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很多人都說,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35歲還不能轉管理就會失業。可大多數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在宣揚自己的工程師文化時,都會描述兩種職業規劃,一種是一直做工程師,一種是轉型做管理。包括谷歌,微軟,華為,阿里巴巴等大多數科技公司對這兩種職業發展路線的態度都很接近。引用一句Square公司手冊的話:

成為經理並不是升職。升職是在現有的職業發展軌跡中更進了一步,而工程師轉為經理只是角色的轉變。我們並不想鼓勵工程師因為尋求升職而轉型做管理。

在這類公司中,這兩種選擇沒有高低,只是不同而已。工程師寫程式碼,做測試,搭建系統架構。經理則作為服務性領袖支援和引導工程師們。與其說經理帶領工程師,不如說他們是一種協同共生的關係,互相成就彼此。

管理不等於帶領

我們先退一步,把這些科技巨頭想象成極其複雜的賺錢機器,(像谷歌廣告這種級別的產品,賺錢速度真的比印鈔機快多了)。而如此複雜的機器,需要大量的頂級工程師來維護和提升。而為了讓自己的“機器”比其他巨頭的更優越,巨頭們為了招募和留住頂級工程師是不惜成本的。谷歌前CEO埃裡克為此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谷歌管理方法》,闡釋谷歌如何為這些創新型人才賦能。

谷歌管理三部曲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頂級工程師有了極強的議價能力,因為他們真的太稀缺了。在2018年,科技公司人才流失率高達13.2%,巨頭之間互相挖人才的現象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而科技公司工程師的流失率更是高達21.7%。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了長期保持競爭力,科技公司必須多招20%的工程師,確保在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有足夠的人手保持“機器”的良好運轉。同時,作為一名工程師,為了繼續提高自己的議價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公司認為,失去了自己,這臺“機器”就無法運轉了,這恰恰是公司最不願意看到的。為了防止這種現象,這些科技巨頭們需要工程師管理者。

工程師管理者最大的價值不只來自於人才管理,更來自於知識管理。一方面,這些管理者們盡最大可能為工程師賦能,讓他們做他們喜歡的工作,幫他們解決一些非技術上的問題,並及時把公司的戰略,文化等資訊傳達給工程師們,這也是這些管理者被稱為服務型管理者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們確保工程師們的知識不會因為某個人的離開而流失,從而確保“機器”可以持續健康地運轉下去。在這種機制下,管理者甚至有可能在管理一些工資是自己3倍的工程師,因為管理只是一種職能,和等級無關,而工資是完全由市場議價能力決定的。

知識管理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讓工程師們自己管理自己呢?歷史上,真的有一些公司嘗試過工程師自我管理,一些人負責設計系統,一些人負責實施。在這種體系內,工程師們可以完全做自己愛做的事,完全不考慮商業需求。並且,工程師的議價能力可以被他們自己人為地無限制的提高。因此,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放棄了這種管理模式。回看近代科技公司的歷史,這種管理模式催生了一大批偉大的公司。他們改變了世界,卻也漸漸地變成了科技壟斷者。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政府和普通人開始不滿這些巨頭,呼籲新的市場秩序和管理模式。也許,我們都將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親歷下一種模式的誕生。而這種模式,會是怎樣的呢?

14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Excel技巧大全!MOD函式經常做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