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為什麼我的員工總是不明白我的意思?

為什麼我的員工總是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我的員工不能自己解決問題,有問題就來找我?

為什麼我和我的員工總是針鋒相對?

如果以上問題問出了你的心聲,那或許作為管理者的你首先該試著換位思考一下:我的員工真有我說的那麼不堪嗎?我給員工好好說話的機會了嗎?我有好好聽員工在說什麼嗎?

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01

不聽員工說話的老闆

老闆安排下屬小林做一項工作,並且囑咐他:任務十分緊急,必須當天完成。下屬知道應該趕快去做,但是一連串的急事讓他耽誤了老闆佈置的工作,這一天他忙得連午飯都沒吃。

等到快下班的時候,老闆來找小林:“安排你做的工作做完了嗎?”小林向老闆解釋說他今天實在太忙了。還沒等他說完,老闆就打斷了他並且生氣地對他大吼:“我不想聽你解釋!我花錢僱你不是讓你整天坐著無所事事的!”當下屬再次準備向老闆解釋時,老闆丟下一句話:“別說了!”然後徑直朝電梯走去。

這個老闆犯了很多管理者都愛犯的錯,就是在與下屬溝通時,只有詢問和批判——沒有詢問下屬的想法,也沒有問下屬能不能完成,只告訴下屬說今天必須做完,得知事情沒有完成時,就立刻指責和教訓下屬,並說出了非常傷人的話。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下屬的參與感不強,積極性也不高。

小林垂頭喪氣地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了一個朋友,把剛剛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朋友想要幫他緩解一下鬱悶的心情,於是安慰道:

“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是你們的老闆不近人情。我覺得你應該找個時間和他談談,這樣對你們以後的溝通會很有幫助。”

說來可能有些難以理解,但是朋友的建議和安慰反而激怒了小林。因為剛剛被老闆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內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此時他最聽不進去的就是建議和大道理。他朋友的言辭讓他覺得就像他的第二個老闆,才導致了情緒失控。

本案例中,無論是老闆還是朋友,都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老闆的詢問和批判、朋友的建議和安慰,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傾聽,沒有傾聽自然很難開啟他人的心扉,溝通也就難以取得效果。

那麼正確的傾聽方式是怎樣的呢?

首先,不能像老闆一樣獨斷專行,把與下屬的溝通變成一場審判大會;其次,不能像朋友那樣堅持己見,把朋友間的傾訴變成建議和安慰。

想要與他人溝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我們的想法和意見,放下我們的身份角色,去用心傾聽語言背後的情緒和需求,這也就是教練式傾聽。

作為管理者,我們要從一個傳統的傾聽者轉變成一個教練式的傾聽者。

02

傾聽的三個境界

許多人認為不打斷對方說話就是傾聽。但事實上,傾聽的要求遠不只這麼簡單。

想要開啟對方的心扉,就一定要做到深度傾聽,即“站在被指導者的立場上聽到對方語言背後的情緒和需求等,讓被指導者感受到理解和信任,是開啟被指導者心扉的技術。”

深度傾聽是最高層次的傾聽,不僅要聽對方說什麼,還要聽對方沒說什麼。深度傾聽鼓勵被指導者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問題,喚起自身對問題的責任感。

當被指導者感覺到教練正在傾聽時,他就會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心靈之門也會開啟。

傾聽有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是聽自己。

聽自己就是對方說什麼不重要,無論對方說什麼,我都會按照我的理解回覆對方,對方的話還沒說完就開始表達我自己的看法。

第二個境界是聽對方說了什麼,接收資訊但僅限於理解字面的含義。

第三個境界是聽對方沒說什麼,理解和感受對方語言背後的情緒和需求。這是傾聽的最高境界。

雖然做到深度傾聽非常難,但是它能帶來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只有員工信任管理者,管理者的所有工作才能順利地展開。那麼究竟該如何做到深度傾聽呢?

行動教練提出了3R模式,分別是:

Receive接收

Respond反應

Rephrase確認

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可以真正做到深度傾聽。

03

深度傾聽的3R模式

第一個R是接收:

這要求人們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所講的話。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用回答的態度聽對方講話,表面上是在傾聽,但是內心一刻不停地在思考該如何回覆對方,但這一點其實是深度傾聽最大的障礙,可能帶來的極端後果是讓一場談話變成一場辯論激化雙方的矛盾。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管理者與下屬溝通的目的就是說服對方,整個過程中管理者都是居高臨下的姿態,並且堅信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是正確的,以此來體現管理者的權威和專業。

當下屬提出意見時,管理者往往是為了反駁而聽,無法理解下屬真正的情緒和需求,反而會與下屬產生隔閡。所以當下屬再次遇到問題時會選擇沉默,管理者與下屬間的關係也會慢慢變差。

想要做到深度傾聽就要做到真正放下,就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帶著支援、期待和信任站在與對方同樣的位置,不帶任何目的,完全敞開心扉去傾聽他人的想法,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和尊重。

第二個R是反應:

使用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的要素讓對方感覺到你在聽。

語言性的要素主要是回放,重複對方的話語或關鍵詞。

非語言的要素包括:

