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職場上,我們免不了與人打交道。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而,我們都希望與更優秀的人相處。對企業家來說,選擇對的人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而對於我們來說,選擇合適的組織環境,遠要比工作本身來得更加重要。

投資人張磊在《價值》這本書裡,用了一章的篇幅談人,道出我們要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他還用了一章的篇幅談組織,指明我們需要一個可以持續創造價值的組織。

人與組織是相互成就的關係,二者缺一不可。

01

偉大“格局觀”者需要具備的素質

格局,指的是對事物的認知範圍,在《價值》這本書裡,張磊是這麼定義“格局”的:

1、能夠在不確定性中謀求長遠,即是擁有長期的主義理念

堅持初心:初心是根,根深千尺,樹高千丈,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遠,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未來都是充滿著未知,倘若我們內心是篤定的,就能看到10年、20年甚至更遠的未來,進而關注自身的使命和責任;保持進化:不停在原地,價值投資不僅需要關注外部的環境變化,更需要關注自身的發展,如果一味地盯著競爭對手,只關注不斷變化的環境,不僅容易焦慮,還會與競爭對手趨於同質化;沒有“終局”:結束便是開始,商業史從來沒有真正的終局,只有以終為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擁有長期主義理念,把信念和持續創造價值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這是非常值得欽佩偉大格局觀。

2、基於行業的洞察力,在持續創新中尋找關鍵趨勢

從大局到細節,從轉瞬看趨勢: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是能夠在時代的進化中看到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這是把握住了大趨勢中的定式;對變化與不變的洞察:洞察的過程是一種持續性反思的習慣,需要較強的終身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並將此轉化為一種生活方式與工作習慣,我們處在對事情不斷熟悉的過程中,才有機會發現其中的關鍵,並由此產生新的突破。

3、擁有專注執行力,運用匠心把事做到極致

在創業的過程中,偉大格局觀的體現離不開創業者的果敢和專注。

義無反顧地投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認準的事中,打破迂腐的行業慣例,成就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新準則;把小事做到極致:匠人精神便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專注於一個不怎麼複雜的方向,重點突破果斷出擊,在不斷證明自己的過程中擴充套件邊界。

4、具備同理心,能協調更多資源

同理心不等於同情心,同理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愛,更是一種換位思考。另一方面,同理心還能調動組織內部的積極性,還能夠吸引更多合作資源。

張磊在書裡說過:“不要和魔鬼做交易”(Don’t makedeal with the evil),“不要輕賤了自己”(Don’t sell yourself cheap)。

具有一定的大局觀,大局觀裡所蘊含的企業家精神,不僅有情懷,有夢想,還需要具備創造價值和意義的能力。在對未來的設想中,價值投資已然不是一種單純的投資策略,而是一種價值觀。

02

在能持續創造價值的組織中成長

談完了“人”,還要談談由“人”構成的“組織”。一個可持續性創造價值的組織,離不開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要成為這個優秀的管理者,離不開保持自由的思考,並對實踐價值管理有著深刻的理解。

從某種程度上說,價值管理是價值投資的前提,如果沒有管理者的價值管理,那麼大多數投資恐怕將成為空頭支票。

未來,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需要將前沿技術、商業頭腦、同理心結合在一起,對戰略、創新有很強的敏感性,善於融匯學院智慧(Book Smart)和街頭智慧(Street Smart),最終可以在自由思考和價值管理實踐中展現身手。

在管理者管理一個組織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企業文化,文化又會因領導者的性格特質不同而各有差異。書裡提到的企業文化必須在創業一開始時就建立起來,不能出問題,也無法推倒重來。

在組織建立的時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追求真理:高瓴自誕生以來,就強調研究驅動,堅持探究事物的第一性原理,並鼓勵員工主動的思考,不停地反思,營造一個以團隊協作為主的組織氛圍;敢拼想贏不怕輸:輸贏意味著團隊裡的人要有運動員的精神和拼搏的態度,人與人之間需要有運動隊的協作精神,具有隨時準備上場的能力,結果是用成績說話;坦誠溝通和交流:在同一套話語體系中,建立最直接、最高效的反饋機制,保持資訊通暢。

在一個有價值的組織裡,每個人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且獲得最優的解決辦法。長期來看,圍繞共同目標,團隊成員動態均衡地高效協作,是組織可持續創造價值不可或缺的條件。

在組織裡的人,不可能如一潭死水,永遠都不會流動。有進有出一個組織不斷髮展的常態。由此,隨著組織規模的不斷擴大,尋找人才成為了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尋找什麼樣的人,決定了組織存在時間的長短。

尋找靠譜的人:這型別的人可以從自驅型、時間敏感型、有同理心、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為已經在組織裡的人賦予長期使命感和成就感: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史蒂夫·喬布斯有一個觀點值得借鑑,即“真正頂級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護,每個人都知道工作表現和貢獻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本沒有最優秀的組織,只有最適合自身和環境發展的組織。當這個組織可以成為一個小的生態系統,便意味著在組織裡的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和能力。

在這個生態系統裡,一是要以學習為基礎,透過“傳幫帶”讓組織具有生生不息的能力;二是具有賦能型的機制或載體;三是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四是進化。

彼得.德魯克曾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只有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透過發揮組織裡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組織高效運作的驅動力,從而使組織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價值,才能讓個體與組織實現共贏。

11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乾貨:這些行為(收藏),會讓你稀裡糊塗地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