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2020年即將過去了,我的職業瓶頸諮詢領域也預示了經過了整整10個春秋,從人力資源管理,到諮詢,創業,這幾年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隨著諮詢的學員越來越多,我發覺“內卷化”也正在蔓延,甚至很多人職場多年,卻不知道自己忙碌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所以藉著年終,我想將我對內卷化的底層邏輯和破解的方法,分享給你,希望幫助你盤點過往的路,最佳化未來的路。

1.內卷化的起源是什麼?

20 世紀 60 年代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利福德·蓋爾茨把「內卷化」這個詞引入了社會生活領域。

他發現在印尼的爪哇島,人口眾多,大家都種植水稻。隨著勞動力的增加,人們對土地的耕種變得更加細緻。在他眼裡,人們犁耙收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態農業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複、沒有進步的輪迴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水稻越來越多,地越來越少,但是分配到每個人手裡就越來越少,幾乎祖祖輩輩都是與水稻為生,毫無希望。

迴歸到當下後,上學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學錄取名額有限,家長又希望孩子上好大學,所以大家沒日沒夜地備考,上補習班,越焦慮競爭越激烈,競爭越激烈大家越焦慮。

工作也越來越忙碌,996 隨處可見,每天早出晚歸,天天都很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結果黃金年齡一過,如果沒有上升到一個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絕大部分人會迅速進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忙越努力掉得越深。

我們被困在這樣一個低層次的生活裡,不斷自我重複,這就像推磨的驢子,因為被矇住了眼睛,所以它不停地一圈一圈地拉著磨。它感覺自己是一直在往前走,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但事實上,它一直在原地打轉。

2.內卷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內卷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是被動成長!

在職場中,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動成長”的,長期的溫水煮青蛙,以為歲月靜好,可是等待覺醒的時候,卻發覺世界早已大變,焦慮,迷茫如影隨形,歸根到底,是沒有將主動權掌控在自己手裡,而是長期的依賴習慣裡,思維漸漸窄化,而漸漸終老,而夢想與你失之交臂。

3.你現在有正在經歷內卷化的困惑嗎?(6步自測法)

也許你不認同這句話。

沒有關係,你可以先自問下是否碰到過下面的6個小問題,再重新思考這句話。

問題1

年齡越大,感覺自信心也沒了,發展無望

問題2

上班多年無力感很強,怎麼辦?

問題3

經常會陷進生涯焦慮,感覺職業發展困境重重

問題4

到底選擇繼續打工/高管還是創業?

問題5

絕大多數時候都在被動等待,不會主動破圈

問題6

感覺總是找不到一家適合自己的公司,發展停滯,懷才不遇

以上6個問題如果遇到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話,就代表你有較為明顯的“被動成長”特徵了。

◆ 前兩個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認知束縛產生的

◆ 中間兩個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定位不精準產生的

◆ 最後兩個問題的產生,主要是能力短板,缺少系統的提升計劃產生的。

4.打破內卷化四步法

那麼,要如何做才能改變呢?

藉助美國亞當斯博士教練模型,以往十年幾千起案例迭代後,打磨出CASE模型,幫助你打破內卷化,實現向上

C:

重塑認知(Cognition )

當我們面對職場中的「內卷化」,首先要覺察你自己的想法,不然很容易陷進人云亦云,阻礙自己的成長。

從我過往幾千起學員中,我總結了10種限制性信念阻礙職業發展:

1.受害者心理 2.無希望 3.女性不需要那麼拼 4.35歲現象 5.無力感 6.可能嗎 7.萬一失敗怎麼辦 8.真的嗎? 9.別人說的 10.不值得

總結下來,是無助,無望,無價值,打個比方,我曾經有位他當下是一位知名央企的中層幹部,看似表面光鮮,但是隻是一顆螺絲釘,完全沒有自主權,眼看年齡即將到了35,公司內部變革,面臨最佳化風險,想要轉型,如何突破?

他當初的想法是:“未來感覺基本看得到頭,5年了,我一直被焦慮和迷茫纏繞,年齡越大,越不敢動,現在到了35,更不敢動了,毫無希望。”

可是問題是,真的已經沒有希望了嗎?要知道,35歲以上的職場人,還有10年的上升期呢?

年齡越大越不敢動,本質是什麼,是自身的不自信和內在對失敗的恐懼,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不動往往是最安全的,越是不動,往往就會造成認知的停滯,正確的認知是什麼呢?

