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的文化裡,比較講究“隱”和“藏”的智慧,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是中國式管理的一貫作風,在這種環境下,曾老的話是有道理的。
但凡事沒有絕對,不是什麼事情都不能講清楚,有些事該講清楚的一定要講清楚,管理者自身首先要有辨別事物的能力,什麼事應該講清楚?什麼事不該講清楚?他心裡一定要有數,這樣才能帶領團隊向上發展。
1、管理者要明白什麼事應該講清楚?管理者在團隊中通常是扮演車頭的角色,正所謂“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團隊的興衰榮辱,很大一部分決定權在於管理者,所以管理者的辨別能力很重要,要明白什麼事應該講清楚?以下三個方面應該講清楚。
(1)任務目標是什麼?
管理者在下達和分配任務時,一定要告訴下屬你期望的目標和結果是什麼,並且確保他聽懂和理解了你的意思,這樣他才能有的放矢,做正確的事並且把事做正確,你也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中國式管理和外國式管理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中國的領導在佈置任務時,喜歡說“這事我只說一遍,你聽清楚了”,“這事我都說了三遍了,你還不懂嗎”……總之不喜歡重複,重複多了還喜歡生氣發火,高估下屬的理解能力,喜歡讓他去猜測。
而外國的領導在佈置任務時,總是說“你理解我的意思嗎”、“你聽懂了嗎”、“你把我剛才說的事重複一遍”……總是不厭其煩向下確認,他可以重複一遍、兩遍……n遍,直到下屬完全理解。
這是中外管理的差異,各有優勢和不足,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鑑。
(2)完成期限是什麼?
管理者在下達任務或安排工作後,一定要向下屬確認完成期限,即什麼時間能交出結果,這個時間可以讓下屬自己說,你來定奪,雙方達成一致後,你就不用操多少心去管了,只需要隔段時間問下進度,等待結果就可以了。
為什麼要定期限?因為人都有惰性和拖延心理,如果你不設定期限,他就可以無限期的拖延下去,就像我們小時候做寒暑假作業一樣,不到最後兩天是不會做的。
拖延症真的會把一個人給“拖死”,所以你必須要給下屬講清楚完成期限,藉助外部的力量和壓力來減少他的拖延。
(3)獎懲措施是什麼?
獎懲措施也是必須要講清楚的,正所謂”恩威並施,獎罰分明”,講清楚獎賞是為了讓下屬做事有動力,講清楚懲罰是為了讓下屬做事有壓力,既有動力又有壓力下屬才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人如果只是單純的做事情,而沒有任何外部力量的加持,很容易做著做著就沒勁了,只追求把事情做完,不追求把事情做好,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而當你講清楚了獎懲機制後,相當於前面有人在拉,後面有人在推,下屬就不得不認真幹了。
2、管理者要明白什麼事不該講清楚?以下三個方面不應該講清楚:
(1)方法和途徑不能講。
管理者在講清楚目標和結果後,剩下的就要儘可能的讓下屬自己去發揮,放手讓他們去幹,你不要插手太多,也無須操心太多,只需要定期檢查和等待結果就行了。
老話講“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法和途徑,如果你干涉太多,反而會束縛他們的思維和手腳,限制他們的創新與創造,結果你累的不行,他們毫無成績。
其次是,會滋長他們的懶惰心理、不思進取、不知敬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你事無鉅細都說出來了,員工就不願再動腦筋,會過度依賴你,他們自身的潛力和創造性就無法激發出來。
這其實是一種資源和人才的浪費,最後養成的員工就是:教條性執行、不主動思考、依賴指令做事。
(2)困難和阻礙不能講。
管理者要學會“報喜不報憂”,有什麼好訊息好兆頭,要積極大膽的分享出來,以此來激發下屬們的信心,讓他們有幹勁和希望,覺得大有奔頭、未來可期。但是遇到什麼壞訊息、困難、阻礙就儘量不要說出來。
一方面,在給下屬佈置任務時,不要說出可能存在的阻礙,以免造成下屬的畏難情緒,不敢接受任務和承擔責任。
另一方面,不要大範圍擴散壞訊息,以免造成公司內部的不穩定,這些事,藏在心裡自己消化和內化即可。
(3)內幕潛規則不能講。
這個世界有兩套法則,一套是放在嘴上說的,一套是放在心裡想的,有些事只可做而不可說,有些事只可說而不可做。像“內幕”、“潛規則”這一類比較隱晦的事情,就不要說出來,而要讓下屬自己去體會。
因為這些事,作為管理者的角色是不方便說的,或者說在常人看來是難以啟齒的,這時你就不要明說,說了會有損權威和麵子,不利於後期管理,而要用暗示的方式讓下屬明白,以達到彼此心照不宣的結果。
3、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什麼樣的?管理者與領導者不同,在一個公司裡,只有像副總、總經理、董事長等級別及以上的,才算得上是領導者,屬於公司中的極少數,把握著公司的命脈和方向。
而管理者是公司的中堅力量,他的上面是領導層,下面是職工層,對上要對領導負責,對下要對職工負責,起到地是上傳下達、承上啟下的作用。
簡單來說就是,領導者是負責戰略的制定,管理者是負責戰術的執行;領導者要帶領企業做正確的事情,管理者要帶領大家把事情做正確;領導者是元帥,管理者是將軍。那麼,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第一、接受任務,制定計劃。管理者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做好相關工作的安排和計劃,比如,目標的分解和規劃,人員如何分配分工、需要協調哪些資源、有哪些注意事項、應急預案是什麼……等等,把這些問題考慮清楚後,才可以正式開展工作。
