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文 | 有餘姐

全文共1581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一位認為:職場上有才能總會被發現和重用,老闆都喜歡真正能做事的人;

另一位認為,這是典型地受了“毒雞湯”的蠱惑。

各大內容平臺上,都有一個比較火的話題,叫“三十歲以後才明白的道理“,要讓我說,“人總是會為自己的懶付出代價”,一定是其中之一。

當然,這也算不得什麼了不得的發現,古訓早就說了: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

剛說到“毒雞湯”,怎麼又扯到“懶”上了呢?

這就得說到成因了:雞湯之所以變成“毒雞湯”,其實跟雞湯本身沒有關係,會不會變成“毒雞湯”,取決於聽的人怎麼聽:

如果事前懶於分析,對雞湯不加分辨地照單全收;

事中懶於行動,把雞湯當成心理安慰;

事後懶於總結,甩鍋給“毒雞湯”一身輕鬆。

那就什麼樣的雞湯都能變成“毒雞湯”。

01事前懶於分析,照單全收‍

是金子總會發光,在完全接受這句話之前,恐怕我們得對自己靈魂拷問一番:

首先我真的是金子麼?我自己對“金子”的認定標準跟別人是否一致?

這個問題的結果可能就如同那個很有名的關於汽車駕駛技術的調查一樣,80%的人,都覺得自己的駕駛技術起碼超過50%的人。

有自信當然好,盲目自信有害無益。

在職場裡,其實每個人的真實能力是沒法有一個具體的絕對值數字能夠標註出來。

大多數時候,領導是透過對比才得出結論:

我們跟部門的其他同事比如何,跟領導過去帶過的下屬比如何?

只有超越了這些人,或者說在這些人當中,起碼是比較靠前的,我們才能夠在領導的這個評價標準體系裡,成為“能發光的金子”的人選。

另一方面,我們既然生活在人際環境中,就得充分理解所有的人性:

有欣賞“金子”的領導,自然也就有排斥金子的領導。

之所以會有“良禽擇木而棲”這種忠告,自然說明,即便是金子,也只能是在需要你發光的地方,發光才是一件有價值、值得被看見的事情。

02事中懶於行動,忽略關鍵‍‍‍

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不故意曲解,那都可以預設有一個大前提:

光有“發光”的潛力不行,得努力地工作,有優秀的績效表現。

很多公司雖然沒有像華為那麼明確的約定:不承認所謂的能力,只看最終的績效表現。但實際上是遵循同樣的規則。

如果我們將“是金子”理解為有過硬的能力,那麼這種能力如果不能夠轉化為員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和貢獻,公司是不會承認的,沒有公司願意為員工的“能力”買單,只會為員工的工作成果買單。

自認為是金子,卻一直業績平平,甚至還不如部門其他同事,那也就沒有理由抱怨自己“懷才不遇”。

在這種情況下,錯的不是“毒雞湯”本身,而是相信雞湯的人忽略了不言而喻的前提。

03事後懶於總結,推卸責任‍

失敗了,找到一個可以推卸責任的物件,這幾乎是人的一種本能。

都怪“毒雞湯”,聽起來就是一個不錯的理由,這自然也不會是一條引人向上的路。

說到底,一時誤解了雞湯原本想要表達的理念,從而誤入歧途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就是簡單粗暴地把一切都歸因於“毒雞湯”,卻不願意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需要怎樣改進。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覺得“是金子總會發光”是一句“毒雞湯”的人,今後在職場上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一定會是一個熱衷於做面子工程的“邀功精”,不願意多下一點苦功夫,好不容易加了一次班,那一定要讓領導、同事全部都知道才行,更不用說其他的業績和貢獻了。

但另一方面,領導和同事都會用一種相當挑剔的眼光來審視那些急於表現自己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偽金子”的虛弱實力很容易就會被人抓住漏洞,反而成為一個大家眼中滿是缺點的人。

而如果能夠正視結果、正視自己,真正成為一顆名副其實的“金子”時,好結果一起湧來,那時候就會在心裡感慨: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確實沒騙我!

13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職場辛酸淚:如果你沒有“背景”,這些遭遇可能你一個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