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講解《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什麼叫做財務自由。我們通常說的財務自由是指,一個人無需再為生活開銷而努力賺錢,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已經等於或超過他日常的開銷,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如果一個人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他就不必每天為金錢發愁,可以隨時辭掉不喜歡的工作,甚至可以選擇不工作。這種生活似乎是每一個,在職場上打拼的年輕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那麼,一個人需要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這可能並沒有統一的答案,對於生活在普通城市的人來說,可能需要1000萬,對於生活在小城鎮的人來說,可能需要500萬,但對於生活在北上廣深等這些大城市的人來說,可能就需要3000萬甚至更多。另外,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也都不一樣,因此計算出來的結果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有一點卻是大家的共識,那就是,實現財務自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按照這種理論,那麼大多數人,就永遠也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但也不必灰心,因為本書作者,會告訴大家,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真正實現財務自由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除此之外,本書作者還告訴大家,如何在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當聽到這句話,人們大概會嗤之以鼻,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對於那些高收入人群來說,賺取1000萬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特別是像王健林那樣的大富豪,賺他一個億都被稱為是小目標,但對於月薪只有幾千塊的工薪階層來說,賺取1000萬簡直就是痴人說夢,特別是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什麼時候能把負債清零,恐怕都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能夠說出以上這種話的人總是振振有詞,但現實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就比如本書的作者舍費爾。舍費爾,他在26歲的時候陷入了嚴重的個人財務危機,但憑藉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投資理念,他在短短的四年之後,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而且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那時,他光靠個人資產產生的利息就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後來,他又成立了幾家公司,透過投資成為了歐洲知名的億萬富豪。我們常說那些誇誇其談的成功學家不可信,但靠著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卻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地方。
舍費爾在取得成功後,決心把他的理財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也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之後,舍費爾就開始頻頻參加電視訪談節目,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並走上了著述立說的道路,先後出版了眾多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其中《贏家法則》這本書成為德國最佳暢銷書,《小狗錢錢》這本書的銷量更是突破了千萬冊。憑藉個人的經歷,舍費爾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投資理念,靠著這套理念,成千上萬的歐洲人在個人財務問題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舍費爾也被稱為是歐洲的首席金錢教練。
那接下來,我們本期要講的《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雖然只是理財方面的入門級書籍,但卻重新整理了人們對理財的認識。目前,本書已經在投資理財和財商教育等領域被奉為經典。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本書的內容。
第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看窮人和富人對於財富的定義,有什麼不一樣。舍費爾認為,窮人對於財富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富人對財富的定義卻非常明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窮人對於自己想要得到多少財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如果你向一個普通人問道,在未來的一年內,你想要掙到多少錢,他大概會說不知道,或許會隨口編一個摸不著邊際的數字,甚至乾脆說越多越好。但如果你問一個富人,他大概會說出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數字,比如說王健林在剛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就給自己定下了非常明確的目標,就是賺夠一個億就退休。當然一個億對於現在的王健林來說,是不值一提的,但在他剛剛創業的時候,一個億可是一個天文數字,但他正是為自己確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才會很快地實現。
