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少行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有負面也有正面的。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下,也誕生了很多新興行業,為社會增加了很多就業崗位,同時還給了很多人發展副業的機會。那麼弊處就在於影響了傳統行業的發展,搶佔了傳統行業的市場份額。
對居民來說,銀行線上業務的發展帶給了他們很大的便利,客戶在辦理銀行業務的時候再也不用到銀行大堂去排隊等候了,很多業務都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面辦理。這對客戶來說是方便了很多,對銀行來說減少了運營成本,但是對銀行的員工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
銀行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份非常體面的職業,甚至在父母的眼中更是“鐵飯碗”的存在,銀行本就是最有“錢”的地方,總體上來說的話呢,其實福利待遇還是可以的,相比於社會上的打工者來說要好的多。
但是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線上業務的普及,有不少銀行都開始裁員,一方面為了減少成本,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因為現在的銀行已經不需要那麼多的網點了。所以掀起了一陣“辭退潮”,隨著網點的減少,那麼在銀行工作的員工數量也要減少了。
根據銀保監會近日的金融許可證資訊統計資料顯示,近兩年來退出的商業銀行網點已超過6280家。截至11月末,已有2790家商業銀行網點被裁撤,其中將近四成是國有大行的網點。更有資料顯示,我國的四大行現在合計減員超過2.6萬人。
這個資料還是在年年增長的狀態,以前銀行工作的“含金量”非常高,但是現在隨著時代的趨勢來看的話,銀行的工作也不是很“穩定”了,許多銀行也已經推出了機器人業務,很多業務的辦理都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
雖然機器是永遠不可能取代人工的,但是銀行的裁員潮是勢在必行,也是符合時代的趨勢發展的。不止是我國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包括全世界的銀行都處於這樣的趨勢中。根據彭博社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有50多家銀行宣佈裁員,計劃裁員人數7.7萬人,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所有被裁員的員工中,“這類人”是最容易被裁掉的。那就是你的工作是完全可以被機器人所替代的,那麼你的價值就是可替換的,銀行為了減少成本當然會裁掉這類人。還有就是現在銀行的員工也並不是所有的都是正式員工。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合同工,出於銀行的立場考慮的話,這部分合同工也是首先被考慮裁員的群體之一。這並不是說合同工的能力不行,而是相比於正式員工的話,合同工更加的“危險”。
歸根到底還是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大部分的業務都可以在網路上實現,那麼人工的作用就被降低了,其實不止在銀行這個行業,在很多個行業都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出於成本的考慮,“裁員”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