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這三個英文單詞放在一起,代表著連續十年第一製造大國的地位,意味著在2018年末中國有1億人從事製造業,小到筆芯,大到航天科技,這1億人為全球製造業貢獻著自己的中國製造。
如此傲人的資料背後,卻是製造業員工日復一日的流水線勞作,縱然是有著高於同齡人的薪資標準,但很多年輕人仍舊不願從事製造業。
社會地位先放在一邊不談,光是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經驗”,就足以讓年輕人卻步。工作經驗止步不前,薪資待遇也自然不會有所上漲,製造業中的工匠精神,自然也消磨在柴米油鹽之中。
工匠
德國的零件、日本的奶蓋,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敬業、精益、專注、創新,這四項便是匠心的精神意義,從德國、日本這兩個以嚴謹聞名的國家來看,這一標準可謂是全球通用。曾經的德據時代,青島很多地下排水管道都是由德國人修建,時代斗轉星移,但是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被修建的管道卻一直“堅守崗位”。
到了現代,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髮展,這些排水管道需要被檢修和重建,重建好說,但檢修就需要對應的零部件。因為時代過於久遠,當地的施工方實在找不到適配的零件,聯絡了遠在德國的管道廠家,可被告知這家企業早就被賣掉了。
沒辦法,當地只能試著聯絡收購方,或許會有圖紙、零部件等檔案檔案。對方在接到電話後,經過查閱,居然找到了當年管道修建的圖紙,並發現那些所需的適配零件,放在管道中的一處小門裡。
德國工匠精神
當那些用油紙包著的零件被全部找到時,德國人的嚴謹和負責任的態度讓人們驚歎。原來的公司被轉賣,相關業務的檔案能被妥善轉移,就實屬難得,而當年的承建方為後期檢修做出的零件預留,更是將專業和負責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這便是對匠人最好的詮釋。
在全球,日本對產品標準的嚴苛程度是令人髮指的,果汁飲料人人都喝過,但是因為此類飲料經常含有大量糖分,小朋友和健身人士都會盡量避免飲用。而在日本,想要看是不是100%純果汁,看外包裝就能一清二楚。
首先,只有100%純果汁的外包裝上能用切開的水果圖案,即便是99%含量的果汁,也只能用完整的水果照片做外包裝;而那些果汁含量低於5%的飲品,外包裝連真實水果都不能用,只能採取其他方式傳達果汁的口味。
匠人精神好似在沃土上的參天大樹,需要有價值的經驗、良好的薪酬和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共同教官,才能枝繁葉茂。德國、日本的匠人精神享譽全球,也是由此而來,可佔據世界製造業首位多年的中國,在近年來卻鮮見匠人呢?
中國工廠
永不停歇的流水線,無法造就傳世匠人在日本,很多製造業者都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熱愛不已,他們參與著產品從零到一的全過程。而在中國,所謂的製造業從業者,大多數是流水線的操作工,試問一個每天負責把香皂放進紙盒的人,他看不到香皂的製作,看不到香皂的銷售,看不到使用者的使用情況,又如何就香皂做出改良、創新、維護等工作呢?
全球的製造業中,人工成本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但就算如此,在中國製造業也出現了年輕人不願幹,中年人不讓乾的局面。造成這種局面大概有三個原因:
首先,越來越多的人們被生活的重擔磨平了初心,從一開始的熱愛變成了認命,每天的勞動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不勞動,每天期望著擺脫勞動的人,又怎麼會成為一名工匠呢?