但是,舍費爾所說的定義,並不是只說出一個明確的數字這麼簡單,想要對財富做出科學的定義,還得滿足其它兩個條件,其一是用筆將它寫出來,其二是將它轉化成相應的畫面。我們就拿舍費爾為我們定下的,7年內掙夠1000萬的目標來舉例子。當我們定下了,在7年內掙夠1000萬的目標時,我們就需要用筆把它寫下來,然後再開始聯想,7年之後當我們擁有1000萬的時候,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這一點對於普通人來說,似乎一點難度也沒有,大部分人應該都想象過,自己一夜暴富之後的狀態,而我們只不過,需要把這幅畫面,往後再推遲7年而已。我們可以想象,在7年之後,我們已經擁有了1000萬,我們住進了豪宅,開上了豪車,之後還有幾百萬存款,在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經濟方面的壓力,因此,就可以居高臨下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在節假日的時候,我們可以駕駛著豪車四處遊玩,平時也可以毫無壓力地,出入一些高檔的場所。舍費爾認為,關於這幅畫面的細節,我們想象得越具體越好,因為這些場景就像迷宮的地圖,它可以引導我們走向最終的目的地。當然了,我們絕不能整天沉溺於,這些美好的想象中,而是要把這些,看作是自己追求的目標。
我們再來看看窮人和富人,在對待財富和財富目標的態度上,有什麼不同。舍費爾認為,在窮人的潛意識中,從來就沒有,一定要變成有錢人的概念,因此,也就沒有始終不變的財富目標。那在這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則,窮人和牛的寓言故事。從前有一個窮人非常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想幫助他致富,於是就送給他一頭牛,並叮囑他好好開荒,到播種的季節在地裡撒上種子,等到秋天就可以永遠擺脫貧窮了。窮人在得到牛之後,也是滿懷希望開始奮鬥,但沒過幾天就發現,有了牛之後還得給牛喂草,而人也要吃飯,日子比以前更加艱難了。於是窮人就想,還不如把牛賣掉,這樣就能買回來很多隻羊,就算先殺一隻羊來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等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就可以賺取更多的錢。但最終的結果呢?當窮人吃完一隻羊的時候,小羊還遲遲沒有生下來,於是,窮人又沒能熬得住。最終,羊又變成了雞,而雞也被窮人吃了個精光。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像故事裡的這個窮人一樣,當他們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時,往往是三分鐘熱度,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會對現實妥協,到最後,最初的定下的目標,也被忘得一乾二淨了。但富人則完全不一樣,在他們心裡,除了成為富人之外,他們就沒有給自己留下其他選擇的餘地,因此就會朝著自己定下的目標一直奮鬥不息。
不過,當我們知道了,要樹立一個堅定不移的財富目標後,該怎麼去樹立這個目標呢?是應該樹立一個觸手可及的小目標呢,還是應該樹立一個看起來很有難度的遠大目標呢?面對這個問題,大部分人肯定會認為,當然是應該樹立一個小目標比較好,因為小目標更容易實現,也更容易增強自己的信心。但是,舍費爾卻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在樹立財富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樹立起一個大目標,而且大目標也比小目標更容易實現。舍費爾的這種觀點,乍一聽似乎很荒謬,而且荀子也在《勸學》中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但是,經過仔細分析之後,我們就能發現其中的合理性。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制定了小目標,視線就很容易被問題所阻擋,一旦遇到了問題,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逃避,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目標的實現與否,對人們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就算目標並沒有實現,人們也不會太在意,在這個時候,人們總是會下意識尋找一些理由,來掩蓋自己犯下的錯誤。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宣告破產,大目標也無法得到累積。但是,如果我們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平時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會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了,而這些問題也不足以阻擋我們,看向目標的視線,這樣的話,我們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窮人和富人,在賺錢動力上的有什麼不同。舍費爾認為:窮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喜歡找藉口,總是喜歡關注自己的劣勢,而不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面對一個問題時,窮人總是愛問為什麼,比如說,為什麼我沒有別人做的好,我為什麼沒有別人那樣的資源,我為什麼找不到賺錢的投資專案,而富人則更關注應該怎麼做,比如說,我怎麼做才能比別人做的好,我怎麼做才能找到更好的資源,我怎麼做才能找到賺錢的投資專案等。在闡述賺錢動力的時候,舍費爾為我們設定了兩個簡單的問題,我們不妨試著去回答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賺錢動力。第一,如果你使出全身的力氣,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你能夠掙到多少錢?