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6 . 2020
closing ceremony
我:“我最近找到我喜歡的工作了,那家公司叫我去面試了。”
我爸:“包住宿麼,不能就換個工作吧 。”
我:“沒有,問過了很多公司都不包住宿,最近壓力挺大的,找得到都不錯了…”
我爸:“那你哥的找的工作怎麼有包?”
…
拍完畢業照之後,實習找工作的緊迫感撲面而來。我開始糾結“要不要找對口工作,要不要留在本地,回家能找到好的工作嗎…”
一切都還沒想好,似乎也沒有準備好去迎接新的生活。
因為復讀的關係,我身邊的朋友也都早已流連於職場,壓根就沒工夫聊這麼多。
我有時候遇到煩心事會想和父母聊聊,但是我發現,總是很難聊到一起去 (特別是我爸)。於是慢慢地我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因為報憂我更憂。
以前有人跟我說,煩心事別和父母說,會越說越煩。我不知道什麼意思,還很開心地說:“我才不會,我跟我媽聊這些,我媽總能跟我想到一起去。”
但是最近因為實習工作的事情,沒少談崩。
煩惱這種事情,要學會交給自己消化,別人真的真的真的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因為他們總會搬出那一套“我是過來人,你懂什麼”的姿態來告訴你一堆你理解但做不到的大道理。
“我們經驗比你豐富,聽我們的。” 、“你現在聽不進去,將來你就知道了。” 、“我們不會害你的,都是為你好。”…這種話,應該在每一個家庭都出現過,從小也都這麼聽過來的。
我們又何嘗不知道父母是為我們好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找他們聊這些事情,只是想找個安慰,並不想被說教或者是被潑冷水。
人越往後就會發現,父母並不是最能幫你解決問題的那個人,甚至他們也不是最懂你的人。即使你是父母是最親近的人,父母比全世界任何一個人都要愛你。
或許在現階段,我們會覺得和父母的代溝好大,溝通不了,聽不進去。同時,或許他們也在因為我們的態度而生氣著急。
回過頭想想,好像任何時候找他們傾訴他們都會耐心聽。父母不會把我們的事情當成笑話講給別人聽。
可能在以後我們也為人父母,會體諒到他們的用心,甚至會後悔。但是現在,我還是更喜歡報喜不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