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給大家分享了一下:
可能在一些人的認知裡,金融圈需要強大的天生背景和資源,沒資源很難入行,或者入行也混不好,大量人正在勸退金融圈。
但實際上後天的選擇及努力可以彌補部分甚至大量先天資源缺陷。
“將相王侯,寧有種乎?”
未來會給大家更新:
《投行工作人員一天的工作生活》
《金融機構銷售人員一天的工作生活》
這篇文章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金融人”分類
二、如何整合資源?
三、尋找伯樂
四、做好關鍵抉擇
五、專業鑽研
一、金融人”分類我傾向於把金融圈的人分為幾類
1、有強大直接背景資源
2、有間接資源(遠房親戚在行業內,或父母是地方精英)
3、名校畢業,校友圈強大
4、無先天資源但善於構建各類資源的人
5、走專業路線的人
6、打醬油的
要說明的是,在金融圈的博弈,很少是跟第一類人去博弈,因為大多數人遠遠沒有到那個層次,是遇不到第一類人的。
比如你做PE的想去入股阿里巴巴,可以查一下阿里巴巴赴美IPO前披露的入股的三家機構博裕資本、中信資本以及國開金融的背景;如果做投行想去承銷阿里巴巴赴美IPO,可以查查阿里巴巴的IPO承銷商們,就可以體會到,這根本不是競爭,而是赤裸裸的碾壓。
所以放平心態,我們能接觸到的金融圈都是2-6類人在博弈,只要掌握好方法,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二、如何整合資源?金融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整合資源。
承攬端需要承攬專案賺取管理費,承銷端需要賣出產品賺取手續費。
雖然IPO、PE、VC、信託、資管等不同領域承攬的專案不同,但大家都面臨一個問題,你去接觸的客戶的地位普遍是遠高於你的,他們可能是政府官員,可能是國企負責人,可能是福布斯排行榜上榜的大型民營企業董事長,還有可能是自身有很多資源的資本掮客。所以最需要掌握的就是與地位更高的人打交道的方法。
1、提升你的可交換價值
穩定的關係多數是資源互換的前提上。
對於層級高的人來說,每天會接到各種“求助”,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資源前面,要在各種“求助者”中脫穎而出,就要主動創造你的價值,主動為別人提供差異化幫助。
後面熟悉之後就聊起來了,他是研一的學生,也對實習和求職比較關注,所以我主動幫他找了個券商投行的實習,並在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幫他解答。
我幫他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就是他主動幫我做了我並不擅長的東西,第二就是我覺得他很擅長與人相處,做事很靠譜,以後是個有前途的人,誰對想跟有前途的人交朋友,不是麼?
2、擅長組局
組局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讓自己成為圈子核心的途徑,如果你可以搭建一個人脈交流的平臺,那日後所有的資源都會向你靠攏。
擅長組局的能力也是成長為一個優秀承攬的必備技能,如果你去東北談業務,想叫上客戶一起吃飯,最好叫一個當地同等地位的人一起,否則你很難叫得動地位更高的客戶。
3、可以平衡每個人的核心需求
有些大佬之所以可以成為大佬,是因為可以滿足每個人的核心利益。
金融圈中,承攬業務的時候,能想到最多的就是用經濟利益的方式補償客戶,這種方式一方面不合法,另一方面是最沒新意的做法——人人都會。
一類銷售是誇領導年富力強,怎麼可能腦子不好使呢;一類銷售發抱抱的表情說,今天天氣不好,注意保暖呢;一類銷售說,領導地址在哪裡,我去幫你看看;只有一個銷售,沒有回覆朋友圈,而是默默把照片發給了身邊的朋友,辨認了小區的名稱,驅車趕到小區,確認了車的狀況,並拍了車的全身照片,發給資金方大佬,並說,剛在拜訪客戶,偶然看到你的朋友圈,發現好巧就在你小區附近,就順路看了一下,車窗完好,車門也關著,正好在你家附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需要我幫你看一下的麼?
高下立判,對於客戶來說,誰能滿足自己的核心需求,就一定能脫穎而出,只做表面功夫的人永遠無法走進大佬的內心。
4、做長期主義者
與大佬交往,要做個長期主義者,切不可貪圖眼前利益,大佬最怕的就是帶有目的性的交往,如果套近乎只是想換取利益,那大佬會樹起心理的防線。
如何做長期主義者?