第二、以身作則,參與執行。管理者重在執行層面,需要對具體的事物進行監督和檢查,而不能像領導一樣動口不動手。甚至於很多時候,管理者要親身示範,起到帶頭作用,比如碰到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工作時,下屬們可能無從下手,這時管理者就要親身示範,並把下屬教會,不能當甩手掌櫃。
第三、定時檢查,做好督促。管理者把任務安排下去後,要讓員工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之後就不必再過多操心和插手了,讓他們自由發揮和發力,最後就只需要在關鍵時間、關鍵節點做好檢查跟蹤工作,做得好的給予鼓勵,做得差的及時指正。
第四、連線資源,尋找後援。管理者帶領團隊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簡單的、複雜的、棘手的、奇葩的……各種問題都有,如果你純粹靠自己團隊的力量,有些事情可能搞不定,這時就需要尋求上級領導、其他部門的幫助了,作為管理者,此時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做好協調,確保工作的正常推進。
第五、帶領團隊,完成目標。管理者帶領團隊,一定要以目標為終點,以結果為導向,只有把目標完成了,你前面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才更有價值和說服力。領導往往都是隻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因而不要找藉口推責任。帶好團隊,緊盯目標,達成結果,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
第六、反思覆盤,總結經驗。一件事情做完了,並不代表就此結束了,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只會帶領團隊把事情做完,還會帶領團隊總結經驗教訓,反思做事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做得好的地方,保留下來,下次繼續發揚,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時改進,避免下次再犯。
第七、給人機會,成就他人。作為管理者,不但要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底下的人考慮,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和培養自己的下屬,儘可能的給他們展示的舞臺和升職的機會,下屬若得到了發展,他會感激你,以後你又多了一個統一戰線的人,要記住成全別人也就是成全自己。
寫在最後:世間的道理,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曾老話有他的道理,但也要分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作為管理者,平日裡管事的時候,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不管,該講清楚的一定要講清楚,不該講清楚的就不要講清楚。總之一句話,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偏信則闇,兼聽則明。
賦能師鵬哥12-13 08:38 關注
問題非常有價值!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管理者也需要是有人性的高手!來剖析一下:
為什麼管理難?你管理的是人嗎?不,你所有的管理、運營都在與人之後的人性來做鬥爭的!有句話說: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管人,處處都是障礙;管人性,處處都是通途!
這與“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有沒有大出息”有什麼關係呢?
把事都講清楚,表面是按人的要求在做;背後,其實是違反人性的!
如:親兄弟明算帳,真的能算明白嗎?說不說這句話,該分崩離析的,還是擋不住。為什麼呢?
來繼續看一下:
1、“講清楚”的背後,不是清不清楚,而是“雙方的認知是否是相同的”:先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很多人都知道:
兩個同樣畢業五年的大學生,一個升職了,一個沒有;另一個就去問老總為什麼。老總為了讓他明白為什麼?就讓他們去菜市場買菜。
結果呢?升職的人那個,一次性解決了;而另一個呢,來回幾趟都沒有全面解決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另一個是看到了差距,但他會反思自己嗎?會一定認真的提升自己嗎?會甘心繼續做下去嗎?
你講不講清楚不重要,而是對方是否和你的認知是相同的,對方是否認為對他自己是重要的。
再看:夫妻分開,往往能講“講清楚”,但有用嗎?
女人說,我從23歲就跟著你,沒有吃沒有穿地,你現在有公司了就出軌了,你對得起我嗎?
男人心裡說,如果不是你天天在我耳朵邊說這不能做那不做的,我早點出來創業,比現在還要好很多
你的付出,男人知道;你比別人多的、苦的付出,男人也知道,講得很清楚,但男人心理的判斷價值,你知道嗎?
核心的就是:其實事情清楚的很,關鍵在於對事情的認知不同。
按時上下班、遵守單位紀律等,是不是很清楚呢?太清楚了,為什麼會有人去觸犯呢?不是他不能遵守,而是他覺得沒有必要、不值得。
可憐的管理者,你把事情講清楚了,對方認為就應該談這件事,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2、事情真得能講清楚嗎?講清楚,才是很多“離開”的原因:好的,坐下來講清楚吧:
管理:你這個月的業績,離目標差太多了,按規定需要扣掉30%的績效;員工:我只是這個業績差一些而已,我上個月排名第一啊;這個月我也比誰都努力啊;管理:你上個月該發你的績效,一點沒有少發你吧?員工:你的績效制度本來就不合理;這個月的加班費也沒有給,定的任務量也十分不合理啊。看這個對話:有什麼感覺?
