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幾度的團建和部門聚餐時刻了,作為職場新人,脫髮君雖然很喜歡熱鬧和跟同事拉家常(聊八卦),但卻很害怕這些活動中共同的自殺式行為——喝酒。
尤其是當你已經喝得天花亂墜的時候,領導過來敬你酒,到底是喝還是不喝?
如果這個問題是在好友聊天時調侃著說出來的,相信你可能會立刻給出一個答案。
“當然不喝,自己身體最重要,而且如果酒後失態了怎麼辦?”
……
“喝,領導敬酒是看得起你,不喝會得罪領導,對個人以後的發展也不好。”
以上是我們的第一反應,但我相信,大多數人在給出答案之後,都會暗自再思忖一下,甚至朝著對立面去想。
這就代表著,我們對於這個問題仍然是存有疑慮的。喝或不喝,的確都是艱難的抉擇。
01
無獨有偶,在前幾天的《奇葩說》上,硬漢劉老師和傅首爾對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刻和“友好”的探討,他們的一些論點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提一下正方劉老師,他是一名酒文化推廣員,在節目中將中華民族傳統的酒桌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下面提煉一些他的主要觀點:
而反方傅首爾,可以算得上近些年來獨立女性的代表之一,觀點幽默而犀利,十分具有說服力。
辯論就是這樣,會讓你覺得雙方講得都有那麼一定的道理,但透過辯論也恰巧反映出了這個問題的本質——喝或者不喝的背後,都有讓人能夠理解的原因,而且這個原因能夠觸及到很多人的痛處。
問題到這裡似乎變得模稜兩可,但是這不是我想給出的結果。
畢竟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面臨這種問題,有的時候敬酒的可能不是領導,而是長輩或者朋友。總不能等到酒到嘴邊了再去思考這個問題,或者說一句:“你幹了,我隨意。”,鬧出笑話。
更何況,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活法,更值得我們去關注。當然,這是後話,我們一會兒再講。
02
先回到問題本身,領導為什麼要敬你酒?原因無非有三:
1、領導就是喜歡喝酒,喜歡在酒桌上搞氛圍,所以會拉著大家一起喝。
2、領導就是走一個流程,每個人都會敬一杯,以示對大家的尊重。
3、領導比較器重你,所以給你敬酒以示勉勵。
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你又有一點量,這時候跟領導喝一杯好像也無妨。
可偏偏這個問題問的是要不要硬著頭皮喝下去,這就代表著要不你不會喝酒,要不你已經是強弩之末,這杯酒喝下去會超過你承受能力的極限。
不知什麼時候,人在江湖走,怎能不喝酒,人在江湖飄,怎能不喝高,成了打工人的共識。
酒桌文化,在推杯換盞中展現的不僅僅是情誼,也有生意場上的利益糾葛。
於是這讓很多普通人無形中增加了壓力,認為自己手中的酒就是一杯流淌的權力,不喝,自己的前程和人際關係就會遭遇極為窘迫的困境。
就像硬漢劉老師在結辯的時候說的:“我們誰會喜歡勉強自己呢,但是支撐我們喝下去的,是因為我們背後有更值得堅守的東西。一個真正的硬漢,或許會時常低頭,但他的脊樑骨永遠是直的,他撐起的是對生活的擔當,對家庭的責任。”
是的,沒有哪一個在應酬中把自己喝出問題的人,是真正喜歡喝酒的。
但是當真的面臨這種局面的時候,有多少人敢說不呢?
一個人坐在酒桌上,和比你有權有錢的人喝酒,身份的差距就註定會造成心理的不平等,從人格上平視對方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03
但是,硬著頭皮喝酒終究是有害的。
有多少在外應酬的人年紀輕輕就和肝硬化,胃穿孔等一系列健康問題長期為伴,更有甚者,上週爆出的因心梗去世的演員孫僑潞就是在酒場中遭遇不幸的。
硬著頭皮喝酒,可能會得到一時的苟安,但不一定會給家庭帶來長久的幸福,也更不可能讓你的工作因此一帆風順。
雖然有很多人在《奇葩說》播出的時候,發彈幕說傅首爾講的太理想化,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生活。但是抱歉,如果沒有人清醒的認識到這些或者提倡大家去做這些,有些陋習可能永遠都不會改變。
更何況,關於工作和喝酒,她有一些更高維度的思考。
1、如果你的能力不夠,領導過高的關注和期待,只會給你增加壓力。
2、能陪領導喝酒的人多,能幫他解決問題的人少,他更看重後者,你的未來根本不在一杯酒裡。
3、當你能為領導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的時候,你敬他酒,他得硬著頭皮喝下去,記得提醒他意思就好。
4、人永遠都有選擇,要擴大自己的選擇權,就從拒絕一杯不想喝的酒開始。
她的結辯可能還是有些理想化,但卻字字珠璣。
之前看過一句話,你的人脈圈子有多廣,其實跟你自身能夠產生的價值息息相關。
所以,酒很大程度上只是符號,如果真的涉及到利益交換不得不喝的時候,至少我們能明白這一點:
真正的解脫方式是提升自我價值後的更多選擇,而不是硬著頭皮喝下這杯酒。如果現在暫時做不到前者,不妨讓它成為我們心中的遠方,並且不斷朝著遠方前進。
04
《奇葩說》的辯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雙方的立場,該不該喝酒這個命題更是反映出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和人生態度。
硬漢劉老師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傳統觀念,而傅首爾卻代表著有著獨立思想的新一代青年。比如90後,他們更關注自我的價值,不喜歡被重重規則束縛,更沒有太多的牽絆阻擋他們選擇。
所以會經常出現裸辭,公然拒絕和領導喝酒,選擇做自由職業者的年輕人。
有人批判這些年輕人太浮躁,不想一步一個腳印,反而要一步登天,這種現象是好的嗎?
在我看來,是好的。因為新的一代雖然在多元的文化中長大,但他們都有非常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也有非常正向的價值觀。
他們是看到了黑暗,然後去反抗黑暗者。
我記得之前有個朋友對我抱怨說:“我非常討厭現在的教學方式,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框架,會束縛孩子們的思想。”
我問他道:“如果現在你是一名老師,你的教學方式會不會有改變呢?”
他點了點頭,並且說出了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看法。
我又問道:“那你覺得,其他的同齡人會不會有和你類似的想法呢?”
他頓了頓說:“當然,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的人可能都很討厭我們之前那種枯燥的教學方式。”
我也笑了,繼而說道:
“那就對了,其實現在看到的不合理的教學方式大部分都以前的了,雖然國家要求改革,但是由於種種因素並未徹底完全鋪展開。就這種情況而言,最需要的實際上是時間。等我們這一代人真正進入社會並逐漸成為這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的一些思想自然而然就能付諸實踐,我們所認為的一些不合理的東西也終將會改變。”
可能我的見識有些淺薄,不足以解釋太過高深的道理,但我認為所有改革或改變都是在循序漸進中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我也想告訴大家,並不要太過於悲觀。現在的確有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比如我們文中說的傳統的酒桌文化。
但是要相信那些有思想有價值觀的年輕人,相信我們自己,這世界,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