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領導都幹過哪些讓你想吐槽的事兒呢?

最近一個朋友和我抱怨了好幾次她的領導。大致有以下幾條:

1)她領導很偏心,重男輕女,給男同事獎金高,女同事獎金少;

2)領導情緒控制能力差。他們表現不滿意時,就一陣罵;

3)朋友被領導批評三觀有問題。

朋友還說了,近期她倆都不會職位調動。儘管相看兩厭,倆人還得共事。倆人緣分深厚,卻是孽緣。

我問朋友:為什麼你倆磨合了這麼久,還矛盾重重?

朋友說:我只適合脾氣好,對下屬循循善誘的領導。

我追問:你給她當了兩年下屬,都有啥感受?

朋友說:我倆可能都得短壽好幾年。

我問:既然領導已經明確提出了對你的工作要求,你為啥不願意改一點呢?

朋友說:我就這樣子改不了,也不變成領導喜歡的那種人。

我問了幾個她和領導相處的細節,提供了行動調整方案。​朋友聽得心不在焉。她也不指望這輩子升職了,就這麼著吧。

對話進行到這裡,我多說無益。朋友已經有了決定,做了選擇,她勇敢地為結果擔責就行。

當一個人認定自己就這樣了的時候,他也不願再為某個目標而奮鬥。以前怎麼辦,以後還怎麼幹。現狀在未來會大機率延續下去。也許將來她還會想:看來我覺得自己升不上去,​預測還挺準的。

是挺準確的,但也喪失了更多可能性。

有人身強體健卻固步自封,有人在全力突破身上的各種束縛。

有這樣一個人,他上幼兒園時腦袋受了傷。他從一個活潑機敏、對外界有極強好奇心的人變成了內心與外界隔絕,學習有障礙,花了三年時間才學會閱讀的人。上學時,他也會被老師評價“你真是腦子壞掉了”。他以極差的成績進了大學。在他鼓足勇氣想要有所行動去改變自己的時候,又從臺階上摔下來,頭部再次受傷。在他的低谷期,他想要有所改變,找到屬於自己提高學習速度的路。

再後來,他花了20多年的時間,開發了一整套方法來幫助他人提升學習能力。他甚至成為了埃隆•馬斯克的用腦教練。他是世界公認的記憶專家&大腦教練吉姆•奎克。奎克把這一整套方法寫進了《無限可能》這本書中。

在這本書中,奎克向我們介紹了限制性信念是如何限制我們發展的,FASTER學習法可以戰勝遺忘,讓大腦產生無限能量的10條建議,如何養成有價值的新習慣,快速進行心流狀態的五種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七個簡單習慣。透過使用書中所提供的理念、建議和方法,快速喚醒我們的學習腦,開啟發現未來無限可能的模式。

在書中,以下三個點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

1、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做不成一些事情,是因為相信自己做不到。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做一件事情的動力是最強的?是信心堅定,相信自己能做到,忘我投入到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上的時候。

這時候我們不念過去——不再反反覆覆回憶過去失敗的場景,回想那時的沮喪、難過和挫敗感;不畏將來—不擔心嘗試後失敗、行動後沒有回報。

但我們往往對自己做成一些事情的信心不夠堅定,在大腦裡總會有自我懷疑的聲音出現,這些聲音是大腦中的限制性信念在起作用。

信念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語,但很多人沒搞清楚信念到底是什麼,和我們的關係是怎樣的。信念是思維中對一件事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判斷。

對於婚姻:一些人的信念是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就可以;一些人的信念是不管媽媽還是妻子都只是自己眾多覺得中的一個,她還要追求事業上的成功。

關於學習,一些人的信念上大學不如打工的掙錢多,好好上學還不如早點工作;一些人的信念是工作早晚都會幹的,不著急,趁著在學校的有限時間,儘量多學點知識。

關於錯誤:一些人的信念是錯誤是證明他不行,挫敗感極強;一些人的信念是錯誤是讓我進一步看清自己的機會。

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是信念的集合體。不同信念的集合就有了不同的人。信念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

在書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七條最限制人發展的謊言:

1)智力是個固定值;

2)我們的大腦只開發了10%;

3)犯錯等於失敗;

4)知識就是力量;

5)學習新東西非常困難;

6)其他人的批評很重要;

