要求。
但是,近日教育部發文表示,企業在招聘過程中不可以將學習方式,也就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條件。這對很多非全日制的畢業生來說,就是一件好事,可以幫助他們擴寬就業渠道。但對全日制畢業生來說,他們所要面對的競爭壓力就增加了。除了和自己本專業、同學校的人競爭,也開始要和其他學校類似專業的人來競爭了。
02 短短几年的努力,憑什麼拼得過十多年的自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為什麼會被作為公司招聘的限制條件呢?難道一個非全日制畢業的人,就一定比在全日制學校上學的人能力差嗎?對我們來說,到底是能力重要還是學歷重要呢?
在我們公司往年的招聘中,有二分之一的新員工都是透過校招進入公司的,另一部分則是社會招聘。在公司裡,有兩位年輕的同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兩位同事當初來面試的時候,一位是國內一流大學畢業,另一位是已經在其他單位工作過幾年了的,兩人最終都留了下來。
新來的高學歷同事,在應聘時大家對他的要求沒有很嚴格,輕鬆就把他引進了公司。來到公司後,他起步的實習工作也要比其他人高。但和那麼多來應聘的人相比,那位已經工作過,學歷是最低的專科的同事,實際工作能力卻是最好的。
以前在學校期間,她就參加過豐富的社會實踐,在電視臺做過實習文秘工作,在學校也是老師的工作助理。她平常也會寫一些新聞稿,釋出在學校的報刊上。畢業後她成功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待遇卻一般。熬了幾年,公司也不重視她,所以她決定重新應聘一家好公司。
在我們公司實習的那段時間裡,她相比於其他畢業生來說,對工作上手更快,處理資訊也更及時。領導都誇讚她工作能力很強。雖然兩人都進入了公司,可是低學歷的同事是經過了很多努力和打拼才成功留了下來的,她付出了極大代價和辛苦。現在她又繼續準備考相關專業的證書了。
03 學歷只是一塊好的敲門磚,能力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如今在職場工作中,學歷固然重要,是一塊很有分量的敲門磚,但工作中最看重的,還是個人的工作能力,拼的還是專業技能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變通能力。所以,不論是高學歷還是強能力,都要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學歷不等於能力,但是高學歷代表著持久的努力和自律。
一個公司在招聘時,如果同時應聘兩個人,其中一個畢業於985院校,另一個畢業於普通二流大學,那麼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時,公司肯定優先招聘985畢業的同學,之後才會再綜合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決定留下誰。
也就是說,往往獲得優先選擇工作的都是高學歷的畢業生,其他人只能透過更多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專業。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強調學歷不等於能力,但高學歷代表著持久的努力和自律。既然能進入好學校上學,那麼一定是從高中,甚至從初中就在努力學習,對自己有比較高的要求,自律能力也比較強。而在普通二流大學上學的很大一部分學生,此前的學習多多少少來說是有所欠缺的,自律性和努力程度也是比較差的。
第二,即使擁有高學歷,也不代表著可以高枕無憂。
但就像我們公司的那個高學歷同事一樣,就算他比較容易獲得好的工作待遇,他也不能輕易放棄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在實際工作中,他也要不斷學習,錘鍊自己的技能。因為工作中除了學歷,也要看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
對於擁有高學歷的求職者來說,學歷固然可以幫他們拿到第一塊敲門磚,但後續發展不見得就一定好。所以,高學歷的人也不代表著他們從今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在日益變遷的工作環境中,只有掌握好本職工作需要的專業能力,才能幫助他們走得更遠。其他普通學歷的人,如果不斷學習,逐漸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獲得成功,甚至取代他們的工作。
第三,學歷低也不要氣餒,只要努力,一樣可以擁有美好的明天。
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學歷低的人不在少數,但他們仍舊有著好的工作和待遇,仍舊取得了成功。就像上述提到的,我們公司那個低學歷的同事,雖然她的起步比較低,但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依然找到了好工作。
對於學歷低的人來說,我們不能輕易妥協,不能輕易氣餒。最開始的學歷問題已經是不可控的東西了,但後續努力卻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比如繼續考取研究生,或者考取其他有關專業技能的證書,可能就能幫助我們在職場上獲得晉升。低學歷也不要緊,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一樣可以擁有美好的明天。
學歷的高低依舊是影響畢業生找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不論在何時何地,我們每個人都要繼續學習,提升自己。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牢記,能力才是立身之本。高學歷和低學歷的人,都要懂得能力的重要性,要不斷鍛鍊自己的專業能力。只有自己的工作能力上去了,才能在職場中獲得長遠的發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