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馬蜂窩爆出“裁員40%”的訊息,一時間各種猜測、討論和解讀引爆網路。“又一家網際網路獨角獸要倒下了?”“網際網路領域裁員不休,中年職場人何去何從?”“經濟寒冬何時休”“網際網路公司燒錢無度,大潮退去誰在裸泳”“資本家洗腦員工加班996、裁員無情”……各類討論熱度之高,直接將馬蜂窩送上了新聞熱搜。
面對輿論熱潮,馬蜂窩公關副總監王文靜公開回應稱:公司進行正常業務架構調整,人才引進計劃仍在繼續。業務調整是基於巨集觀環境及公司戰略升級,以業務聚焦、組織提效為核心,重提創業精神。
媒體和網民們見多了網際網路公司以“優化”之名行“裁員”之實, 對此迴應很難信服,不少媒體仍堅信“馬蜂窩快不行了”。尤其是2019年4月,馬蜂窩已經開展過一輪裁員,據傳當時裁員10%。短短几個月連續兩次裁員,更讓外界認為馬蜂窩危機嚴重。
事實上,截止目前,馬蜂窩已經完成6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約50億元,投資方均為全球最主流的投資機構。馬蜂窩融資歷程,尤其是近一兩年的大額融資,足以證明上述人士的說法。
裁員的同時,馬蜂窩官方稱“人才引進計劃仍在繼續”。這一點已經得到證實,一些馬蜂窩的員工透露,“先裁後招,節後開始招”。
裁員的真實原因
既然不差錢,為什麼要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之高堪稱“大清洗”。為什麼一邊裁員,一邊招人?這是馬蜂窩給外界留下的謎團。
其實,對於這些謎團,馬蜂窩的官方迴應已經給足了答案。“重提創業精神”反過來理解,意味著馬蜂窩決策者認為目前公司很多人沒有創業精神;“今年以來,提高人效、提高戰力是組織升級的核心目標”,代表著決策者認為,過去幾年,馬蜂窩人效太低和戰力太弱,亟待升級。“業務聚焦、組織提效”,說明馬蜂窩對目前的整體業務表現不滿意。
綜合以上資訊,馬蜂窩裁員的原因已經很明確:馬蜂窩對當前的團隊狀態和核心業務表現不滿,不惜以“大清洗”的方式推動內部變革。
從此次裁員可以看出,馬蜂窩對當前的團隊狀態失望之極,認為用當前的團隊,還不如徹底換一撥人。如此來看,2019年4月的裁員10%,更像是一種警告:不奮鬥是吧?那就裁掉你們!
然而,目前來看,警告產生的效果並不能使馬蜂窩決策層滿意。
決策層對團隊不滿的同時,不少員工也對當前的馬蜂窩充滿憤恨。例如有疑似馬蜂窩的老員工發文,曝光新老員工的矛盾,以及對管理層的失望,認為馬蜂窩已經完全走偏了,丟失了“初心”“有愛”“情懷”,一心為“錢”。
馬蜂窩內部撕裂嚴重,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馬蜂窩的轉型。馬蜂窩是從旅遊攻略社群轉型旅遊電商,而旅遊攻略社群和旅遊電商這兩類業務差異極大,由此造成內部價值觀、企業文化和團隊氛圍的劇烈搖擺和震盪。