點頭:代表接收到了對方的資訊,對方就會因為你肯定的暗示而感受到被理解。

微笑:表示我們的誠心,更可以解除他人的戒心。

目光注視:表示你正在全神貫注、用心地傾聽他人,可以讓對方感覺到理解、支援與信任。

肢體同步:表示你與對方是平等的。當對方緊張得只坐了椅子的三分之一,你卻放鬆得蹺著二郎腿,顯然不合適。需要注意的是,肢體同步不是完全模仿對方的行動。

記錄:可以向對方傳達你的重視和專注,也可以及時梳理思路,以免遺忘關鍵內容。記錄的內容之後也可以送給對方,作為下一步跟進落實的依據。

回放:是指在傾聽過程中可以重複對方話語中的部分內容或關鍵詞,表示你對對方所說的事情非常關注。但注意不要過多使用,不然對方會想“為什麼你總是重複他的話呢”。

第三個R是確認:

深度傾聽的最後一步就是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聽懂了對方的意思

無論你具備多強的理解能力,都需要對被指導者的談話內容進行確認,這樣既可以保證自己正確地理解了被指導者的想法,又能讓被指導者有機會核實他所表達的真實意圖。

需要確認的內容包括事實、情緒和需求。可參考的確認語句包括:

讓我來明確一下……是嗎?

你的意思是……是嗎?

換句話說就是……是嗎?

我們一致同意的是……是嗎?

你告訴我的是……是嗎?

據我瞭解,你覺得……是嗎?

所以,你認為……是嗎?

以上的問題都是一些封閉式問題。雖然封閉式問題難以啟發思考,但對開啟心扉有很大的價值,封閉式問題讓人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就是為了創造讓對方點頭的機會,一旦對方對錶達的內容進行了確認,對方就能夠感覺到被認同。

04

透過確認將目標轉正

教練是成果導向的,教練可以透過深度傾聽來確認對方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當被指導者把焦點從不要什麼轉變為要什麼的時候,他的能量和狀態也會隨之發生積極的變化。

在管理領域,目標的正向描述非常重要。所謂正向目標就是你想要的,負向目標就是你不想要的。

在現實工作中,被指導者常常錯誤地把負向目標當作理想目標,比如“我們的目標是不在銷售競賽中墊底”“我們要降低客戶的投訴率”等。可注意力聚焦在哪裡,結果就在哪裡。我們越不希望看到什麼,什麼就真的特別容易發生。

在日常工作中,當被指導者提出負向目標時,作為教練要怎麼幫助他們把目標轉正呢?

把不要的改成要的就可以了。比如:“不要在銷售競賽中墊底”,可以改為“在銷售競賽中進入前三名”;“降低客戶的投訴率”可以改為“提高客戶滿意度”。

在目標的正向描述上,被指導者還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把症狀當成目標。

比如,當管理者問下屬要聊些什麼的時候,下屬會陳述一大堆的症狀而不是目標,如“士氣低落、跨部門溝通不暢、員工執行力差等”。

這時你要做的不是問為什麼士氣低落啊,為什麼跨部門溝通不暢啊,而是透過確認的方式幫助對方找到症狀後的正向目標

比如,你可以這樣確認:

“團隊士氣低落—聽起來你是希望提升團隊計程車氣,是吧?”

“跨部門溝通不暢—你是希望跨部門溝通更順暢,是吧?”

“員工執行力差—你是希望改善員工的執行力,對吧?”

這時候,對方瞬間就從一個抱怨者轉變為承擔責任的人。

如果被指導者提出的負向目標或者症狀問題,我們一時間也判斷不出來對方究竟要什麼,或者是我們確認了對方的正向目標,但對方否認了,這時候我們怎麼辦?

我們還可以透過提問的方式直接問被指導者:“針對你剛剛所說的,你期待的結果是什麼?你期待的理想目標是什麼?”透過提問讓對方直接陳述他的理想目標。

05

適合深度傾聽的場景

很多人在瞭解了深度傾聽後,感受到了深度傾聽的魅力,在任何場景下都要使用深度傾聽,但深度傾聽也是有使用情境的。

我們說善於溝通的人聽得出對方沒說出來的話,聽得懂對方的言外之意,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個合適的場景中的。

想要提高自己對深度傾聽場景的敏感度,沒有別的快捷辦法,只能對深度傾聽多加練習,這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過程。

以下這些場景中進行深度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意識到了當時的情境符合以下幾點,你就可以適時地展開深度傾聽了:

當人際關係緊張或信任度較低時;

當對話過程摻雜強烈的感情因素時;

當被指導者在說話時有明顯的情緒時;

當教練不確定是否瞭解被指導者的意圖時;

當被指導者表達含蓄或有言外之意時。

除了以上幾種情況外,其他情況下是不需要深度傾聽的尤其是對方已經打開了心扉對你無比信任,或者對方表達的意圖非常清晰,無須再次確認。

深度傾聽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來使用,不能教條主義地照搬。

5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很多人不當領導就很行,當上領導卻很慫,怎麼回事?這3點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