這個數字你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第二,選出自己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那個月的收入,然後去挑戰,連續12個月都能達到這個數字的收入,當你完成了這項挑戰後,是否還敢於挑戰讓每個月的收入再提高10%。以上這兩個問題,如果你都做出了正面的回答,而且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正是按照回答的那樣去做,那就說明你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賺錢動力。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窮人和富人的最後一個區別,也是最本質的區別,就是金錢觀的差異。說白了,窮人和富人對於金錢的真實想法不一樣。窮人的想法是,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金錢充滿了銅臭味,是一種邪惡的象徵,正人君子當然不能為五斗米折腰,而且還認為,有錢人都是掉進錢眼裡的那類人,是一群唯利是圖的傢伙,他們之所以能夠賺取大量的金錢,就在於,他們犧牲了健康和大量自由的時光,甚至他們中間的一些人,還會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而不惜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於窮人的金錢觀,舍費爾為我們舉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他身邊一個叫做托馬斯的熟人。從表面上看,托馬斯也認為金錢的好處非常多,但他周圍的人們都非常清楚,托馬斯對於財富的真實想法,是非常消極的,他總是認為金錢會使人變壞,再加上托馬斯又是一個非常注重品行的人,因此,就會毫無節制地消費,從來就沒有存錢的意識。正是因為托馬斯對財富抱著一種消極的態度,因此,也就一直沒能成為一個有錢人。
但富人的想法卻完全不一樣,他們不僅不認為金錢是邪惡的象徵,反而會認為更多的財富,能夠讓他們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比如說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不僅為慈善事業捐出了大量的善款,而且還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這樣就能夠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再比如,那些為災區和貧困山區捐款捐物的明星和企業家,他們正是因為擁有大量的財富,所以才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總之,富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富人,就是因為他們對於財富抱著積極的態度。
對於窮人和富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認定孰對孰錯,但兩者對比之下的優劣是顯而易見的,窮人的觀點,是在阻止自己實現財務自由。那麼,窮人為什麼就不能和富人保持一樣的金錢觀呢?這是因為,當一個人認定了一條理論,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相應的依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而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資訊,他往往會選擇性忽略。那麼,透過什麼辦法可以改變窮人們固有的金錢觀呢?舍費爾在本書中給出了建議,具體的做法就是向自己提問,首先問自己,你對金錢的看法來自於哪裡?向你灌輸這種想法的人現在富裕嗎?你又是否願意和他交換人生呢?在認真回答完這些問題後,你也許就能夠樹立起比較科學的金錢觀。
總體來說,作者的觀點是,如果想要快速實現財務自由,就要對財富進行明確的定義,並且還要樹立長遠的財富目標,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朝著財富目標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摒棄窮人們消極固化的金錢觀,樹立起積極向上的金錢觀。
第二部分
在弄清楚了窮人之所以,難以實現財務自由的真正原因後,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提出的另一個觀點,就是在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這也是本書的副標題。當然,這裡所說的1000萬,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意思就是在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我們前面說,由於地區和個人需求的差異,人們能夠實現財富自由所需的財富值,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數字。不過,這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重點,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能在7年時間裡實現財務自由。
在本書中,舍費爾給出了具體的計劃和策略。
舍費爾給出的具體計劃有三步,分別是實現財務保障、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這三步計劃是逐級遞增的,也就是說,每個階段應該擁有的財富值是不同的。所謂財務保障,就是指能夠保證你,6到12個月基本生活的儲備金。儲備金的作用就是,用來應對失業造成的財務危機,當然儲備金的數額則由自己的需求所決定。比如說,假如你每個月需要支出3000元,而且你預計在6個月之後才能找到工作,那麼你需要的儲備金就至少要大約18000元。根據舍費爾的思路,儲備金是用來應對不時之需,因此就不能隨意動用,你可以選擇將它存入銀行,或者放入保險櫃,甚至也可以購買一些,可以快速提現的理財產品,但絕對不能隨意消費。財務安全指的是,你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資金,只靠利息就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比如說你每個月的基本支出是3000元,一年就需要36000元,如果按照8%的年利率來算,那麼你至少需要有45萬元存款。而這個45萬元,就是你達到財務安全所需要的資金數額。舍費爾給我們的建議是,如果我們擁有了這個數額的資金,我們也可以用來投資,但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還要以穩健為主。