馬蜂窩創立於2006年,由前新浪員工陳罡和前搜狐員工呂剛業餘時間創立,兩人創立馬蜂窩完全是出於興趣,打造一個分享遊記、交流心得的旅遊線上社群。使用者以遊記的形式,分享旅行路書、攻略、經歷、圖片、遊記等。在最初幾年時間裡,沒有宣傳沒有運營,全靠使用者口碑,通過社交媒體上的口碑相傳,使用者數量慢慢積累,逐漸壯大。這種“社群文化”的建設,也讓馬蜂窩被打上“有溫度、有情懷、有愛”的標籤。
最初很長時間裡,馬蜂窩不是一個商業專案,沒有盈利考量,兩位創始人也各有各的正式工作,兼職運營馬蜂窩。直到2010年,網際網路創業已經風起雲湧,陳罡和呂剛才從原公司離職,正式開始將該平臺作為一個創業專案來運營。
那時,馬蜂窩的定位是: UGC旅行社交社群,為同樣喜愛旅行的使用者提供一個可以互相分享旅行遊記、攻略以及提問解答的平臺。
基於“內容”,馬蜂窩讓論壇成為開放的社群,使用者將“共享”的精神發撒到“社群文化”的每一個角落,“小圈子旅遊”最終“出圈”成為福斯“行前決策”的依據。
做“旅行社群”起家的馬蜂窩,最有力的“籌碼”是其積累多年的以“旅遊攻略”為代表的“內容資料庫”。然而,僅靠廣告的商業模式,無法將這些內容以及跟隨內容而來的流量效益發揮到極致。唯有直接介入交易才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2012年06月,馬蜂窩便開始內容變現的嘗試。起初,馬蜂窩通過網頁的遊記等內容吸引使用者關注,將內容中的廣告賣貨,之後則通過移動端app的遊記、攻略、電商賣貨。2014年,馬蜂窩v6.5.1已能實現對使用者的針對性推薦。
2015年,主力app更名為“螞蜂窩自由行”,加入了特價預定、酒店預定、遊記檢視、社群問答等功能後的“馬蜂窩”便不再侷限於做攻略,商業模式也逐漸清晰,“品牌商廣告費”和“OTA、企業、旅行社等的交易佣金”成為其主要營收來源。2018年更名為“馬蜂窩旅遊網”,啟動新一輪品牌換新。
馬蜂窩跳出了“內容”本身,打造‘內容+交易’的商業閉環,實現公司戰略方向的轉變。這一轉變使馬蜂窩的商業價值直線上升,不斷獲得明星創投機構的融資,估值最高達到175億元,遠遠甩開此前與之類似的攻略社群“窮遊網”。
2019年5月,馬蜂窩與同程藝龍官宣戰略合作。同時5月完成融資,當時馬蜂窩聯合創始人、CEO陳罡表示,該輪融資後,馬蜂窩將繼續強化“旅遊消費決策”的內容壁壘,構建以AI和資料演算法為驅動的新型一站式旅遊服務平臺,成為中國年輕人旅遊出行時的首選品牌。
此外,據多家媒體報道,陳罡今年還在還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馬蜂窩將繼續吸納優秀人才,擴大市場投入,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力爭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流量平臺,實現IPO上市。再往前看,2017年拿到D輪融資,螞蜂窩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曾表示;要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流量平臺,只要有旅行者能到達的目的地,就有馬蜂窩提供的服務!
