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被問到這兩個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兩個問題難道不是同一個問題嗎?
這兩個問題的本質,是你的公司“不配”用優秀員工。
— 1 —
很多企業不願意培養員工,覺得把員工培養起來,他們一個個都離職了,全是白眼狼。
為什麼會這麼覺得?
這個觀點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假設:員工的成長,是企業付給他的額外報酬。
因此員工應該回報這份報酬。
怎麼回報呢?
不能離職,必須繼續為企業服務。
所以你會看到:
海南椰樹集團要求應聘者抵押房產並終身為公司服務。
有的公司給員工安排培訓後,會跟員工簽署協議:培訓結束後,未達到協議約定的工作年限,員工需賠償培訓費用。
他們都認為,員工的成長,是企業付給他的額外報酬。
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這樣認為的。
有的企業會真的認為:員工的成長,是員工應得的。
維珍的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說:
栽培員工,讓他們強大到足以離開。
對他們好,好到讓他們想要留下來。
企業培養員工,當員工的能力提升,在人才市場上有了足夠的競爭力,必然會有好多公司來挖他。
他為什麼會走?
因為有人給了他更高的收入。
這個時候,如果你不願意給他更高的收入,更高的職位,他當然要走。
你只想花更小的成本用更好更貴的人。憑什麼呢?
這就意味著,你的公司其實“不配”用更好的人。
很多創業者找到我說:潤總,我招不到優秀的人,你能不能給我介紹一些優秀的人才?我想找到那些真的好,但是又不貴的人。
你看,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他其實並不是招不到人才,市場上的人才挺多的,只不過他付不起。
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你的公司其實不配用更好的人。
— 2 —
那麼,更進一步,我們來想一想:為什麼你用不起更好的人?
是因為你的商業模式不配用更好的人。
什麼意思?
每一個優秀的人才都有他的價格,你付不起,但是一定有別人能付得起。
他們能付得起,是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能夠創造非常大的利潤空間。
換句話說,當公司的商業模式有勢能時,一定用得起貴的人才。
而優秀的人才,也總是會流向商業模式更優秀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能給出更高的溢價。
比如奈飛公司,他們會付給員工市場最高的工資。
不僅如此,他們還經常鼓勵員工接受市場面試,瞭解自己的“市價”。
別的公司給到你年薪100萬?
好,那我給你110萬。
過了一段時間,員工再去面試。
別的公司給到你120萬?
好,那我給你130萬。
永遠保證員工拿到的工資是最高的。
他們為什麼能這麼做?
是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能為他們創造非常巨大的利潤空間。
他們用得起市場上最優秀的人才。
而商業模式沒有勢能的時候,我們舉個極端的例子,你開個小賣部,一年能賺幾十萬,但是你想招一個大公司的副總裁,他年收入幾百萬。
你根本就用不起。
這是因為你的商業模式限制了你的收入規模,也因此你用不起最好的人。
最後的話
所以你看,不願意培養人和招不到優秀的人,這兩個問題的本質原因,是你的商業模式不配用優秀的人。
我們經常說,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只有你的商業模式能夠創造巨大的勢能時,你的勢能會自然而然地團結最優秀的人才。
而不是說,你要先把最優秀的人才聚在一起,才能創造勢能。
勢能,是由公司的商業模式創造的。
而員工,只能在勢能的基礎上,創造動能。
你負責選擇最好的賽道,而優秀的員工負責讓你在賽道上跑得更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