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上週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不等我開口,對方劈頭蓋臉地問我:“你就是夢夢的朋友吧?你朋友夢夢欠了我們平臺三萬了,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還沒還上,打電話也不接,這很影響她徵信的。我們是聯絡不到她了,你趕緊能聯絡聯絡一下子哈,再不然我們報警了。”說完撂了電話。

這是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電話,嚇得急忙聯絡夢夢問清發生了什麼。夢夢有點難為情地跟我說自己確實欠了錢,但是短期內也確實還不上。

我點開是一個名叫“負債者聯盟”的豆瓣小組,很多人在上面分享自己負債、被催收、還清貸款的經歷。小組裡的每一個標題都觸目驚心:

“22歲負債68萬,想死ing”“30歲負債50萬”“26歲,我真的不知道該怎辦,已經欠了14萬多,我快堅持不住了”“月薪4000,但已經欠了40萬”……

人們總說,年輕人賺錢越來越多,日子越來越好了。但是年輕人用實力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沒存款就算了,這屆年輕人還負債。

01

花錢,填不滿的慾望

“白條3萬,信用卡5萬,花唄5千……”夢夢跟我算著她欠下的錢,算著算著,自己也算不清了。“反正都是為了買東西,畢竟我想要的東西,都不是免費的。”

如今開啟某音、某書,成千上萬的人曬著限量款跑車、精緻的妝容、幾十萬的包包和豪華的酒店,一系列的消費觀念被悄悄地植入你的意識:手機的更新換代是必須的,限量版球鞋是最基本的,化妝品再怎麼考究也是不為過的,有時也會藉助焦慮,比如優秀的人都在用這款跑步機,除非你想做這個時代裡最怠惰的棄兒,那就必須買。

這樣的情景不禁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所謂“好的生活”。

“新的AJ出來了,我今天就要搶到手。”“工作勞累一天了,吃個哈根達斯不算過分吧?”“網紅旋轉餐廳是一定要打卡的,生活的儀式感不能省。”

這正是我們這代年輕人要面對的難題:“貪婪的消費主義讓我們陷入了無窮盡的惡性迴圈,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把這些當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

這些商家、KOL、品牌一起告訴你:你消費了什麼就代表了你是誰。人們消費的物件從生活必需品變為非必需的、讓人感到開心的商品,也可以說是“從必需品變為慾望商品”。

正如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提到的:“櫥窗、廣告、生產的商號和商標在這裡起著主要作用,並強加著一種一致的集體觀念,……它們是一串意義,相互暗示著更復雜的高檔商品,並使消費者產生一系列更為複雜的動機。”

我的朋友夢夢最初開通花唄也只是為了買進一個價值千元的咖啡機,但慢慢地,額度的不斷上調讓她收不住手,於是開始買進價值更高的東西,小萬元的包包,限量版的口紅,聯名款的新球鞋,之後花唄的額度很快不夠用了,她馬上開通了白條,繼續買買買。“剛開始覺得自己一定能還上,後來覺得自己分期還款一定能還上,再後來雪球越滾越大,發現自己真的還不上了。

“其實那些名牌包我不是很需要,拿到二手平臺上也買不了幾個錢,但當時就是覺得我太喜歡了它,得不到這個包我一定會後悔的。反正看看還有額度,就果斷下手買了。”回想起一切,夢夢有點恍惚了,明明只是一支口紅的開端。

和夢夢一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2019 年,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釋出的消費信貸現狀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年輕人裡,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有86.6%,而扣除其中約一半僅使用其支付功能的人群后,仍然有約44.5% 的年輕人有實質性負債。

02

借錢,正變得越來越容易

讓90後掉進“消費陷阱”的另一原因是網購和網貸的盛行。負債者聯盟裡不少小組成員都或多或少使用過網貸平臺,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最終導致最後欠款越滾越大,難以負擔。

在花唄、白條、月付、任性付等以極低門檻就能開通的今天,普通人借款的渠道被極大地拓寬,沒有繁瑣的程式,沒有複雜的擔保,僅僅是輸入身份資訊和密碼,“鐺鐺鐺”,錢就如同從天而降。就能輕鬆獲得一個不小的額度。

“開通都挺容易的,也沒有什麼限制”夢夢有五張信用卡,花唄,白條的額度加起來能有20萬。“而且這個額度是一直往上提升的,都不用你自己申請,平臺什麼的可以自動幫你網上加,不知不覺就這麼多了。”

這些借貸產品充斥著每一個線上細分場景,方便你電商購物、出行社交、吃喝玩樂。申請信用卡你想整容就有美容貸、你想提升就有學習貸、你想旅遊有旅遊貸。上一次我想點一個外賣,付款頁面出現了“點我,再減2元“的字樣,等我點進去才反應過來,這是誘導我開通平臺貸款支付的另一個”伎倆“。連外賣平臺都要你貸款買飯,可見想借錢給你的平臺遠比想象的多得多。

為了打動你借錢消費的心理。借貸平臺的廣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我記得有一次在地鐵站看過一個廣告,大意是一個看上去生活窘迫的中年男人,使用了網貸平臺後,他給女兒過一個無比精緻的生日,並附上文案“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細算,女兒的生日也要過得像模像樣”。

彷彿只有用了網貸,只有給女兒買一個精美的大蛋糕,這個中年男人才能算得上是好父親,才能贏得家人尊重。類似的廣告層出不窮,鋪天蓋地地出現在地鐵,電梯,手機和電視上,對著你說:買吧,花吧,借吧。

03

還錢,讓生活戛然而止

不過,借貸平臺只給人描述了借到錢的能過上如何豐富多彩的生活,宣揚只要借到錢,就可以擺脫兩點一線的生活,縱情地觀望世界。不過,你到底要怎麼還錢,你怎麼擺脫債務,這些現實而沉重的問題,他們閉口不談。

借錢風光過一陣子之後,這些人不得不過著以貸養貸,拆東牆補西牆的日子,再接下去,就是被平臺暴力催收。24小時接到催收電話,被爆通訊錄,被威脅上門,甚至還會找到你的家人和工作單位,讓你不得不“社會性死亡”。而這一切,都不曾在借貸廣告中出現。

在豆瓣“負債者聯盟”中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還貸經歷:“每天打三份工。週一到週五下班後就去跑騎手,從晚上7點跑到11點回家。週末去派發傳單到晚上6點,然後繼續跑騎手,真的是心力憔悴。”這樣的生活,跟廣告上的美好世界,大相徑庭。

“自己做飯蠻省錢的,每天晚上在家附近的錢大媽跟老年人一起搶5折的菜,一大堆加水果都不超過20塊,兩個人可以吃好幾頓。工作在鬧市區,有些時候奶茶啥的買一送一也是不會錯過的,跟姐妹們經常去大眾蹭霸王餐,解解饞。”有上岸(指還清貸款)的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看了這麼多帖子之後,我也打算制定我自己的計劃,努力讓自己‘上岸”了。“夢夢跟我說。“這周打算去面試咖啡店兼職,錢雖然不多,但能賺一點是一點吧。”曾經出門必喝星巴克的夢夢,和我一起坐在了公園裡,拿出了自己的暖水杯。

10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如果你不想工作,就看看這3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