內部新舊文化劇烈衝突
轉型絕對不是簡單的口號,而是涉及到公司整個價值觀、企業文化、內部氛圍和組織體系的轉變。在大刀闊斧轉型的過程中,馬蜂窩所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凸顯。
首先一點是,電商文化和馬蜂窩的創始基因相牴觸。電商是個巨大的蛋糕,競爭烈度極高,唯有強調狼性、高效執行、KPI、996以及不擇手段幹翻對手的凶狠,才能得到投資人的青睞,而只有得到投資人的支援,才有資格玩這場遊戲。
馬蜂窩最初是源於興趣的“旅行社群”,凝聚了一幫熱愛旅遊、熱愛分享的小眾人群。同時,也凝聚了一幫同樣愛旅遊和分享,愛創意的員工。同時,從馬蜂窩兩位創始人兼職創業4年,就能看出這二位都不是狼性的創業者。由此凝聚起來的團隊共識和企業文化是:在輕鬆溫馨的工作氛圍裡進行有創意的工作。這一點從馬蜂窩充滿創意的辦公室裡就能略窺一二。
2014年前後,國內網際網路領域掀起一陣學Google的熱潮,Google當時以“工程師+藝術家”的氛圍著稱,強調高福利、扁平化、不加班、無壓力、推崇創意。這更加影響了馬蜂窩等一幫國內網際網路公司。
然而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尤其是電商和平臺型公司,唯有最狼性的團隊才能生存,例如OTA領域的攜程,KPI考核極為嚴厲,全公司所有人都揹負著巨大考核壓力,每天圍著KPI打轉。美團和去哪兒的酒店推廣團隊,多次爆出在各城市線下掐架。各大平臺在草莽階段,都用過多種灰色手段打擊對手、拉攏資源。
電商平臺的遊戲規則容不下“小清新”。電商平臺拿著投資人的鉅額融資拿去燒,這絕不是免費的公益,而是伴隨著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壓力之下容不得“人性化”的公司。從旅遊攻略社群轉向旅遊電商平臺,中間隔了一道“天塹”,馬蜂窩此前的社群文化越成功,這道“天塹”就越難邁過。因此,從2015年到2019年,馬蜂窩轉型轉了四年,內部文化卻衝突不休。決策層知道提高人效和戰力,必須嚴格KPI考核和高效執行,而員工們則怒斥馬蜂窩高管們為了錢背叛了創業初心和社群精神。
在本次12月的“裁員風波”中,便有“馬蜂窩”內部員工透露,“馬蜂窩”今年引入大量“空降兵”降到管理崗位,改變了馬蜂窩公司內部的整體企業氛圍,公司變成了一個極端求快、求結果的戰鬥機器。行業環境一致如此,“交易平臺”大多競爭殘酷,講究KPI、狼性、996、高效執行。這和馬蜂窩原有的文化氛圍完全不同,老員工的控訴、新老之爭便體現了這一點。
馬蜂窩關聯圖譜(來源:企查查)
可以想見,隨著馬蜂窩融資越來越多,決策者和管理團隊揹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各項戰略的推進以及合縱連橫的外部合作時不我待,必須迅速解決員工執行力跟不上戰略推進的問題。
2019年初,馬蜂窩將“組織升級”作為本年度核心戰略目標,並“重提創業精神”。跟不上公司戰略、牴觸公司內部改革、不夠高效和狼性的員工,唯有清除出去。因此出現了不差錢的情況下,一年裡兩次大裁員,裁員比例高達40%,並且一邊裁一邊招的奇異景象。
留給馬蜂窩的時間不多了
事實上,留給馬蜂窩的時間或許已經不多了。首先是流量壓力,旅遊電商最重要的是流量,各大OTA已經形成穩固的流量入口。馬蜂窩的電商之路,直面的是線上旅遊市場“三租鼎力”的格局,即攜程系、美團系、飛豬系。相比之下,從“旅遊點評”開始做起來的馬蜂窩,佔有的是旅遊市場中旅遊攻略一個小的切口,存在感較弱。在頭部平臺進一步搶佔市場的背景下,馬蜂窩的生存空間將會被繼續擠壓。雖然有“流量大腿”騰訊的入股支援,但騰訊是否願意把微信入口給馬蜂窩,取決了馬蜂窩讓騰訊看到多少潛力。
其次,旅遊攻略這個流量入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過去馬蜂窩崛起,源於網際網路上旅遊資訊的匱乏,嚴重缺少優質的線上攻略。因而,馬蜂窩積累了一批以80後為主使用者群體。
