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是某公司的專案經理,最近老闆非常欣賞Lucy,在公眾場合多次表揚她工作出色,管理能力強,開會的時候,Lucy總能暢所欲言,方案提交迅速透過,提出的觀點其他部門也表示贊同,積極採納並配合她的工作開展,同事之間都評價Lucy有能力、魄力強,Lucy覺得自己春風得意,好運連連。
James最近因為一起升級客戶投訴,公司管理層例會上被副總當眾批評,導致公司前期在該專案上的投入都打了水漂,連帶他分管的部門員工一起受到公司處罰,取消了月度獎金,James也知道這次出錯的責任主要在自己,所以對領導的責罰也毫無疑義。
業務繁忙,人手緊張時,James想從其他部門調人來幫忙,沒有一個部門的負責人願意借調員工,James也聽到不少的閒言閒語,說自己能力不行,沒有執行力,還連累其他人,James在開會時選擇了保持沉默,心情無比低落。
人與人常常在職場交往中會形成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被人貼上“標籤”。
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
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這正是如同颳風天氣時,月亮周圍出現的光環,會向四周彌散開來,讓人看不清月亮本來的樣子,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現象為“暈環效應”。
所謂暈輪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他認為人對事物和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從區域性出發,然後擴散而得出整體現象。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徵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徵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愛屋及烏”、“情人眼裡出西施”都是暈輪效應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暈輪效應啟動的是系統1快思考,這個模式由許多聯想和結果共同構成,容易造成主觀的認知偏見,這種偏見在我們塑造對人與環境的看法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系統1可以透過很多比現實更簡單卻更連貫的方式來表現我們對周遭世界的看法,意味著慵懶的系統2慢思考將會贊同許多系統1產生的直覺性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又準確地反映了系統1產生的印象。
因此,人經常會被“暈輪效應”控制,分不清真假,很多情況下做出的判斷並不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應該儘量避開“暈輪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免對自身的認知發生偏差,可以總結為“四不”法:
1、不“妄下斷言”
避免暈輪效應所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消除錯誤的關聯。啟動系統2謹慎客觀的處理方法,在做決定之前考慮出現的眾多選項,即不把本來並沒有聯絡的一些特徵與其它特徵聯絡到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徵就必定會有另外一種。
2、不“以點概面”
片面的證據對判斷有著重大的影響,即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徵,習慣性地以個別取代—般,彷彿盲人摸象—般。任何人都有表現好或者出現錯誤的時候,即發現好的方面就全面肯定,發現不好的方面就全盤否定,關鍵是用系統2做出全面的評判,而不是以點概面,從而做出深思熟慮的決定。
3、不“以貌取人”
人們在內心深處總認為,相貌和品質有著密切聯絡,一般長相美麗的人,人們往往更願意相信他是善良的。而長相醜陋的人,就更有可能跟邪惡、陰險等這樣的詞聯絡在一起。
我們在認識他人的問題上不應該僅滿足於表象,而注重於長期瞭解對方的心理和行為。
當然,在公眾場合,就更應該運用暈輪效應,注意自身穿著整潔、聲音動聽、舉止大方,把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給對方留下一個深刻的專業印象,為職場加分。
4、不“絕對化傾向”
人一旦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突出的優勢,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而在某些方面是弱勢,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實際上,根本沒有絕對的肯定,也沒有絕對的否定,太過肯定自己會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而太過絕對的否定,又會讓人產生自卑的心理,這些都不利於一個人的發展。
所以,每位職場人士,都應該思考判別自己是否遇到過暈輪效應,並有效地正確利用暈輪效應帶來的積極影響,避開暈輪效應造成的不利因素。
【思考】
在職場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暈輪效應的情況,你是如何看待的?
#高效學習#
#閱讀的溫度#
#學問分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