管理者想要把事情講清楚,而真正實施的時候,才發現:沒有任何人想跟你把事講清楚。
如果還堅持這麼做,就如曾老所說:這樣的人,沒有大出息,是不能重用的。
這句話太對了,難堅這麼多人喜歡聽曾老的課程。
從人性裡來看,人人都是為自己的,有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總想降低自己的責任,個人多獲得一點。怎麼做的呢?你跟他談事,他跟你談情;你跟他談情,他跟你說事,目的是啥:就是不要追我的責任,我還想多要一點。
講清楚,在對絕大多數人的時候,都是推著對方遠離自己的做法。
3、成事的管理者,永遠是:自己心裡清楚,而用對方想要的去驅動對方:什麼人能成大事,是自己心裡想清楚,而不是跟別人講清楚。
自己心裡清楚,就能找到最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
10分利,對方想要5分,那就給他6分,甚至是七分,這還需要講清楚嗎?幹就是了。
只要對方想要的,再多給他一些。這裡的前提條件,也是講清楚,但這個只是清楚的規則。
喜歡把事講清楚的管理者,往往糾結把事如何做,原本應該怎麼分,做錯了怎麼分,做對了怎麼分等等,把一件事情的條件設定了很多,就把對方的關注點引導到條件上,而非個人收益上面。
管理者佈置一項工作,交待的越清晰,失敗的可能越大:
因為人不想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你的智慧。
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為什麼沒有大出息?
很多事情講不清楚,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個上面。對方不是要把事說清楚,而是要獲得更多,甚至要超出他的期待。關注鵬哥,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那才是真實的世界。歡迎共同探討。展開全部 701 贊 踩 119評論 分享 舉報
【ONE逍】認為:管理者喜歡把什麼事都講清楚,一是沒有擺脫執行者的角色,二是對管理工作沒有深刻的理解,勞心勞力很容易出力不討好。合格的管理者,一定要懂得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該管的怎麼管。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的分析。
一、管理的本質是什麼想要判斷一件事情對錯,首先需要我們理解這個事情的定義,即什麼是管理。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這樣定義管理: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
他的這個定義也有一個簡短的版本,就是管理的本質是激發善意和潛能。
再來看另外一位管理大師的定義。
科學管理之父泰羅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幹什麼,並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幹。
總結兩位大師的定義,有兩個核心的要點,分別是實現目標,激勵實現。
1.實現目標:即清晰的告訴員工你要什麼結果。
2.激勵實現:即激發員工的意願,潛力,用最好的方式完成。
我們再來看題主的問題,把什麼事情都講清楚,這一點講錯了一半,需要講清楚的是你的目標,你希望員工完成什麼目標,比如完成業績10W、簽下某個訂單,這個目標結果需要傳遞給員工。至於員工具體如何實現,就不牢操心了,如果你連過程就包辦了,那這就不叫激發潛力了,而是找人執行。
所以從定義上分析,把什麼事情都講清楚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二、凡事說清楚,會有什麼問題先來講一個我自己的經歷,在我大學畢業打工那年,就經常碰到老闆佈置任務的時候,常常沒有說清楚。
1.比如讓我組織一個會議,什麼細節也不說,就是說了一句:週三我們要開一個會議,小C你來組織啊。作為一個剛入職的菜鳥,真是一臉懵啊,啥情況?什麼會?主題是啥?誰來參加?
2.比如讓你去買一個東西,不給預算也不說自己的喜好,反正就是買。買了不喜歡怎麼辦,自己賠錢嗎?
3.比如讓你跟某個人對接,什麼也沒有,就是讓你找人家聊。聊啥?
諸如此類的小事,都是給你一句指令,不帶解釋和目標,讓我深惡痛絕,覺得這個老闆真不會佈置任務,以後我要是當老闆,一定要把事情佈置的清清楚楚,不讓員工感受到做事的痛苦。
後來當我自己創業了,記住了這一點,在佈置任務的時候,就喜歡把事情講的特別清楚,我要拿到什麼結果,你最好這樣這樣做。
然而任務佈置下去之後,在過程中,總會發現員工有些步驟做的令人不滿意,於是又花時間教,反覆來回好幾次,最後雖然拿到了結果,但員工被折騰的夠嗆,他總是無法理解我為什麼要按照這些步驟做,而我也覺得怎麼就教不會呢,還不如自己做效率高。於是公司裡面最忙的一直是我,而員工都幹執行,做的沒有成就感。
後來有一次,我佈置了一個任務給員工,只告訴他我要什麼,怎麼實現讓他自己想辦法。結果如何,這個員工很興奮的過來跟我彙報,不但拿到了我要的結果,還用了一種我完全想不到的方法實現了這個結果。他自己也非常興奮,覺得這個任務給了他成長的空間,而我也認識到原來給員工空間,反而更能激發員工的潛力。
通過幾年的管理和實踐,我漸漸了明白了原來老闆的很多管理方式,其實是對的。凡是講太清楚,會有以下問題。
1.凡是講太清楚,員工潛力受限制
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只需告訴員工目標,過程需要讓員工自由發揮,才能激發他的潛力,作為員工,也能感受到老闆的信任,如果完全由他獨立完成任務,他會非常有成就感。如果過程中他遇到困難,你需要幫助他開啟更多的思路,而他也會認可你的能力。
2.凡是講太清楚,是管理者不懂管理
凡是講清楚,說明管理者只注重做事,管理者也是從普通員工做上來的,所以把事情做好是他的強項,但是也正是這一點,限制了他的視野。做事和管人是不一樣的思考模式,做事講究把握細節,管人需要你激勵和啟發別人。自己拿結果和透過別人拿結果,是思維和做事方式的升級。如果沒有升級這個思維,你還是一個做事的人,不是一個管理者。
三、真正的管理者需要做什麼那麼一個好的管理者日常的工作到底需要做什麼呢?