不過,當你到達了這個程度之後,並不能被稱為財務自由,因為你擁有的資產只是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還不足以讓你過上理想中的生活。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計算出要達到理想的生活所需要的資金數額。比如說,你理想的生活每個月的支出是10000元,那麼一年就需要12萬元,如果還按8%的年利率來計算,那你需要的資金數目就是150萬。接著,你就要朝著這個目標去奮鬥了。當然,當你達到財務自由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不能動用讓你達到財務自由的本金,因為這是給你下蛋的金額,如果一旦動用了本金,那麼整個計劃就前功盡棄。
但是,在有了具體的計劃後,並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在本書中,舍費爾就為我們總結出了實施具體計劃的四大策略,第一,按一定的收入比例進行儲蓄。第二,用自己的儲蓄進行投資。第三,想辦法提高收入。第四,在每次增加的那部分收入中,也要拿出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儲蓄。
客觀地說,舍費爾為我們總結出來的這些策略,根本談不上高明,其實就是簡單的儲蓄、投資,再儲蓄、再投資。但正是因為這些策略非常簡單且容易操作,因此舍費爾才會說,實現財務自由其實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不過,大部分人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並不能嚴格按照既定的策略去執行,而且大部分人也不能忍受,實現財務自由之前那種困頓的生活。
我們不妨來看看現代人對於儲蓄的態度。時下非常流行的一種觀念是,錢是賺出來的,而不是省出來的。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大部分人都誤解了其中的含義,認為這就是在鼓勵人們去消費。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就是賺的其實很多,但由於沒有節制的消費,到頭來還是兩手空空。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總覺得存錢是一種不入流的做法,認為有錢之後就要及時行樂,認為喜歡存錢的那些人,都是一些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當他們成為月光族,甚至卡奴時,他們又會抱怨工作不夠好,工資不夠高。但事實上,讓人變富有的並不是收入,而是儲蓄,那些已經習慣了吃喝玩樂,及時享受生活的人,就算他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他們仍舊不能成為真正的有錢人,因為在他們收入水平提高後,他們也會相應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長此以往的話,就算他們的收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掙回來的錢也會很快被花光。因此,不能養成儲蓄習慣的人,就算擁有再強的賺錢能力,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富人。
我們前面說,舍費爾在年輕的時候,曾經遭遇過財務危機,就是因為當時的他也抱有及時享樂的心態。他在剛剛步入社會時,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享樂主義者,藉助於信用卡透支的便利,舍費爾很快就過上了上等人的生活,當然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卡奴。後來,他偶遇了一位成功人士,他給舍費爾的建議是,每當舍費爾產生收入的時候,就要拿出其中的一半進行儲蓄。對於當時的舍費爾來說,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為他賺到的錢根本就不夠自己花。但是,舍費爾為了擺脫負債累累的卡奴生活,還是聽從了這位成功人士的建議。在這之後,他還為自己制定了一個5馬克計劃,也就是說,他每天的消費不能超過5馬克。為了嚴格執行5馬克計劃,舍費爾甚至在接下來的,8個月的時間裡,一直開著一輛沒有把手的汽車,因為換一個新把手需要180馬克,這就超出了每天5馬克的預算。由於舍費爾的堅持,他在8個月之後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務,而且還攢下了一筆不小的存款,從此就走上了投資致富的道路。
在瞭解了舍費爾的故事之後,我們是不是對儲蓄又有了新的看法?事實上,儲蓄就是最簡單的理財方式,也是致富的基礎,世界上很多理財達人也都非常重視儲蓄,比如說被稱為全球投資之父的約翰.鄧普頓,他在年輕的時候就會把每個月收入的一半拿來儲蓄,即使在收入最少的月份也能做到這一點。而股神巴菲特在做報童的時候,更是連小到一美元的儲蓄都不放過。其實巴菲特的致富秘訣也非常簡單,就是儲蓄、投資,再儲蓄和再投資。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舍費爾的財富觀,事實上跟巴菲特是不謀而合的。
