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無論是校長、主管乃至老師都需要做決策,但是沒有合適的方法和標準思路,決策就會消耗過多的時間,造成工作效率低、結果差的問題。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給我1小時的時間來回答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將先花55分鐘來弄清楚問題的所在。只要我理解了它是什麼,就意味著剩下的5分鐘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在職場中,許多人覺得自己每天都特別忙碌,有許多事情去做,往往表面上似乎幹了特別多的事情,但是好像並沒有做許多實質性的事情,沒有對事情真正的起到推動作用。
例如,當你的書櫃裡塞滿了書,雖然整齊卻不利於拿取,甚至有新書都沒地方放;當你的抽屜裡被東西佔滿了,找東西時還要把所有東西搬出來才能找到,這些做法一點都不科學,沒有效率,而且容易讓人變得煩躁。
01要想有效地提高效率,防止這類情況出現,辦法就是遵循"三分之一法則"。
三分之一法則簡單來說,就好像一個書桌帶有三個抽屜,如果每個抽屜都被塞滿了,你有新東西要放時,你能放得進去嗎?或者你要從其中一個抽屜裡拿一份檔案,可是卻在最裡面的最底層壓著,你能輕易把它拿出來嗎?
但是,如果其中一個抽屜是空出來的,那空出來的空間可以當成臨時中轉站,可以放一些來不及整理的東西。這也是效率高的人與效率低的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高效人士之所以效率高,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可以週轉的空間,當有急事處理時可以做到處變不驚、處之泰然;而效率低的人就是沒有給自己留下餘地去承載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一旦遇到事情就亂了陣腳。要從原先混亂的情況中擺脫出來本來就需要耗費很大的氣力,更何況再去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時間上已經遠遠落後了一大截。
第三個抽屜充當週轉空間,臨時放在裡面的東西可以有時間來整理。它可以分扭另外兩個抽屜的東西,拿取時就可以方便很多,也就不容易對整理產生厭煩的情緒,同時也能慢慢養成整理的好習慣。當然,一定要注意,及時進行整理,要保證那三分之一的空間一直存在。
提高效率就是要留出必要的空間,在整理物品中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在工作中更需要留有餘地,這樣才能保證工作正常執行,還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甚至改變自己的財運。作為職場中人,在職場上作戰,辦公桌就是自己的陣地。
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而自己的辦公桌又雜亂不堪,只會讓自己更加煩躁,感覺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這樣的情況怎麼能夠打t呢?
02其實很多時候,讓人感到壓力大的往往不是繁重的工作量,而是在工作中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沒有好的工作秩序。辦公桌的雜亂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加重了工作量的同時也影響到自己工作的興致。所以,工作中也要遵循三分之一法則。
三分之一法則也告訴我們了,只要你感到完成某項任務時間緊迫、力不從心時,你都應該首先想到是否還能找到其他資源以加快任務完成的進度。在尋找資源時,想象力越豐富越好,比如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查詢網路資料,購買專業書籍,添置先進裝置或者直接向上級、同事或家人、朋友求援等,一切可能獲得又有利於縮短工作程序的資源都是可選之項。
時間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要想使你的工作、生活更富有效率,在瞭解和掌握以上十大法則原理的基礎上,還需要在實踐中多體會、多總結,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
03曾經看到過一個成功人士寫的時間管理721法則:
1、70%的時間用於當天的工作,20%用於明天的準備,10%用於下週的計劃籌措;
2、70%的時間用於工作,20%的時間用於家庭生活,10%用於娛樂、社交等;
3、70%的時間專注於原本的工作;20%的時間花在跟核心工作有關的新事物;10%的時間花在完全沒有關聯的新事情上。
儘管這個法則,更加適合工作一族,結合三分之一法則,筆者感覺對於學生而言更有有一定啟示意義的:
1、同學們每天除了完成當日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外,也可以花一些時間對自己的一天進行總結,並且做明天的計劃,這樣可以讓第二天的學習更有目標性。
2、儘管課業較為繁重,但也不要忘了自我放鬆。花一點時間在運動上,或者培養一些適當的興趣愛好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並不一定會影響學習,甚至還能讓學習事半功倍。
3、每天除了眼下的學習,大家也可以花一點時間在培養學習的綜合能力上,比如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思考,課外閱讀,甚至興趣培養。
尤其是非畢業班的同學都可以試試,可能這些能力,在現階段對中高考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對你們將來的人生大有裨益!
時間,是你實現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時間永遠是用來分配的,而不是用來節省的。
每一刻都管好自己,才能過好這一輩子。
當你堅持去做,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就會大大提升。此外,當你看到自己的計劃被主義實現時,你的滿足感會提升,這樣你越有可能會堅持下去。
管理時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瞎忙的惡性迴圈,多做不意味多得。只有多做能帶來高產出的事情才能讓效益最大化。當你學會時間分配,也就大大提升了對工作、生活,乃至自己人生的掌控力。
作家、經濟學家克萊·舍基《認知盈餘》裡寫道:
"在當代社會,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更多的是怎樣耗完手頭的時間,而不是去有效利用它。"
然而,時間的屬性決定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沒有什麼真正可以"從頭再來"的機會。
過去的時間就是過去了,要想變得更好,只能從這一秒開始。
而我們總是會有一種幻覺:
我還有時間;
明天再做也可以;
不用著急,該來的總會來……
抱著這種想法,多數人都活在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日常當中。
好像無論有多少任務積壓在自己手裡,都可以用優哉遊哉的態度去面對一樣。
殊不知,隨意貶低一個月、一小時、十分鐘時間的價值,其實也在賤賣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