1.制定合理的目標:制定目標需要管理者有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透過各方面分析,做出判斷和決策,讓後清晰的傳遞給團隊。
2.把工作分配好:這是解決人盡其才的問題,管理者需要對團隊成員有清晰的認識,充分了解各員工的專業能力、性格、擅長等等,做到分配工作因人而異,各盡其才,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做到知人善用,才能打造出一支強大的團隊。
3.激勵與溝通:把權力授下去,讓員工把責任擔起來,到員工中間去,多與他們溝通,他們會有很多好點子,幫助他們激發潛力。
4.建立衡量標準:標準可以讓你的企業自動運轉起來,企業要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包括獎懲、晉升、業務模式、檢查糾錯、風險預警等機制,只有建立完善的體系,管理才能越來越輕鬆。
5.培養員工:管理者的資源就是人,而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用人就意味著要培養人,一個管理者會不會培養人,即決定了自己的管理成長空間,也決定了員工是否能夠成長的更加強大。
最後總結一下,凡是想要講清楚的管理者一般都是剛入門的管理者,他們需要更加深刻的理解管理的本質。然後透過管理的5項工作,不斷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實踐去理解管理,這才是一個合格管理者。
我是ONE逍,專注職場和個人成長,與你一起交流職場心得,一起成長。
先說喜歡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的特點:1、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把事情說清楚是基本,但一定要簡單清晰,指令清楚,容易理解,而不要囉嗦,事無鉅細;
2、喜歡把什麼都講清楚的管理者,容易陷入一種思維慣性,更注重自我的表達和陳述,不注重關注對方的反饋;管理者和下屬的溝通是一個雙向溝通,不是自我陳述,所以管理者一定要透過和下屬的互動達成共識;
3、喜歡把什麼都講清楚的管理者可能是因為“不放心”,這種不放心是因為對下屬的能力沒有清晰的認知,不能進行有效評價造成的;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克服不放心的毛病,及時關注下屬,持續培養下屬,合理評價下屬,形成正確的用人觀,知人長短,針對下屬的不同情況進行有效表達;
4、“喜歡”代表著一個管理者思維慣性和態度,喜歡把什麼都講清楚的管理者很大可能是一個表達型的人,樂於說,並且享受說的過程;但是一個真正好的管理者一定是聽大於說的,這是世界80%的人都善於說,但善於聽的人卻很少,僅佔20%,因此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培養聽的能力。
管理者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晉級的過程1、從管理者的層級來說,主要有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及高層管理者,而每級管理者對應的能力是不同的;
就拿管理者三大基本技能(專業技能、人際技能及概念化技能)的修煉來說,在不同階段要求是不同的;基層管理者主要透過專業技能實現管理績效,高層管理階段概念化技能的比重會達到最高,而專業化技能將至最低,人際技能會持續貫穿管理者生涯,只不過比重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管理者想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克服掉把什麼都說清楚的慾望,有針對性提升管理技能,才有可能實現躍升。
2、管理者和領導者的不同說起
有出息,堪大用,從管理者的發展來說,一定要走到高階階段,成為領導者;嚴格來說管理者和領導者是不同的;
領導者:看透變化的趨勢,指出團隊組織應該前進的方向,並描繪出美好的願景,能夠激發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帶領團隊組織朝著描繪的美好願景前進。
管理者:制定目標,按照既定目標對團隊組織進行管理,帶領團隊組織實現目標。
管理行為和領導行為也是不同的
管理行為:關注計劃與預算,組織及配置人員,控制過程並解決問題;
領導行為:確定方向,整合利益相關者,激勵和鼓舞下級。
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成為領導者,但是有效的管理者除了具備管理能力之外,一定要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和特質,懂得領導的技巧和藝術。一個管理者如果缺乏領導能力,即使他再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也難以對組織成員產生真正的影響力,無法調動員工內心的積極性,從而影響組織目標的效率。
從這角度說,喜歡什麼都講清楚的管理者不能重用也容易理解,因為這意味著成長為領導者的可能較小;喜歡把什麼都講清楚的習慣會稀釋管理者的領導力,讓管理者更關注於細節,區域性,當下,而缺乏遠見,很難跳出來看問題,從整體的角度考量組織的發展,這也是許多管理者路走到一半就困難重重的原因;
因此管理者要想成為領導者,想要從優秀到卓越,獲得更大發展一定要透過修煉改掉這樣的毛病。
管理沒有最好的,只有合適的!曾老師在講句話的時候是有前因後果的,我們不能斷章取義。他在這裡面講的管理者,特指的是管理者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時候,就是職場當中我們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在中庸理念裡面,講究的是“圓滑”而不是稜角分明。
我個人覺得,在領導方面是應該這麼做,但是在管理方面,還是必須講清楚為好!
領導和管理是兩碼事,管理主要是對“事務”的管理,而領導更多的是對人關係。
我目前是作為一家企業的總經理,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在實際的管理工作當中,很多情況下是必須把具體的事情講清楚:
比如我們在向下屬佈置任務的時候,就必須得明確:任務的具體內容,要達到的具體目標(誰來做、做什麼、什麼時間做、什麼地點、什麼方式做),這樣的話避免下屬因為理解不同而導致任務出現偏差,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再比如,我們在對上級進行彙報的時候,也必須講清楚具體的事項:需要付出的成本、能否達成的具體效果等等。
而且,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儘量用資料來進行描述,這樣可以實現最大的量化標準,因為只有資料才能進行對比,只有對比才能發現問題,只有我們能發現問題,才有可能談得上解決問題。
因此,我個人覺得,在實際的管理過程當中,還是必須講清楚,這樣可以使得溝通的雙方都能夠明確!作為管理者,沒有必要讓自己的下屬去猜我們的想法,這樣可能會使得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相信,現在的大部分企業,在管理作風方面,都在慢慢的改善,不像以前那樣的官僚,官僚的現象還有,但是比以前要好多了,這也是時代的進步。
在實際的職場當中,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是有必要學會必要的技巧,因為人是最複雜的,說著可能無心,但聽者有意,你所表達的內容在別人聽起來可能就是另外的一個意思,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理解方式各不相同!