如何從原生家庭探索你的根,科學提升內在的自信,衝破年齡的束縛,嘗試中年叛逆,去做回自己。

A:

驗證假設(Assumption )尋找人生髮展的第二曲線

「內卷」的一個特點是僵化,我們呆在原有的圈層裡,看似在不斷努力不斷精進,其實都是一些無效的自我重複。

這時候,超越「內卷」的關鍵,就是創新,透過找到新的人生賽道,拓展自身能力圈,從而走出當下的囚徒困境,獲得再次發展。

從我過往幾千起案例,我總結了3種構建第二曲線的方法:

1.嫁接曲線:嫁接過往的經驗和能力優勢,形成有沉澱的第二職業

2.遷移曲線:遷移過往的核心能力組合,形成第二職業

3.破界曲線:結合自身天賦,形成全新的第二職業。

舉個例子,我曾經有位學員,她是前騰訊高管,因為長期的加班,無法事業和家庭平衡,甚至母女漸漸有間隙,她希望獲得一份擁有時間和財富雙重自由的事業,經過深入的探究,她的經驗和能力沉澱已經足夠,並且擺脫了物質束縛,於是我們共同根據她的性格和能力優勢以商業趨勢,探索了技術顧問的角色,當下也被多家企業僱傭,實現了時間自由,她更加適合第一類。

S:

形成系統(Systerm)--可行性

僅僅找到方向,就萬事大吉了嗎?破除內卷化,更關鍵的是形成自己獨有的路徑去實現落地。

這裡面思考三點:

1你所期待的職業狀態是什麼?

2. 最小化切入口是什麼?

3. 不能抵達的阻礙是什麼?如何一步步提升?

形成自己的路徑實施計劃。

舉例子,我曾經一位健康管理的學員,曾經企業擔任營銷總監,叱吒風雲,自主創業後挫折連連,甚至虧損了近60萬,經過深入的探索,我們探究了輕創業模式,整合手頭資源,輕度搭建管理團隊,從事女性幸福力的事業,開創了自己全新的方向。

E

賦能自我(Ego)

很多人的內卷,來自於從眾,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裡的輕重緩急。

這個思維邏輯層次,其從上到下依次是:

1. 價值觀層面

價值觀,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一套信念拼圖,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看待周圍事物和為人處事的方式。

我們在這個思維層次上的思考往往是:

· 為什麼做(或者不做)這件事情?

· 這件事情重要還是不重要?

· 這件事原本應該是怎樣的?

2. 能力層面

能力層面,則與一個人在現實中能有的選擇相關,每一個選擇都是一種能力,所以選擇越多,能力越大。比如,你英語聽說讀寫讀很強,那你就能夠選擇當英語老師,甚至可以選擇做同聲傳譯。

3. 行動層面

行動層面,指的是「做什麼?」,「有沒有做?」,即能力的挑選和實際發揮,是我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4. 環境層面

環境層面的思考,包括了對所有身體以外的條件的感知,比如,人,事,物,時間,地點,金錢等等。

在思維的層次中,每一層的思考都會對下面的思維層次產生影響,而更高層次思維上的改變,將會向下傳遞,從而在低層次上產生相應的改變。

層次越低的問題,越容易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多是環境及行為層次的問題,當問題是在信念價值觀的層次的時候,解決起來就更為困難。

一般來說,一個低層次的問題,在更高的層次裡容易找到解決方法,反過來說,一個高層次的問題,用一個低層次的解決辦法,則難以有效果。

如果你準備學習成長,不妨先去了解自己,確立一個長遠的目標,給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踐行的動力。

如果你工作中遇到難題,不妨從自身優勢出發,從更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來思考,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方向。

未來想要改變自己的職場命運,只有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你才有機會跳脫出內卷化的生活,從自身真正的價值觀出發,打破低效的自我重複,避免無效的競爭,完成人生的破局。

來個小小的總結

無論是受人的生物性影響,還是受人的社會性影響,我們都很容易陷入平庸的“被動成長”,甚至很多時候自己壓根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果你不甘平庸,想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開始主動成長,利用CASE模型去幫自己更快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後,願你早日彌補“被動成長”的(差距),從此把控自己的職場命運!

作者簡介:趙默,公號:趙默,前500強公司十年HRD,資深職業瓶頸顧問,BCC職業規劃教練,企業瓶頸賦能教練,NLP執行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用文字和聲音的力量幫助職場人士突破自我設限,找回自我,尋找職業新可能。

4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高手處理職場人際關係的九條黃金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