現在,對於90後、95後的年輕一代, 網上旅遊資訊極大豐富,旅遊目的地的各項資訊隨手可得,“旅遊攻略”已不再是“出行必備”。尤其是短視訊、直播等業態興起之後,不僅年輕使用者的流量被吸走,而且旅遊目的地的廣告投放也大幅轉向視訊領域。馬蜂窩雖然目前也在豐富視訊內容,但要追上已經成熟的平臺,難度很大。
同時,過去馬蜂窩的主流使用者80後等,大都已經有了孩子,“家庭遊、親子游”成為他們的旅遊關鍵詞,馬蜂窩面向年輕人自由行的攻略內容已經不再適合他們。
馬蜂窩當地遊部分產品(圖片來源:馬蜂窩官網)
老使用者在緩慢流失,年輕使用者在被短視訊、直播平臺分流。馬蜂窩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電商化的轉型,以豐富的旅遊產品作為拉使用者的核心吸引物。
投資人真金白銀大筆投入,寄希望於馬蜂窩幾年內上市,上市的關鍵依然是旅遊電商平臺的規模和營收。有業內人士認為,線上旅遊行業紅利逐漸消退,加上旅遊消費本就具有“低頻、不穩定”等特點,整個行業都處於利潤非常有限的情況下,馬蜂窩謀求上市面臨較大的壓力。
旅遊電商是一場殘酷的甩尾賽,稍有落後就可能被淘汰。多重壓力下來,馬蜂窩不得不以“渦輪增壓”的方式,提升全公司戰鬥能級,迅速實現突破,否則難有容身之地。2019年12 月12日,即大裁員 40% 的訊息迅速在互聯圈蔓延開來的前一天,馬蜂窩宣佈召開“2019 地球發現者大會”。提出以“攻略+” 服務生態為核心的 2020年營銷戰略,馬蜂窩作為旅行玩樂平臺,未來將深耕興趣社群與圈層玩法,打造覆蓋內容營銷、IP 營銷與數字營銷的全景營銷圖譜。
馬蜂窩目的地遊,(圖片來源:馬蜂窩官網)
顯然,馬蜂窩是一家有“野心”的企業,並不甘心只停留在原地不動,希望跨界擴充套件到更多的營銷和商業環節,實現旅遊攻略內容的商業化變現。
-
1 #
-
2 #
公司出現這種問題,所謂缺乏創業精神,說白了都是管理者的錯。是自己的企業精神文化價值觀傳遞出現偏差,才會培養出員工現在的工作狀態,出什麼事兒,都要先找找自身原因,是可以一次一次大清洗,可是清洗過後,問題根源不改善,還是一樣的後果
-
3 #
這個app確實沒有原來舒服了,訂房我還是選攜程,畢竟簽約商家多,總能選到自己能接受的。看旅遊攻略首選還是馬蜂窩,可惜現在多元的有點亂了,優勢不再明顯。
-
4 #
不發年終獎,剋扣工資待遇,強制加班=創業精神
-
5 #
外企裁員:n+m,民企:我們從來不裁員,只有優化,組織架構調整
-
6 #
更正一下小錯誤,陳罡也是搜狐出去新浪的。另外馬蜂窩創業時間太長一直沒有量級突破,老員工時間長了,思想容易僵化,需要新鮮血液融合尋找突破
-
7 #
所以中國就沒有百年企業。做大了,這麼多融資者進來。很多不是當初的決策者能決定的。不做大。沒有利潤企業也活不下去。所以要有智慧的去執行。馬老闆就是高人。
-
8 #
這個文章分析的很全面,作者的文筆很好,後面的內容解釋了前面那個老員工的抱怨,並體現出了那個老員工的話是多麼不靠譜。
-
9 #
網際網路正在去泡沫化,未嘗不是件好事
-
10 #
就是把高薪的老員工踢掉,換點便宜的唄,找那麼多理由幹啥
-
11 #
996福報還不夠,需要007福報
-
12 #
的確 馬蜂窩越做越沒有當初的情懷 各個方面都充斥著銅臭味
-
13 #
不裁員挺不了這個冬天
-
14 #
真想不出這種公司靠什麼持續盈利,都是大泡泡
-
15 #
就是炒掉工資高的老員工
-
16 #
為什麼空降高管? 因為你是被風投的公司 公司發展定向已經不是你早先那種小而美了 而且也不完全受你控制
-
17 #
旅遊做大了,就不好玩了
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凡是靠燒錢的網際網路公司就不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