反正,人生不易,各有各的活法,過自己的生活就行,活出自己的活法就好!
管理的目的,不是把團隊打造成一個人,只有一個人的認知、想法和思考,而是要充分調動所有人的體力、腦力、精力、智慧,集中在一個方向上,各有分工,各自思考、相互協作,群策群力、擰成一股繩,形成巨大的團隊力量。
為什麼說喜歡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有大出息、不能重用,因為:
管理內容從講清楚的角度分三類:應該講清楚的,不該講清楚的、無法講清楚的應該講清楚的:不僅要講清楚,還要檢查下屬是否聽得清楚、和理解得正確無法講清楚的:未知風險、變化、需要去探索、隨機應變、適時調整的事情不該講清楚的:某些困境、思路,講清楚就把聽到的人也困在了固有思路里都講清楚危害很大:員工教條執行、不主動思考、只依賴指令做事下面,我們進一步的分享:
在工作上的內容有三種,應該講清楚的,不該講清楚的、無法講清楚的工作上的內容有很多,比如具體的工作安排、相關的技術、具體實施中的注意事項、經驗、工作中需要及時做的記錄、反饋、請示、彙報。
如果把一切都講清楚,恐怕任何一個崗位職責說明書,都能寫一本書,只是學習這本崗位職責,可能都需要幾個月。
因為,如果工作中遇到崗位職責說明書中沒有的情況,員工就有理由停工待命,不是麼。
所以,我們必須把工作中的內容,從說清這個角度做個分類,即應該講清楚的,不該講清楚的,和無法講清楚的。
應該講清楚的:不僅要講清楚,還要檢查下屬是否聽得清楚、和理解得正確那麼什麼是應該講清楚的呢?例如以下幾項:
崗位職責、具體細則、流程、步驟、要求、安全注意事項工作需要記錄、反饋、請示、彙報的機制基於管理的規章制度、基於績效的獎懲制度除了這些之外,作為領導,都可以不必主動對員工做講解,等到員工問到的時候,再針對性的解決員工的疑問。
如此也便於公司最簡化、最低管理成本化的實施管理。
無法講清楚的:例如未知風險、變化、需要去探索、隨機應變、適時調整的事情什麼是無法講清楚的,是那些具體的工作需要面對的未知風險、變化,這些可以講可以提醒警告,但能徹底講清楚嗎,當然不能,誰都無法做到。
這時候,我們只能講清楚應對這些事情的規則、原則,方便具體的工作人員去探索、隨機應變和適時調整。
不該講清楚的:例如某些困境、思路,講清楚就把聽到的人也困在了固有思路里所謂不該講清楚的,例如那些已經在困境裡的思路,管理上需要新的人進去提供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向、開啟新的可能,這種情況下,即便管理者有既定的思路,也是不能講、不該講的,因為講了,就會誤導聽到的人。
人一旦進入一種思路里,就很難再出來,這是需要管理者需要去考慮和預防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管理上有些事不該講清楚。
都講清楚危害很大:員工教條執行、不主動思考、只依賴指令做事更為重要的是,管理上什麼都講清楚,危害很大!
因為這會造成員工的教條主義,但凡遇到什麼事,都需要找領導把事情問清楚,把怎麼做問清楚,否則就不敢去做事。
如此下來,誰還會主動思考,誰還會在面對問題、面對風險時去思考解決方案?把領導找來問清楚,不就行了嗎?
領導什麼都講清楚,下屬就只依賴領導指令行事,就是這個原因。
正確的方式是什麼:講清楚該講的,暗示不該講的,引導講不清的在講清楚事情這個點上,正確的管理方式是什麼,應該是這樣的:
講清楚該講的:這個已經無需說明了暗示不該講的:不該講的,就用暗示的方法,讓員工自己去理解引導講不清的:講不清的,就引導員工自己去表述,然後繼續深入引導管理的目的,不是把團隊打造成一個人,只有一個人的認知、想法和思考,而是要充分調動所有人的體力、腦力、精力、智慧,集中在一個方向上,各有分工,各自思考、相互協作,群策群力、擰成一股繩,形成巨大的團隊力量。
李晚寧 科技公司資料分析師01-13 21:57 關注
大家是不是都會有這樣的職場經歷,一份報表第一次交給老闆,老闆說沒有彙總,第二次交給老闆,老闆說沒有把重點著色,第三次交給老闆,老闆說沒有美化,第四次,第五次。
這個時候你的心態是不是很崩潰了,心裡OS“難道老闆不能一次性說清楚要求嗎?”