第二,日本的廚師和工藝者們備受尊崇,而他們也會自豪的告知大家,他將會為自己的手藝奮鬥一生。可在中國,製造業的盛行,讓中國成為全球的加工廠,毫無技術含量的流水線操作,讓製造業的員工們得不到社會地位,日復一日的機械操作,也不會在“手藝”上有任何提升,都不是匠人了,工匠精神自然也不會有。
日本廚師
第三,那些熬過了第一、第二項考驗的人們,終於成為工匠,並在日積月累中磨礪匠人精神,但隨著科技和時代審美的不斷變換,很多需要“手藝”才能做出的產品,逐步被機械替代。千篇一律的打磨,分毫不差的複製,那些因地制宜的巧奪天工逐漸落寞。
年輕人對製造業的認可度不高,造成後續無人的局面,而不合理的人力資源配比,更讓原本可用的中年人下沉到更低廉的純體力勞動。好似永動機一般的流水線,並不能為年輕人帶來有價值的工作經驗,巨大的時間成本和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的回報,讓很多難得的工匠技藝都失傳了,工匠精神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
生產線上的工人
如果為了餬口奔波,愛馬仕是賣不到1萬美金的在全球,有很多奢侈品品牌都是在工匠精神的堅持下造就的,很多人都知道的蒂芙尼,其實最早是一家文具店,要不是一直以來的創新和堅持,又怎麼會成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
富豪標配的愛馬仕,是從做馬具開始的,憑藉耐磨、耐用的皮具製品,愛馬仕慢慢延伸自己的產品,一步步夯實了自己在奢侈品行業中的頂尖地位。
到現在,想買愛馬仕的皮包是需要預約等候的,就算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而工匠精神的高標準和精細化要求,也是愛馬仕一包難求的原因。
愛馬仕的工匠們每個月只能手工製作15只款式質地不同的箱包,尺寸、材質、款式都會影響箱包的價格,便宜的1萬美金,貴的15萬美金,而最出名的莫過於喜馬拉雅鉑金包,其價值大概在260萬人民幣,這一隻包比對於普通上班族來說,很可能是大半輩子的薪水了。
企業對產品工藝的不懈追求,必定會培養出與之匹配的擁有高超技藝的工匠。愛馬仕的箱包製作師們,每年都可以製作一定數量的刻有自己標識的箱包,用以展現匠人的技藝,同時也是一種對職業的尊崇。
工匠
同樣的職業,在中國卻是截然相反的境遇,很多企業技工都不被認可,企業內部經常打著“扁平化管理”的旗號,一線技工不僅要面對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承擔原本就不該有的職場歧視。長此以往,自然也不會有人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人員流失越大,工匠精神會出現的機率也就越低。
在我國的製造業中,從業人員的工作強度也遠遠大於其他國家,不少用人單位傾向於僱傭更少的人做更多的活,2個人三班倒,沒日沒夜不說,就連上廁所都會被限制次數和時間。
如此的工作強度,不要說工匠精神,就連一個健康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是無法保證的,富士康接連發生的跳樓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證。
工作強度大,社會地位低,如果能保持一定的收入水平,或許可以給工匠精神保有一點空間。在德國,一名普通技工的收入大概在1.45萬-2.2萬人民幣之間,和擁有高學歷的畢業生相比並不遜色。
而那些經驗老到的高階技工,更會成為公司裡的“貴賓”,高收入、高福利,與中國製造業習以為常的996連軸轉不同,德國的技工有充足的的個人時間,可以隨心所欲的沉迷在自己的個人愛好裡。
工廠工人
在中國,很多企業的工人都是背井離鄉,為了家人和孩子能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過著“機械人”一般的日子,一些違規企業不僅壓低工資,就連用工合同也不與員工簽署,那些受到工傷的工人無處索賠,年邁的工人因長期沒有繳納社會保險,瀕臨老無所養的淒涼境地。
這樣的待遇,不要說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就連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都難上加難,大部分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就是製造業員工疲於奔命之下的產物。很多人原本出來打工的初衷,就是為了能照顧老人和撫育孩子,可低廉的用人成本,卻將這再正常不過的初衷變成奢望。
中國製造業員工工資普遍較低,3500元-5000元是常態標準,有些偏遠地區只會更低,可怕的房價、與收入不符的物價,與家人長時間的分隔兩地。極高的工作強度,與付出並不匹配的薪酬,對未來和生活的極端不安,一個接一個地推搡著他們,如同深陷泥沼般動彈不得,哪還有時間在工匠技藝和精神上耗費精力呢?
中國製造業
最早的中國製造,正在逐步轉型為中國創造,並最終走上中國智造之路。如果將眼光放在行業的未來,專注、負責、創新的“工匠精神”,必將成為整個製造業的核心價值,而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行業當中,讓他們達到幹一行、愛一行的工作狀態,將屬於中國的工匠精神延續下去,這一課題不僅僅是製造業更是整個社會都需要正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