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今天認識一個朋友,簡單聊天得知對方大學學的也是計算機,但目前在小城市裡打工,問他為何不從事大學的專業計算機,他回答:找不到好工作,要麼就是網管,工資太低了,才一千多。

不禁感嘆

其實不光這個朋友,在筆者從業多年時間裡,見證了太多這樣的例子,因為計算機、軟體行業的高新或者因為喜歡打遊戲而進入這個行業,但並沒有刻苦學習,畢業之後找不到好的工作,如果在回家回到小城市大多因為找不到對口的工作而在此妥協、委曲求全,或進入其他行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相信能在這裡相遇的各位同學大多剛剛入門程式設計不久,因此寫這個文章希望給大家有些啟迪。

根據我的瞭解,單純的軟體程式設計專業畢業後從含金量、薪資高低從崗位可以大致分為:

演算法研發類(強調數學或前沿領域)各類軟體開發(強調開發效率、外派崗)軟體測試(自動化工具、黑盒測試、功能測試等)資料錄入、技術支援(售後、電話支援)等等

以上幾個工作職位,大家畢業找工作時候大多都會碰到。

比如第一類往往是在企業招聘會、內推招聘中瞭解到,如BAT、TMD等國內一線或谷歌、微軟這樣的世界五百強公司,也包括各種前沿領域的創業型公司,數學邏輯尤其看重;

第二類往往是各種軟體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軟體開發公司,做個網站做個XXX系統等等,也包括一些協力外派,更看重你的程式設計能力,專案經驗。

第三類崗位往往是一些大公司的測試崗,按照公司規定的流程參與功能、軟體測試,懂程式設計邏輯就可以。

第四類如BPO資料錄入、或者電話售後,往往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僅需要有計算機專業的背景、畢業後進行培訓即可,偏向文職工作。再往下可能就與程式設計無關了,可能會找一些如伺服器運維、機房網管等崗位,這些都是大家畢業後可能遇到的選擇。

只要你學的程式設計軟體開發,想從事本行業,一般都是優先考慮上面的崗位吧,找不到合適的才會向下求其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道理很好理解,就是如果你定的目標是上,那麼可能會得到中,定的目標是中,那麼你可能會得到下,如果目標定的就低,那麼可能啥也得不到。

如果我想用這句話來解釋畢業後大家工作天壤之別的原因,那就是有些同學一上大學就定下目標:我要進BAT這樣的大公司,那麼他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可想而知,就是去不了BAT,再不濟去個TMD也是很可能的;

如果有些同學一開始:畢業能去個軟體公司就行,那麼透過你的目標影響,可能去的了從事個軟體外包、測試之類的崗位;

如果一開始就算混混日子,本著期末過了拿個畢業證就行的想法,那麼畢業找不到工作才是正常。

這就是為什麼大學四年有的人畢業月薪三四萬,有的同學只能去當網管一月兩三千的區別。

希望在大家還進門的時候看到,能有所啟發,不必再畢業後後悔~

文章觀點可能會有些主觀,不妥之處敬請諒解~

當然要想獲得面試官的青睞,是需要具備一定實力的,比如能夠編寫出專案,遇到問題能夠解決,這樣才能給公司帶來利益,才有可能被聘用。

那麼,新手如何在學習程式語言的同時,也擁有一些實戰經驗,或是看到專案開發實踐題時有底氣呢?

16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職場上,有人故意裝傻整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