我們每一個執行者,都希望每一位領導交代任務的時候說清楚:做什麼,標準是什麼,什麼時候要。
只要搞清楚這三大要點,基本上任務都是一次性完成。
那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曾經我也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我的領導每次給我交代任務總是含糊不清,都以“你看著辦”結尾。
但是每次的任務總是往返修改許多次,甚至有幾次我的情緒要爆發了。
領導感受到我的情緒後,笑了一下,就讓我出去了。
至此,以後每次領導交代任務,把“做什麼,標準是什麼,什麼時候要”交代的非常清楚,我每次任務完成的非常成功。
領導雖然沒有過分的欣慰,但面子上還是讚賞了一下,但是我知道這不是他的本意。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大概兩個月,過了完美完成任務的興奮勁以後,工作又開始趨於平淡。
漸漸地我發覺,領導每次給我佈置任務,都把框定的太死了,根本不需要我思考,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好了。
這樣的工作其實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歷練兩個月也能圓滿完成,為什麼要請我來完成呢?
帶著這樣的疑惑,又過了一個月,我實在忍不住就去找領導了。
“領導,我覺得我的工作太機械了,每次都是你要什麼,我給什麼就行,完全感受不我的個人價值。”
“那三個月以前,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那個時候覺得你每次安排任務,總是讓我看著辦,可反覆修改次數很多。”
“那你喜歡哪一種合作方式呢?”
“兩者都不喜歡,第一種過於寬泛且返工次數很多,第二種過於機械和死板了。”
“小李呀,其實我佈置任務沒有說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給你留下許多的發揮空間。你入職不久,雖然我們前期磨合的時候,你返工許多次,但是隻要你能夠留意每次返工的內容就能逐漸知道我的標準。最重要的是在這個返工過程中,是我們意見達成一致的過程,也是你能發覺更多問題的過程,這對於你的崗位成長是有幫助的。”
大家看,如果你覺得領導把標準定的很死,你的工作就會變成機械任務了。
如果領導把任務標準含糊一些,其實你的發揮空間更大,如果能夠做出超過領導預期的成果,那才是真正工作價值的體現呀!
俗話說得好:“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曾老先生的這句話實際上是一個比較中庸的說法,因為每個管理者也都是單獨的個體,那麼在其管理方式上就會有所不同。
有的管理者事無鉅細,凡事都得管著,身怕底下的人沒有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去執行;而另外一些管理者則屬於“放養式管理”,他們只講工作的大致,然後留給員工足夠的發揮空間。
曾老先生認同的應該是後者,因為這樣做不僅管理者自己可以解放出來,員工也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至於那些喜歡把什麼都講清楚的管理者,可能在未來的職場發展中就不如後者。主要原因公子覺得有以下幾個:
一、體現了管理者不重視自己的價值管理者本身就是從員工中擇優選出來的,目的就是可以透過自己的能力帶好團隊,把整個團隊的效益提上去。因此,他們也很少去做一些具體的執行工作,而是更多的會去考慮戰略規劃、目標制定等決策層面的工作
相對來說,他們的時間價值就比之前要高得多,因為他現在的價值主要就是透過團隊的綜合表現來體現的。
如果這個時候,管理者還和之前一樣,凡事都講得很清楚,首先意味著管理者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在決策之外的工作上,所以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就減少了;其次也說明管理者沒有對工作進行規劃和排序的習慣,畢竟一個不清楚工作優先順序的管理者註定也是一個平庸的管理者。
過度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和員工溝通具體的細節上,實際上在向其他人傳遞這樣一個訊號:我的時間很富裕,你們可以隨便佔用,這樣的管理者權威性也會降低不少。
一個連自己的價值都不重視的人,怎麼能夠得到老闆的賞識呢?
二、限制了員工的成長我見過最可憐的管理者就是:“辛辛苦苦把活都給包了,結果最後感動的只有自己。”
相比那些聰明的管理者而言,這種做法一費時費力,二員工成長速度慢,最終導致自己更要費時費力。
其實管理員工和管理自己家的小孩有相似的地方,你越是什麼都替對方想好,他們成長得就越慢,看看新聞上的高分低能就知道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原因很簡單,因為對方已經對你形成了依賴感,大的方向你可以幫他們想,具體的細節同樣你也可以幫助他們。既然如此,留給他們的思考空間已經很少了,而人一旦停下來思考,就不會有進步。
短期來看,可能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從長遠看,他們的能力得不到持續的更新和提高,很快就會被後來的新員工給代替掉。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帶出的是一群嗷嗷叫的“狼”,而不是待人宰割的“羊”。
把什麼事都講得清清楚楚,這就是管理者有好心但做了壞事。有時候,狠反而是給對方的好,而“順”反而是在讓對方沉浸在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中。
曾仕強說:喜歡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有大出息,不能重用
餘世維說:事情沒交代清楚,下屬做錯了,是主管的責任,錯在傳達不到位
把什麼事情都說不清楚,員工不知道怎麼辦,但說的太清楚又沒有大出息,看似很衝突,實際這兩個觀點都對,理論要用在對的人身上,對的事兒身上。今天咱們就聊聊該不該把什麼事情都說清楚
