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員工在網上曝光取消了“361”強制考核資格,大部分阿里人的狂歡似乎在這一刻開始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所謂的“361”考核制度:在阿里的績效考核制度中,將績效評分按照3:6:1的標準進行分配,3.75—5分的員工佔了其中的三成,3.5到3.75分的員工佔了六成,這也是絕大部分普通者,而剩下的一成則為3.25分以下,這一部分人會被取消年終獎和晉升機會,連續2年績效評分低於3.25可能面臨被辭退。
換句話說也就是所謂的末尾淘汰制,因為“361”制度的存在,所有的基層員工都需要努力的去工作,積極的擁抱996的工作模式,因為只有這種年輕人的福報才可以讓他們可以在光鮮的大廠繼續努力掙扎的生存。
當然了這針對的是其中的“1”,畢竟這種弱者在大廠中來說是極少數,要麼沒有積(擁)極(抱)的(9)工(9)作(6)的“弱者”,要麼便是在職場中被內卷的“老實人”,畢竟對於能過阿里終試的員工已經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c+v的程式設計師了。
而制度的取消對於其中大多數”6”可能並沒有什麼改變,中庸之道的這部分人不管“3”的福利有多誘人還是“1”的結局有多殘忍和這部分人關係並不大。
至於剩下的“3”,作為生活在食物鏈上端的人不管取消與否對他們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在這裡部分人會說末尾淘汰制度在任何一個公司的存在,誠然這已經是一個如今職場司空見慣的現象,這也是所謂的習慣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某些割韭菜的鐮刀初次出現時,第一批感覺到痛的人很快便會妥協在了一點微小的甜頭,而在這種妥協中,當鐮刀再次出現,所有的韭菜便會預設這種規則的出現,為了更好的生存,幾乎所有的職場考慮的不是向上尋求出路,而是在向下進行內卷,畢竟只要比最慢的人快一點,那麼就不會被背後的怪獸吃掉。
這裡其實和目前正在出現的社群電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有人都眼饞於平臺的福利,而不顧一切的去薅取著團購的“羊毛”,卻並沒有多少人會看到在慢慢被社群團購傾軋下的菜販們,這些一直在做著中間商差價的“討厭鬼”們便在這樣的環境中被慢慢擠壓生存空間,在這種趨勢下,平臺勢必整合這一行業。
那麼如今“361”制度被移除,究竟是為了平息眾怒,還是為了給更加艹蛋的新制度騰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