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熱門新聞出現在各大媒體: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中國居民將迎來首次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
所謂“個稅年度彙算清繳”,指的是個人所得稅平常每月按預繳稅率計算,而年中按“綜合稅率表”計算,本次清算匯繳將實行“查漏補缺、彙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來進行。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的個稅收入都要重新計算。根據徵求意見稿,有三類人群無需辦理彙算清繳:
1、納稅人需要補稅但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2、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
3、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不申請年度彙算退稅的。
顯然,年收入12萬成為了一道分水嶺。然而,依據此前釋出的《2019年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工作10年以上的月薪過萬人數僅為22.44%。月薪過萬的人數,似乎遠不如普遍認為的那樣多。
究竟有多少人月入過萬?
在上海的相親角大爺的眼中,月薪1萬就是討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月薪過萬的人,其實佔比並不多。目前中國月薪過萬的人,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統計數值。
不同城市的生活成本、發展程度不同,收入差距也會非常明顯。
有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月薪過萬人數佔比前6名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以及廣州,第六名的廣州佔比已經僅僅剩下14.74%,這些城市都是中國的高薪城市了。如果全國範圍來考慮的話,估計所有城市平均月薪過萬的佔比不超過10%。
按照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中國18週歲以上——60週歲以下的人口約9億人,也就是勞動力人口中月薪過萬的應該不超過9000萬人。
當然以上資料是基於大資料的調研,不一定準確。一份來自於招聘行業的資料顯示:按照其系統接收的80萬份各行各業的簡歷資料得出,2018年中國月薪在一萬元以上的人數約為11.4%。
綜合上述兩方面的統計資料,可以得出中國目前月薪過萬人數的佔比大致在10%左右。
不過,以上資料都是稅前資料,也就是扣除五險一金之前的資料,如果“月入過萬”的統計範圍為拿到手的工資的話,可能佔比還不足5%。而這些資料中,公務員、國企、外資又佔了一大部分,真正在民營中能拿到月薪過萬的可能真的少之又少了。
月入過萬算不算高薪?
從全國範圍內來看,月入過萬算得上是高薪的門檻了,但許多身處一線城市的網友紛紛表示月入過萬是較為常見的收入水平。
微博上,在#月入過萬算不算高薪#的話題中,有不少網友表示,
“月入過萬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沒有想到原來月薪過萬是一件這麼難的事情,為什麼我覺得周圍人的收入普遍那麼高呢?”
還有網友表示,在一線城市,月入過萬也過得捉襟見肘,
“在上海,月薪1萬,房租3000、吃喝2000、人情往來1000......月薪過萬剛剛夠活”
“如果不是北上廣深的本地人,去掉房租水電一日三餐換季衣物出行聚餐之後,再去掉買買其他的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女孩子的口紅粉底爽膚水,男孩子的賽車球鞋小手辦之後,就算月薪過了萬,每個月又能剩下多少來呢。”
“月入過萬不算高薪”,對此,不少非一線城市的網友也表示認同,有網友表示,
“畢業後我回了老家,現在每個月工資收入1萬,媳婦是全職天天,每個月房貸3000,還要養兩個娃......掙錢如蝸牛,花錢如流水”
誠然,在不同的城市,也逃不過各種“花式”消費掏空你的錢包,因此需要積累財富、未雨綢繆。
對於開銷大、手頭緊的年輕人來說,做好支出預算是第一步,明確哪些是必須消費的專案,哪些支出是“彈性支出”,為這部分支出設定“購買基金”。
例如,如果你想買新電腦和化妝品,收到工資後可以往化妝品“購買基金”和電腦“購買基金”各存500元,哪個先攢夠,就先去買哪個。
當每個月都有節餘後,不妨嘗試強制儲蓄,購買定期理財等等,學會理財會讓你的生活更加從容!
你現在生活在哪個城市,是否月入過萬了呢?你身邊的人收入水平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