除了生日和新年祝福外,每年定期郵寄兩次特產,在楊梅成熟的季節給大家郵寄楊梅,在桃子成熟的季節給大家郵寄桃子。
而且話術很統一,說剛好水果成熟,要給客戶郵寄,就順便給您郵寄一份嚐嚐鮮,這樣大佬不會拒收(因為禮物不貴重),也不會因為拿了你的東西而產生虧欠(因為你只是順便),又會因為你日常的掛念增加對你的好感。
三、尋找伯樂這條路對於沒資源的小白來說是相對好走的一條路,這是一件長期投資的事,如果成功,收效最大,做好這件事,你需要分三步。
1、找到合適的直系領導
我們剛步入職場時一直都是被領導選擇,領導看我們的“潛力”“能力”“靠譜性”等等,其實我們也可以主動選擇領導,在職業生涯的初期,領導不是一成不變,你會有很多機會主動選擇領導,選擇領導主要看幾點:
①領導是否在很小的年紀就當了領導,如果是,請抓住,年少成名必有過人之處。
②領導在公司管理層甚至股東層面是否有支援,如果有,證明領導搞定大領導的能力很強,不是孤軍奮戰。
④領導抓重點的能力,有些領導做事沒有章法,有些領導可以幾個字幾句話就點名專案或業務的要害,這種領導前途無量。
⑤喜歡成就下屬的領導,能扛責任的領導。
2、如何獲得領導賞識,讓領導願意一直帶著你
獲得直系領導賞識的方式和獲得大領導賞識的方式略有不同,因為兩種人階層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我們要對症下藥。總結下來幾點:
①業務能力強,可以給領導分憂,這是最基本。
前期不索取,一直不抱怨,一切領導都會看在眼裡,什麼都不用說。
②私人感情的昇華,直系領導很可能當領導不久,沒有一個“自己人”的班底。
如何成為自己人,就是要有些私人感情的昇華,要創造工作外的交際,比如兩家一起聚餐,生日、逢年過節的走動(去家裡的那種);
私下多跟領導暴露自己的事情,最好暴露一些自己無關緊要的缺點或秘密,掌握下屬的弱點秘密,會讓領導很有安全感,覺得可以牢牢地“栓住你”,反而會放心的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你。
④感恩,這個感恩有多重含義,有時候我們可能在上風期的時候膨脹,覺得自己能力強,無論什麼時候,要把功勞讓給領導,要讓他體會到自己的強大。
⑤不玻璃心,也許領導由於種種原因誤解我們,讓我們背鍋,千萬不要玻璃心,千萬不要得理走遍天下,該承擔的多替領導主動承擔,不要追求絕對的公平,跟領導的相處中,沒公平可言。
3、找到一個有決策權的大領導伯樂
跨級別找一個大領導當伯樂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由於中間有層級隔絕,我們與大領導接觸的時間並不多,也鮮有機會在大領導面前展現能力,所以如果想讓大領導賞識,一定要抓住有可能出現交集的30秒甚至更短時間,讓大領導對你刮目相看,要知道大領導只看結果。
曾經有個朋友,他們公司銷售的一款資管產品未兌付,導致客戶來辦公樓堵門維權,恰巧那天集團公司的領導來視察,總經理碰到這個情況一籌莫展。我朋友瞭解了情況之後,考慮了許久,趁著領導去廁所的時候製造了一個偶遇,並主動起提這個事情說,領導,下面這個情況,要麼我下去處理一下,我爭取說服他們先散開,您要麼想辦法讓司機帶領導再看一下風景,稍微繞一下路,給我多準備20分鐘時間。領導雖然將信將疑,還是讓他去試試。
朋友先下樓,看到一群大爺大媽在群情激憤,他知道這個時候講理是說不通的,就看到有兩個年輕人,他先以一個路人的身份跟大爺大媽打聽了一下,發現這些人是那兩個年輕人領過來的,兩個年輕人原來就是這個公司的銷售,後面離職了,賣了產品沒兌付,帶客戶來鬧。於是朋友拍了兩張年輕人的照片,發給人力,人力辨認出兩個人的基本資訊,又打聽到了他們跳槽去的公司,心裡有底之後,朋友徑直走到兩個銷售面前說明情況,兩個銷售自然也不退讓。
朋友只是淡淡的說出了他們兩個的名字和現在就職的單位,並平淡的說上班時間帶客戶來鬧,你們的領導XX總知道麼,如果我現在讓你領導過來領人,你有想過後果麼。
這個時候銷售氣勢明顯弱化,接著朋友說,我知道產品沒對兌付客戶心急,你們也心急,我們也著急,我知道你們是為客戶著想,但是鬧並不解決辦法,要麼你帶上客戶,我帶大家去XX大廈(公司的另一個辦公地址),我找相應負責人聽一下大家的情況,爭取給一個解決辦法。銷售聽了,自然乖乖的待著客戶走了,而我朋友由於迅速的處理好了領導的危機,後面一直很受大領導提攜。
四、做好關鍵抉擇金融是個週期行業(其他行業也一樣),你所處的細分領域可能遇到不景氣的時候,也可能遇到爆發的時候,也有可能由於監管原因直接行業消失,我們會遇到很多選擇的當口,做好關鍵的選擇可能影響你的職業生涯。
1、跳槽需要謹慎
我們都會遭遇付出回報不成比例的時候,也會遇到不公平待遇,會與領導處不好關係,但這些並不完全構成跳槽的理由。
天下烏鴉一般黑,跳槽並不解決本質問題,如果不是非走不可,或者下家企業開出了不可拒絕的條件,不要輕易跳槽,對於企業來說,你只要呆的足夠久,經歷種種變動,你很可能會在某個時刻忽然獲得客戶資源和晉升機會,這種機會是主動跳槽比較難遇到的。
2、不要輕易換細分行業
本來是賣資管產品的,聽到債券賺錢轉去賣債,聽到基金賺錢轉去賣基金,其實哪個細分領域做好都有機會。
如果頻繁跳動,可能一直踩不準點——你知道這個行當賺錢的時候很可能大家都知道了,這說明已經到了行業發展的泡沫期了。
3、關於路線問題
路線問題很重要,有些人被擺在不合適的崗位上,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明明是外向性格,適合與人打交道,就不一定做行研做的好。
擅長研究的人沒必要逼著他去做銷售,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而且工作兩年內就要找到,越往後轉行成本越高。
五、專業鑽研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專業的路是最容易的出人頭地的路,不需要資源和背景,你需要做的就是讓市場驗證你的思路和方法是正確的。
無論是券商研究所行研,成為首席,還是投資,成為明星投資經理,都是可以實現名利雙收的路,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行研加班到深夜寫報告是常有的事兒。
投資經常一個人揹著包去深山老林裡盡調標的也是日常。
而且要經歷被市場打臉,被客戶刁難(預測不準,難免被客戶刁難),勤奮、努力、不玻璃心、再加上天賦,才能在專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