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公司電梯裡聽到一個實習生高談闊論:我剛買了個LV,才一萬,賺了!驚得我膛目結舌,感覺轉頭看看是誰。原來是一個實習生,目測薪資不超過5K。
因為這番言論,讓我想起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次出國的時候,總是中國人擠在奢侈品門店門口,彷彿不要錢似的,排隊付款,排隊拍照發朋友圈,而現場幾乎沒有幾個當地人。而更神奇的是,這群人買回家裡,大部分都是搭配優衣庫,擠地鐵,甚至去買菜。那個包的價值,失去了應有的搭配場景。
而什麼才是"應有的搭配場景"?揹著Chanel至少要配Vera Wang的裙子,Jimmy Choo的鞋子,開部寶馬車,還買什麼菜啊,家裡應該有幾個保姆。該現象在中國年輕人圈層裡過於常見。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01
奢侈品,是往上一個階層的渴望
記得有一次,我跟一位投行的合夥人一起在上海做盡調。說是合夥人,不過也是個資訊倒賣方。全程還是要對對方上市公司的老總唯唯諾諾,恭敬順從。談完已經是下午5點半,正是上海的晚高峰,而我們準備要從浦東開到浦西去吃一頓飯。那個合夥人沒有開車,就拎著一隻Hermes,直接就喊我們打了一臺網約車走。
當時在浦東過浦西的隧道里,昏暗的光線下,我只看到她那隻鉑金包閃閃發亮,讓那個車廂裡擁擠的小空間突然有了一種質感。我問她,為什麼你不買輛便宜車,偏偏買十幾萬的包包呢。
她神秘一笑,做我們這一行的關鍵要"低調奢華",因為我們接觸的老總們都很樸素,只能在某一瞬間體現一下自己是一夥的,例如這個明晃晃的包包。這個說法讓我啞然失笑:真的富人不強求奢侈;反而是想被富人認同在一個圈子裡的人,需要靠一個標誌物顯露身份。這個標誌物是車,是手錶,或是包包。然而這個名牌的logo,恰恰代表著那個戴著的人,對混進上流圈子有多麼地渴求。這也難怪為什麼《三十而已》裡面,顧佳奮力的購置一隻Kelly,因為這隻愛馬仕是她進去闊太太圈層的敲門磚。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顧佳這份好運,更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位資深奢侈品門店導購的閨蜜。高昂的配貨制度和漫長無休止的等待時長讓不少生意場上初來乍到的"新人"會去超級A全球郵上挑選仿製愛馬仕手袋。鴕鳥皮、定製色應有盡有,便捷的消費方式和與真品同等的純手工手藝讓這個牌子成為新晉富人們熱衷的消費物件,更是靠著媲美真品的外形擄獲了大批有"上進心"中產們的芳心。
尤其是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天價包天價表成為不少新晉企業家們的出現行頭,他們也許沒有一輛邁巴赫,但是外表一定是足夠的光鮮亮麗引人奪目。他們區別於老牌富豪們的低調沉穩,外物是彰顯他們財力的重要依據。以至於在選擇中國品牌上更是無比苛刻,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有能力消費Hermes,但缺乏就是名額和時間。而這個有高重合度的仿製愛馬仕品牌便成為了很好的幫手。
02
想到這裡,突然想起我的第一任老闆——老餘頭。他跟這些華麗的奢侈品似乎毫無關係,記得我去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是某年的八月份,天氣還沒有褪去暑熱。我正埋頭工作之時。我旁邊的女生突然輕聲說:老餘頭來了!(大家背後都愛這麼叫他)
話音剛落,只見一箇中等身材,平頭,鼻樑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的中年男人正左右環顧著走了進來。看著很像一位儒雅的學者。他徑直走向我:小董是吧!第一天上班我趕緊站起來,輕輕點了下頭:是。他:好!好好工作。然後轉身走了出去。這時我才認真從背後打量他,黑白條相間的體恤,下身是一條有些老舊的牛仔褲,一雙休閒鞋讓他的步子看起來輕快而矯健。全身上下不超過以五百塊錢吧,但保養的很好。
進入公司久了,我慢慢發現了有關於他的更多特點比如他用的手機幾乎都是女款的,同事說那是她閨女用過給他的……我們的電腦出現問題,上司就會去他辦公室求援,每次他都爽快的來幫忙,並且手到病除。辦公室的電路出問題,竟然也去找他,因為大家都覺得他無所不能,每次的結果也確實印證了這一點。還有他很少出去吃飯,中午就在食堂。看出來了吧,是不是覺得我們老總太過摳門?嗯,說實話,有一段時間我也這麼認為,有些不理解。
03
真正的有錢人,都愛聚焦在價效比上——節省一點,那是聚沙成塔,留著將來抄底用。不買名牌的有錢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富人思維":花錢,但要花在刀刃上。比如,投資,買資產。他們不怕別人小瞧自己,畢竟有了資產,還怕什麼面子問題,誰會在意隔壁老王用嫉妒的眼光看著我摳門呢。
而我們這些普通人,絕大多數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投資途徑,有了錢就來個月光,存錢不過是為了湊個奢侈品。卻根本沒有意識到:為面子而消費的東西,更多時候,只是一場短暫的光鮮。所以,用得起奢侈品並不代表你很了不起。現代式炫富,靠的都是實力,而不是你身上的,某個金光燦燦的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