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中年危機”是所有職場人都繞不過的一道坎。

前不久甲骨文公司裁員1600人,這些員工的平均年齡37歲。之後華為也“優化”了一批老員工,這些老員工年齡多在30~40歲。

人到中年,似乎整個世界都在與之為敵。

“難道過了35的找工作的,就該去死嗎?”

慢慢失效的護城河

其實上一代的人很少有提“中年危機”,因為他們有一條叫做“經驗”的護城河。

有個阿里的朋友,給我講一個招人的例子

如果預算夠招一個5年經驗的,這時候不如招一個2、3年經驗的。5年經驗開口要20000,拿到手怎麼都覺得是應該的!2年經驗,平均工資是6000,有能力的要10000,這時你給他15000,他就會感恩戴德拼命幹。這樣的員工,一天主動工作14小時,價值遠比一天“被工作”8小時的員工高。

自從1994年,中國接通了國際專線正式接入網際網路,已經有26年了。網際網路帶來的不僅僅是方便、快捷。更帶來了海量的“經驗”。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是家庭主婦都刷抖音學生活技巧的時代。

很多所謂要“時間才能沉澱”的經驗,線上線下有大量的課程培訓可以快速掌握。

企業招新人看潛力,招老人看能力。

對於中年人,企業只看重創造出來的價值。

可以算一筆賬,一箇中年人年薪35萬,公司實際支付的成本要在50萬左右,如果創造出來的價值達不到50萬,那公司一定是虧本的。

企業花一半的錢,來培養幾個新人,培訓1、2個月,將就著就能用。做個1年就能和中年人差不多。

如果你是老闆,你怎麼選?

失去了經驗這條護城河,中年人的價值會被很快追平。

可是你想過沒有?

中年人為什麼要和年輕人競爭?

兩者本就不應該在同一個賽道!

錯誤的賽道上,越努力,輸的越徹底~!

應對中年危機,只需要鞏固自己的護城河就好。

第一條護城河——管理能力

年輕人,重點培養的是基礎業務能力,這個階段重要的是快速提升個人能力,將個人能力快速轉化成業績。

而已經完成原始積累的中年人,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管理能力,通過管理放大自己的能力,利用系統為自己做事。

小心“個人能力”的陷阱!!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個誤區,就是期望完全靠“個人能力”就完成所有的事。

前幾年,我負責一個專案組,當時想提拔小組的技術骨幹成副手。

向這位技術表達了想法後,他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抵抗和拒絕。在他的眼裡,管理都是浪費時間的,他現在只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技術上,將來就能成為一個專家型人才,走到哪都不怕。

我當時也沒太在意,選了另一名技術一般情商還不錯的同事當副手。

幾年後,當副手的同事成為了公司的技術負責人,經常出席各種技術會議,有時還會上臺演講。在見面的時候,儼然一副專家的模樣。而那名技術骨幹,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待遇上有所提升,提升的也只有待遇而已。

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也錯了。

我之前也以為專家型人才只要在某個領域多花時間就可以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只能技術骨幹時間都是花在業務和別人給他選擇的技術上了,他能選擇只有兩個:“能不能做”,“什麼時候能做完”。

不管一個人怎麼努力努力,一天也只有24小時。

不懂得利用別人時間的人,路只會越走越窄,走到最後被企業“優化”掉。

當然管理,同樣分為向上管理、同級管理,下級管理,外部管理...這裡不贅述。

第二條護城河——人脈

人脈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同行人脈:

為什麼同行人脈是第一個?

因為同行的人脈都是基於相同職業,有共同的痛點,天然自帶話題,社交的成本最小。

同時還不需要太花心思打理,是最容易培養的一個。

同行人脈可以幫助你快速收集資訊,大到行業動態,小到工作難點。除此之外還能培養些弱關係,方便日後跳槽和行業口碑。

第二種是高階人脈:

高階人脈,主要指一些比較高階的人脈關係。

高階人脈的搭建是比較考驗個人社交能力的,從搭建到維護都需要花很多心思,對於普通人而已,有意識即可,不必過分強求。

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熟人的。

第三種是跨界人脈:

除了認識那些有直接利益的人意外,還需要構建一些非直接利益的人脈。

不管做哪行,多多少少都會有和一些陌生領域打交道,例如說法律,法務,稅務,醫療等。

這些時候,認識一兩個專業人的就極為重要,一方面可以普及基礎認識,有時甚至可以幫到忙,產生合作。

內向的人如何構建人脈?

很多人覺得自己性格內向,情商低,社交能力差,不知道如何結交人脈。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人脈的基礎不是“口才”的好壞,而是利益的交換。

所以只要打磨好自我介紹,告訴別人你是誰,你可以提供什麼價值即可。

所以性格不是問題,情商可以鍛鍊,社交能力可以培養。

只要走出第一步,做好自我介紹就好。

第三條護城河——收入

這裡說的收入分兩個:多渠道收入和被動收入

多渠道收入

多渠道收入是可以通過一些副業,例如說幫別人代購微商。

有的人也許看不起,但關鍵是有效過。

它花的時間不多,卻可以給你帶來收入,每一筆收入都是實實在在的,收入穩定之後,你就有更多的底氣。 面對意外情況會更坦蕩更理智。例如公司業績急轉直下馬上要倒閉了,對於你來說,就不用和那些心不在焉的同事一樣,完全還有思考和輾轉的餘地。

微商只是一種,副業可以有很多種

被動收入

我有個朋友小刀,他自己開了一家小公司,同時業餘時間他還會去圖書館做公益的讀書會負責人,同時他還有自己去帶團隊買保險,偶爾他還會出去做銷售的培訓!

每次都有人問小刀:“為什麼能做這麼的副業?”

小刀都說,“因為我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

哄鬼呢~

後來有次,小刀被問急了,老實交代了他做副業的祕密:

—— “被動收入”

小刀公司所屬的行業規模有限,競爭空間不大。日常只要員工按基本流程工作即可,其它問題都可以放權。所以需要小刀操心的事並不多。每個月按比例的分紅,就形成了小刀的第一個被動收入。

最後出去演講、培訓辦讀書會,會形成他的人脈,很多人會主動找他來買保險或者做業務,直接放大了被動收入的規模。

小刀就是這樣,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同時輕輕鬆鬆賺著別人怎麼也賺不到的錢。

最後 行動比什麼護城河都重要

中年是一定會到的,大多的人只是在單純的焦慮,沒有把焦慮轉換行動。

這就像一隻把把頭塞到土裡的鴕鳥,積極地等待被企業“優化”掉。

與其抱著這樣的心態,天天把孩子、房貸、壓力掛在嘴邊,日復一日的過著。

不如痛下決心,走出囚籠,從現在開始,馬上拿支筆,寫下自己想要強化的護城河,簡單描述一下自己的計劃。

也許這是個過幾天就被遺忘的計劃,但萬一成了呢?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人為財死,華為某員工一個月加班200小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