7)天才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我們相信智力是個固定值,那一旦接受了來自外界的評價“你的腦子轉得不夠快”,並把它內化成關於自己智商的信念,那後續再遇到一些有挑戰度的學習任務時,我們會用諸如“我不夠聰明,我學不會”的理由來搪塞自己。

其他的限制性信念也會以不同的形式來對我們產生負面的影響。

我們每讓這些限制性的信念多出現一次,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力就對多一份,後續調整起來會更困難。只能透過覺察到限制性信念是如何對行動產生影響的之後,來付諸與新信念匹配的行動。

如果我不再相信“犯錯等於失敗”,但剛開始又無法避免這個信念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大腦中會產生“去向他人求助的之後,這證明了我的失敗、我的無知”這樣的想法。因此,我們會在要不要去求助之間進行糾結。

用新的信念““犯錯不等於失敗。犯錯讓我找到了自己可以提升的地方”替代後,我們也許就會帶著興奮去和他人溝通。

我和朋友溝通時,她的限制性信念就是:我永遠變成不了像經理那樣的人,我也不準備繼續往上升了,我這輩子就這樣了。

她的信念會限制努力,努力會限制成就。她不願意為了走向更高的位置而去學習、去挑戰。不是要等我們走向更高位置後,才開始提升能力的,而是等我們表現出與更高位置相匹配的部分能力後,才能得到那個未知的。沒動力,就沒行動,也不會能力提升。

2、腸胃是我們的第二大腦。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點。

作者說,腸道神經系統被稱為“小號大腦”。這個神經系統是由超過上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的薄膜,兩層,覆蓋了整個消化道的內部。腸道會對大腦的工作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腸道神經細胞的工作路徑和大腦中神經細胞是非常相似的。腸道和大腦兩個腦共同決定了我們的精神狀態。

這個說法還是比較新鮮的。我們也能在生活中找到驗證。

如果哪一頓飯的碳水化合物吃多了,總會覺得很困,想睡上一覺。這是碳水多,餐後的血糖會升高,產生睡意。血液內也會大量流入腸胃吸收消化食物,導致大腦的缺血量減少。但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少的話,又會影響大腦的能量供應。所以,如果想要飯後不犯困,可以少吃一點碳水,但也不能吃太少,保持在一個適當的量上。

書中作者向我們推薦了十種有益於大腦的飲食:牛油果、藍莓、西蘭花、黑巧克力、雞蛋、綠葉蔬菜、(三文魚、沙丁魚、魚子醬)、薑黃、核桃、水。

如果你是一個習慣性高碳水的人,不妨把一部分主食替換成以上這些健腦的食品。來記錄下,飯後精神狀態會有哪些不同。

3、使用WIN法則來培養新的習慣

看著這三個引發改變的條件,自己過去的一些目標能達成是同時滿足了這三個條件。練字這件事,我有一個每天要打卡的小群。我想讓字更好看,不想因中斷而自責,我也很享受寫字那段時間沉浸的狀態,這就是三重動機。

在自我要求上,曾經我每寫一個字都會拍照去和帖子進行重複比對,如果重合率不夠高,又會自責。和帖子不一樣的挫敗感,會讓人很崩潰。調整心態後,給自己提了新要求,不要求所有的特徵都能寫出來,慢慢靠近就可以。這樣就有了能力去滿足要求了。正向反饋更容易讓人堅持。

如果一個人想堅持做一件事,而又總失敗的話,群打卡是非常好的機制。群的存在就是一定要完成某件事的觸發條件。

有人喜歡在固定時間段做固定事情。六點早起鎖定一小時寫作,兩小時刷程式碼。這是除了人的精力比較旺盛適合做高腦力消耗的事情之外,固定的時間是一種觸發,讓人不用再為選擇而消耗額外的精力。

如果做一件事情總失敗的話,我們可以看一下是這三項中哪一項不符合。是動機不夠強烈,還是給自己提出了太高的要求,還是環境中沒有提醒你去行動的觸發因素?

在這個世界上,信念能將一切東西都隔絕在外,把心囚禁在牢籠裡,無法動搖;但信念產生的希望也能夠穿透一切高牆,讓心有嚮往的地方。不過度自卑,不過度自信,走過去吧。

23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同事之間關係再好,這3種忙也不能幫,吃力不討好還傷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