不過,如果只是一味地儲蓄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儲蓄就是壓制自己的消費,這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且一味地儲蓄,也不可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變的富有。在有了資產後,我們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去做投資,然後再用投資所得去消費,多出來的投資所得,還可以拿來再投資,這就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當然,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擦亮眼睛,一定要看清楚投資的陷阱。簡單來說,就是要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投資,哪些是變相的債務。區分投資和債務的關鍵就是,分析資金的流向,如果金錢流向你,那就是投資,如果金錢遠離你,那就是負債。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覺的,這不是很容易分辨嗎?的確,對於一些比較明顯的債務來說,我們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比如說高利貸、信用卡等一些金融產品,但有些債務卻非常隱蔽,比如說買房和買車。我們在買車的時候,汽車從入手的那一刻就開始貶值,之後還需要支付停車費、油費、保養費等一系列費用,如果這輛車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的話,貶值率則更高。因此,汽車就屬於一種純粹的負債品。再來看看買房的情況。在國內市場上,房貸被認為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拿到的利率最低的貸款,但利率再低也是一種負債的表現,如果你買一套按揭房用來居住,那麼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裡,你每個月都需要向銀行付出一定的利息,這中間的資金流向是顯而易見的。也許有人會說,以現在的趨勢看,房價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我雖然付出了一定的利息,但房產的升值率要遠遠高於銀行的利率。因此,總體來說買房還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但是,如果這套房子最終沒被賣掉的話,中間產生的差價是毫無意義的。當然,如果你只是把買房當成一種投資手段,而不是用來居住,那就另當別論了。不過,對於買房這件事,舍費爾並不是一味地反對,因為房子畢竟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這也是人們理想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他強調,在買房的時候要看準時機,如果你是用來投資,買房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是用來居住的話,那就最好用投資所得來購買,這樣才不會動搖自己實現財務自由的根基。
在有了正確的儲蓄和投資的理念後,可以說,你已經能夠成為一個富人了,但如果你想加快這個進度的話,就需要用到第三個策略,就是想方設法增加自己的收入。關於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我們只能自己去找方法。不過,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社會里,只要大家肯動腦筋,願意付出努力,都會找到增加收入的方法。在本書中,舍費爾給出的建議是,從自己的特長和熱情出發,為自己定一個目標,就是在3年後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對於如何達成這一目標,舍費爾也總結出了一個事半功倍的技巧,就是假定你在3年之後已經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然後再去思考,作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怎麼寫廣告語,怎麼向大家介紹你的產品,或你能夠提供的服務。這樣的話,你就能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時候,你就能夠意識到客戶的需求是什麼,這就有助於你改善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同時也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優勢到底是什麼。當然,在這個假設的過程中,你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領域,如果不喜歡,你也能夠及時作出轉行的準備。總之,不管你轉行與否,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
當你的收入增加了,就該執行下一項策略,就是把增加的那一部分收入,也拿出一部分用來進行儲蓄,之後再沿用相同的套路,進行再投資和再儲蓄。到了這一步,可以說你就已經成為一個富人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再接再厲。
最後,舍費爾給我們的建議是,越早制定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我們越容易取得成功,因為實現財務自由的核心手段還在於投資,而投資的越早,我們的收益就會越高。我們不妨來看一組複利投資的資料。我們假定年利率為12%,如果你從30歲開始,每個月儲蓄200元進行投資,那麼當你65歲的時候,你將會擁有100萬,但如果你在55歲的時候才開始行動的話,想要在65歲得到100萬,每個月就需要投入5000元。
總之,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出名要趁早,想要變成富人,也要趁早行動起來。
總結
以上就是我們本期要講的內容,下面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舍費爾認為,窮人之所以不能成為富人,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對待財富的信念和原則上,沒有清晰的定義,也沒有明確的財富目標。日子屬於得過且過型,遇到了機會也不肯付出努力,沒有足夠的賺錢動力。因此,想要變成富人,我們首先要改掉窮人身上的這些毛病,樹立起科學的金錢觀。當然,在實現財務自由的路上,我們還需要制定具體的計劃,也要講求一定的戰略戰術。不過,在有了具體的計劃和高明的策略後,也並不代表著人人都能成為富人,因為成為富人的路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路,想要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唯有堅持和努力。當你站在勝利的制高點,當你回顧來時的路,你也許會熱淚盈眶,但你並不會後悔,因為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