曾仕強
01傳遞指令,必須清晰明確主管在佈置任務時,為了確保收到想要的勞動成果,讓下屬明確任務的目的以及目標是非常必要的。否則下屬一知半解,或者會錯意,浪費時間不說,還可能浪費公司資源。
指令傳遞到位
我們舉個簡單例子,
領導跟小張說:下午去火車站接下王總。
這個任務看著明確,其實對小張來說疑問就來了,接哪個公司的王總,去哪個火車站接,接完了送去哪,並且小張可能完全不知道王總來幹啥的。如果,小張粗心可能問也沒問,直接跑錯了火車站才知道出問題了。
正確的指令應該是:小張下午1點去虹橋火車站接某某公司王總,他是來給我們做培訓的,不過培訓在明天上午9:30。你接到他先送他去某某酒店住下,明早9:00再接他來公司。
如果任務佈置成這樣還是出錯了,那就可以批評小張了。
批評
02員工做事和領導做事的差別1.領導:有經驗,有能力,更重要的只能是拍板,從眾多選擇中挑選最優的。
有引導下屬成長的才能,激發潛能,讓其自發工作
2.下屬:不要總問領導怎麼辦,用自己的能力給領導至少2個方案,列出優缺點,讓領導選擇。在公司和領導設定的框架下自發自主工作。
自發工作
03員工成長的關鍵是創造力你們可能不知道,餘世維老師也說過,
日本人輕易不敲領導的門,因為怕領導罵他無能
美國人不輕易敲領導的門,怕領導的意見影響他的創造性
不知道為什麼中國領導就喜歡下屬敲他的門,好像今天沒人找他就完全沒存在感一樣。我們的主管就特別喜歡在員工做事的時候指手畫腳,原本下屬有更好的方案,你一說,他又不敢反駁
以上是餘老師批判我們的主管在做事的時候對下屬非常不放心,有的時候甚至擔心他們把事情搞砸。其實,完全搞反了,不放手讓下屬去做,不但自己會累死,而且下屬所有的奇思妙想全部被秒殺了。
創造力
餘世維這段話跟曾仕強說:
“歡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有大出息,不能重用”
是同一個概念。凡事講的太清楚,細緻,說明這個主管還沒有摸到帶下屬的門道,你把他提拔到很高的位子,在培養人才這個專案上會成為他的短板。
04什麼時候該說清楚,什麼時候該不說清楚那麼問題來了,一邊說要講清楚,一邊又要說不能講清楚,這不是很矛盾嗎?
管理的學問就在這裡,目的和目標一定要說清楚,至於過程,就是員工發揮聰明才智的地方。
管理的學問
目的:為什麼要做這個任務
目標:任務做到什麼程度算合格,如果有公認的預設的標準,可以不說。比如接王總這個事,準點接到並且送到指定地點就算圓滿完成。
過程:從公司現有資源出發,員工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向目標靠近的過程。如該過程有坑,領導需要提前說明,以免浪費時間和資源,剩下的就是員工自由發揮了
所以,不要凡事都說的很清楚,該明確的要明確,告訴員工你要什麼,至於怎麼做到,就是他發揮的空間了,如果下屬不來敲你的門請教你,不要去打斷他的思路。
混職場,看天書,關注職場天書,一路無輸
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呃,因為古人也說過,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孫子曰,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話來理解,就是帶兵不是做慈善,可以有仁愛之心,但不易仁慈過度,否則你的隊伍就很難帶。
第一,你把什麼事情都交代清楚了,時間長了下屬就會覺得理所當然,而且會產生依賴感,還會覺得你性格軟,不敢管團隊跟部隊一樣步伐,驕兵悍將你的寬容和理解,什麼都以身作則,什麼都講得頭頭是道,什麼都給別人交代清楚了,什麼都做到位了,那麼還要底下的員工幹什麼呢?你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當管一個整個公司了,而且你每次都把事情給別人交代清楚,別人只會覺得你性格軟,不敢管,管不了,所以才把事情說的這麼的通徹到底。
所以你這位領導基本上就不堪大用了,因為下屬都沒有把你當領導了,你相當於就是一個釋出命令的一個機器,甚至還會發展為你說話沒人聽,工作沒人幹,他們會認為你不是什麼都清楚嗎?你不是什麼都說完了嗎?那你自己去做呀,然後你一批評別人就翻白眼,甚至更有人敢跟你直接叫板,讓你當眾難堪,騎虎難下,造成這種局面,也怪不得別人,完全是你,因為你自己不尊重自己的價值,所以才造成了這種局面。
第二,你最終感動的只有自己,而限制了其他下屬的成長空間我在前公司的時候就見過一個部門主管,他辛辛苦苦地把所有部門的工作都給做完了,然後其他下屬悠閒自在的在玩電腦或者是聊天,最後他感動的只有自己,而他這樣做,其他下屬很快也被開除了,因為他們不能為公司創造利益。
所以很多聰明的管理者,他們都知道什麼事情自己安排的妥妥當當,做得圓圓滿滿,其實是在給自己挖坑。
又短期來看,可能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沒有什麼太大影響,但如果從長遠發展來看的話,他的能力可能就得不到持續的更新和提高,很快就會被後來的新員工給替代掉,因為他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去思考自己的一些規劃,或者是一些新的方向,把自己一直陷入在了塑性的工作中,所以說很難得到真正的領導思維,這也是不堪大用的一個原因。
第三,管理者要學會把授權用起來,才能強士用命透過上面兩點,大家應該很清楚了,真正的領導者是不需要事必躬親,領導者更重要的作用是需要指出路來,那些高明的領導絕對不會做累死的諸葛亮,而是會學會做甩手掌櫃,所以說要學會授權,這也包括,幾點,第一要了解員工的能力,然後信任他,然後要明確目標和責任,然後要規定反饋機制,然後要知道結果導向,然後要協助下屬,最後是獎罰分明。
只有懂得把權力交給合適的人,工作才會有突破性的效率,只要做好了授權和監督,這兩樣東西,那麼不僅對下屬是一件好事,而且也會把你從具體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你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和更大的決策。
曾仕強: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大出息,不能重用,你咋看?
