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案例:兩個國內Top級大學的學生,在畢業之後同時應聘到了一個企業當實習生,其中一個男孩來自中產家庭,父親常年經商,母親大學任教;而另一個男孩則來自偏遠的農村,家中務農。
實習期滿後企業只留下了那個來自中產家庭的男孩。為什麼同樣優秀的兩個人,卻有了不一樣的境遇呢?
這也成了很多人的困惑。後來企業高管在一次談話中透露到:雖然兩個人在工作上都是一樣的優秀,但是那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卻總是更侷促、更焦慮,出現問題的時候抗壓能力更弱。
初看到這個職場案例,我也不禁唏噓:難道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過錯嗎?我們是否無力改變這種情況呢?
後來讀到了《認知覺醒》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稀缺心理作祟,一切都是因為心智頻寬不夠。那麼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心智頻寬”思維如何能幫助我們改變自己當下的困境。
01 稀缺心態讓人變笨通常來講,我們認為一個人笨往往是天生的;然而實際情況是你笨可能是因為你頭稀缺心態。那麼,什麼是稀缺心態呢?
稀缺心態就是指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種心態,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意識的。科學家們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對農民在收穫季節前後的心理進行調查研究。
結果發現,在收穫季節之前,農民們都表現為缺乏耐心、目光短淺,且行動力、自控力、反應速度甚至是智商都遠遠低於收穫季節之後。
這是因為在收穫季節之前,農民們的經濟拮据,每日為生計發愁;而在收穫季節之後,農民們有了一定的收入,暫時不用考慮生計問題。
而農民們在收穫季節前的表現就被稱作是稀缺心態。因為某一事物的稀缺而引發的認知水平降低,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笨。
也可以這樣理解,那個沒有被企業留下的男孩其實就是典型的稀缺心態作祟。因為對於金錢的需求和追求,導致自己不能夠更好地對待工作,不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態面對競爭和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慘遭淘汰。
02 稀缺心態的兩個後果其實,稀缺心態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比如:
天天被催婚,終於不得不迅速閃婚,這是愛的稀缺;
看到商場滿減打折活動就控制不住自己的雙手,這是物質稀缺;
越是窮困的人越容易被騙入傳銷集團,這是金錢稀缺;
害怕被領導批評,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說稀缺心態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實際上,稀缺心態就是你越怕什麼,越來什麼;你越在乎什麼,就越難得到什麼。
![](http://timg.juduo.cc/2020/12/4f233fa9d9e64044b19c5e8ec6057fcf.jpg)
這是因為在你有稀缺心態的時候,注意力就被分散了,當注意力分散的時候,一定是做不好事情的,主要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稀缺心態讓我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就是說我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那個稀缺的事物上,反而忽略了其他要素,因此洞察力和前瞻性降低,這也就是為什麼衝動時候做的決定往往使人後悔,因為衝動的時候注意力都在情緒上。
第二、稀缺心態讓人更加急於求成,嚴重缺乏計劃性。比如同樣是一份合同,急於求成的那個人往往會失利,這是因為一旦操之過急,就會暴露出缺點。
因此只有克服自己的稀缺心態,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http://timg.juduo.cc/2020/12/233d9a27407e436284e33a2352c08251.jpg)
如何應對稀缺心態呢?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概念——心智頻寬。
心智頻寬就是心智的容量和執行速度,如果把人比作是一部手機,如果在意的東西太多,欲求太多,既想要成名、又想要發財、還想愛情美滿,天天滿腦子都是慾望,都是稀缺心態,那就相當於是一部手機的後臺開了N個程式,慾望越大就說明程式所佔的記憶體越大。
如果不對自己的稀缺心態加以剋制,手機就會容易報錯,人生亦容易報錯。因此,我們就要從五個方面加強自己的心智頻寬。
第一、保持格局和遠見。當一個人有了格局和遠見的時候,路才不容易走偏,時刻能用全景觀照生活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
第二、牢記“少即是多”。很多人喜歡多多益善,但是少即是多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一種境界,人的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必須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第三、審視慾望,明確目標。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科技越來越發達,幸福感卻沒有因此提高,就是因為心中的慾望太強烈,無論如何都得不到滿足,降低自己的慾望值,找到自己真正所追尋的目標才最重要。
第四、情緒穩定。多數人在衝動、憤怒、開心時候做出的決定都是不理智的,作為一名成年人,保持情緒穩定是一個生存技能,別讓情緒控制你,記住你是自己的主人。
第五、把控好閒餘時間。人和人的不同多數發生在閒餘時間內,有的人喜歡讀書,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喜歡刷劇。十年過去,三個人必然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把自己的閒餘時間安排好,就是在為未來做打算。
總之,稀缺心態要不得,它會降低我們的洞察力,也會降低我們的目標性,簡單來說稀缺心態就是手機中最佔記憶體的垃圾APP。
因此,擺脫稀缺心態,讓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才會更容易到達成功的彼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