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錘去找工作的時候心裡總唸叨“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在職場中,很多人心中想的都是這樣一條晉升之路。但當總經理你底下要有各崗位人手,當CEO你手上要有經理團隊。沒有栽培下屬,自己又如何單槍匹馬上陣?另一方面,同樣大家也擔心,栽培了下屬,又害怕被其取代怎麼辦?
所以我們看到有些領導打壓下屬的風頭,結果卻事必躬親,沒有能獨當一面的下屬,自己也難以晉升。有些領導大膽放權,最終卻變成下屬成長了,對領導不再信服,讓領導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晉升更是有心無力。
這樣進退兩難的局面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
一、下屬必須要栽培,不然無法形成鋼鐵團隊“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未聞無能之人,不鬥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
這兩句話均出自曹操之口,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從一個保安隊長幹到了一方大員,再成為三國時代的塔尖人物,離不開手底下一幫能臣干將。
沒有荀彧,如何穩定朝政?沒有郭嘉,如何一統河北?沒有賈詡,如何收服張繡?
沒有張遼,誰在合肥抵禦孫權?沒有司馬懿,誰來解水淹七軍樊城之圍?
在那個諸侯割據,英雄輩出的年代,若是沒有手底下這麼多能臣干將,曹操又憑什麼在這麼多對手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一方霸主。
所以,下屬不可不栽培,強大的下屬能給予領導強大的助力,在遇到難題的時候獨當一面。他們會一步一步鞏固著領導的功績,讓領導不必耗費大量精力解決各種問題。
強大的下屬讓整個團隊的實力、效率、執行力都能有充足的保障。若是從一開始就無意栽培他們,僅靠領導一個人,那整個團隊的效益又從何而來?遇到難題又如何快速解決?
既然下屬不可不栽培,那把下屬培養起來,自己要是被其取代怎麼辦?
二、領導格局要大,要讓下屬心甘情願跟著幹曹操說過“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無論天下能人的智力多麼強大,我手上掌握著道,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應用到職場,意思相當於無論手底下的人能力多強,只要大的規則掌握在我手裡,那就不怕被架空。
這樣說可能有些虛無縹緲,我們可以具體理解為,只要領導自己仍能夠展現自己作為領導的能力,將工作的大方向,人員的分配管理把握好,那麼大的規則仍然在領導手裡。
這樣的情況就要求領導要具備相應的能力處理工作,也要有足夠的魄力去對人員進行安排任用。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精通兵法、才華橫溢、有政治抱負有領袖魄力的人。他一直信奉想要取勝他人,自己就要立於不敗之地的信條,所以他本身就是個能力強大的領導。
他政治理念先進,有著“選其鄉之俊造者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益於天下”的政治思想。他軍事精通,早期在各地討伐黃巾起義積累了赫赫戰功。他還是個文學大家,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
而在用人上,他展現了強大的魄力,從敵營投來的張遼、賈詡、龐德等人,他均不拘一格大膽啟用。只要有能力有品德,均有機會在他手底下發揮才能。
在管理上曹操更是一直處理果斷,賞罰分明。在割發代首的典故中,曹操下令軍隊行進不能踐踏老百姓的麥田,結果一次戰馬受驚,曹操自己騎馬踏入麥田,他企圖自裁未果,果斷割斷自己一把頭髮作為懲罰。
這樣的一個領導,又怎麼會輕易被下屬架空呢!
不過強大的領導加上強大的下屬,這樣的情況容易引起老闆猜忌,那又該如何面對呢?
三、對上級要保持緊密聯絡,避免釜底抽薪曹操的老闆是誰?曹操整個人生從未稱帝,在他上頭,始終還有一個大漢天子。可能就歷史來看,當時這個大漢天子徒有其名。但實際上,沒有這個大漢天子的名義,曹操是沒有辦法東征西戰還不怕被各方諸侯集體徵討的。
我們可以參考下在曹操之前更為強大的董卓,失去人心道義,就是董卓也落得被群雄征討,兵敗西逃,最終慘死。
那麼曹操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他迎奉天子,給予天子合理的禮遇,從道義上站住了腳跟,成就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千古經典。
立足於天下,曾說過“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並不過度追求個人私慾,始終堅持大局觀。
堅決不稱帝,天下仍是漢室江山。在三國前期,曹操帳內還有不少漢室元老,他們堅守著漢室正統的理念。曹操拒不稱帝,既安穩了他們,也讓自己不用面對失去大義後的危險。
敬畏老闆,將個人和團隊都跟老闆緊緊聯絡在一起,一切以公司為重,始終以公司為基礎去發展,老闆又怎麼輕易猜忌這樣一個大將呢?
縱觀曹操一生,跌宕起伏,又雄偉壯觀。或許今日職場中我們也很難到達他這樣的高度,但他的應對方法,卻值得我們學習效仿。
一個好的領導,總能夠運籌帷幄,但這些都離不開能力的一步一步鍛鍊、經驗的一點一點積累。在他們晉升的過程中,也要碰到是否栽培下屬的難題。
我們看看曹操,他那個年代有多少被下屬取代的領導,多少被老闆猜忌的強人。而他,逐步攀登高峰的同時,在栽培下屬的處理上,是否能讓我們看到一代高人的風貌?
你又是否能從曹操身上學到了如何解決栽培下屬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