如果是在幾年前,阿胖肯定是不認同這句話的,我會覺得,管理者連話都不說清楚,員工該怎麼做事呀。
但現在,阿胖覺得曾仕強這句話說得太正確了,這背後的本質與邏輯如果你能夠理解,今後的每一件事你都一定能夠做得越來越好。
一、為什麼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大出息,不能重用?為什麼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大出息,不能重用?
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到小時候來,老師給你講課的時候,有沒有一開始就逐字逐句的教你寫作業?沒有把,一開始只是給你講解好知識點,然後讓你自己透過學習的知識去遷移到作業上去。
目的在哪?從學知識到寫作業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如果老師逐字逐句的教你寫作業,那就變成了照做,而非思考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
學而不思則罔
如果你只學習,而不思考就糟糕了。
咱們平時在閱讀的時候也是一個道理,什麼樣的書才叫好書?不是那些給你方法論讓你直接行動起來的書,那樣的書很容易讓你喪失思考能力,直接去照做了。
好的書是有方法論,並且也有足夠讓人啟發、思考的詞句,讓你主動去思考,得出結論。
管理者交代事情,其實也是一個道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管理者把什麼事情都講清楚了,那其實這個學習的過程,就變成了你對著“書本”照做了,這也就很容易讓你喪失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機械化的狀態,當外部環境一變化,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所以,曾仕強說的這句話,阿胖現在非常的贊同。
有人看到這裡會疑惑,如果這樣的管理者不是一個好管理者,那怎樣的管理者,才是一個好管理者呢?
二、什麼樣的管理者有出息、能重用什麼樣的管理者有出息、能重用?
1.有交代清楚基本事情的能力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是要能夠把基本事情給交代清楚的。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和曾仕強說的那句話有矛盾,真的有矛盾嗎?其實沒矛盾。
曾仕強那句話是說把什麼事情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出息,而阿胖說的是要把基本的事情交代清楚,這2者當然不衝突。
如果你連基本的事情都不交代清楚,隨便說一句話讓員工去做,就算再怎麼思考,也很難做好呀。
就比如你手裡有一個專案,交給一個員工,僅僅只說一句:“xxx,我這有個任務你去處理一下”
這樣肯定不行,你連目的都沒說清楚,至少要把最基本的目的說清楚,員工才好依據目的這個點去發散、思考。
2.給員工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是要能夠給員工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這個觀點與曾仕強說的觀點一致,如果你不給員工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自己把所有事情都給說的清清楚楚,那員工還需要幹啥?只要按部就班的按照你的思考來就好,久而久之,工作變得機械化,難以舉一反三了。
3.協調、組織能力強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是要有足夠的協調、組織能力。
為什麼?
因為管理者越利他,其實就越利己,下屬越優秀,自己的收入其實就越高,但最難的就是管人,有人勾心鬥角,有人老實工作,你開除哪一個,都會對公司現有的狀態造成影響,最好的辦法是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也就是組織內有各種各樣的人,但勢均力敵,導致組織一直維持在平衡狀態,這樣組織才能夠穩步向前。
總結:曾仕強: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大出息,不能重用,你咋看
阿胖特別贊同曾仕強說的這句話,歸納總結一下,一個好的管理者需要做到以下3點:
1.有交代清楚基本事情的能力
2.給員工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3.協調、組織能力強
小臻日記01-02 14:19 關注
個人理解,成功的管理者應該是:舉重若輕,而非舉輕若重;是決策者而非執行者,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只抓重點,不獨攬所有細節。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大方向的制定者。
在改革開放之初,一句:不管白貓黑貓,只要能逮到老鼠就是好貓。曾經讓一部分敢於吃螃蟹的人下海先富了起來,嚐到了改革的紅利。
於是,改革之風在東南沿海遍地生成,大大扭轉了人們的固有思維模式,改革開放成為了一種新思維模式紮根在了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心裡,大批改革創新者不斷湧現,大大加速了改革開放的步伐。
本人覺得鄧小平的偉大之處就是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使得人們有了創新開放意識,他可謂是國家的成功管理者。
管理人員
同樣,在公司企業裡,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是制定目標任務的策劃者,要對實施的方案專案做到心中有數,下發下屬執行時,只要大致講清楚大方向後,激勵下屬發揮創新開拓精神,自己則在旁實時監管專案發展走向。當專案執行者遇到難題時,再與他們一起研究和解決問題,凸顯領導威望。
如果管理者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話,執行者就會養成依賴心理,不再動腦子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長期下去對於管理者非常吃力,因為他慢慢地變成了管理者和執行者的雙重身份,累壞自己,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團隊力量
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該是一個專案方案的策劃者和監管者,目標是保證專案方案及時完成,激發執行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才是管理的精髓。
管理最難的不是管理他人的行為,而是如何站在他人的思維角度達到與己共鳴。
曾老說:喜歡把什麼事都講清楚的管理者,沒有大出息,不能重用。是否可以理解為該管理者依然把自己固定在了執行者的思維模式,沒有進階到管理者的思維模式,所以好像不能重用呢...
女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