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假如你現在想換工作,你會怎麼選擇呢?薪水夠多,工作夠輕鬆,不加班,目標職位需要的技能你又剛好會,離家近,獎金多?滿足這樣要求的單位就可以去了,去了就會如你所願一切都很美好?

假如你是個程式設計師,不想做軟體開發了,想轉行,有幾個選擇:IT培訓講師、NLP教練、開咖啡館、淘寶開店賣傢俱。你會選擇哪個?

我去參加職業規劃師的培訓,同期的學員中有很多都是在單位裡從事某種工作,HR、財會、獵頭、開發、引導師,這裡面會有多少人立馬出來專門從事職業規劃師這個職業?我和幾位老師聊過,因為所處地域的市場還在培育階段以及當下工作能夠滿足他們較為豐裕的生活,他們都還沒有專職去做的打算。

你想做某件事,卻沒有去做,最大的原因就是:未來並不確定。這是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也是我從身邊人身上觀察到的。

你覺得現狀不好,想要改變,卻最終沒有改變,很大的原因是:究竟能不能改變成功,短期內能不能看不到預期的結果,是個未知數。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中了一種叫作確定性的毒

這種毒怎麼解?聽我慢慢道來。

有人問我在西安,學J2EE好,還是學Android好;有人問我學Android好還是iOS好;還有人說他在大學裡學習的是嵌入式,可是現在Android和iOS開發很火而嵌入式前景不知道怎麼樣,要不要堅持……

大多數時候我們喜歡“確定性”的事物,這樣會讓人感到有安全感,或者感覺踏實、舒服。對於不確定性,我們會經過一番利益得失的衡量之後選擇迴避或放棄。

我們已習慣在確認某種改變肯定會帶來預期結果時才會開始行動,因了此點我們會找權威、找專家去諮詢:這樣做好嗎?沒問題吧?一定能成功吧?當別人點頭或者告訴我們能成,成了之後就是那個樣這個樣之後,我們就欣欣然地回去了,準備開始行動。然而有時只要經歷了從路上到家那段只有幾十分鐘的旅程,我們就又會心生疑惑:那廝不是忽悠我的吧,這樣做真的可以嗎?真的沒問題嗎?

這就是確定性中毒的表現:常常因為不能確認改變是否能夠百分之百成功而無法做出改變。其實我們只想這樣:

真正的轉變從不確定中來

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真正的轉變。

從已知進入已知從已知進入未知

來看看原文:

只有從已知進入未知才能帶來真正的轉變。請和我一起來探索這件事。從已知進入已知的改變一定會產生權威之見——你知道而我不知道,因此我崇拜你。我跟隨你是因為你回答了我想知道的事,你交給我一種行為上的準則,以便製造出某種成果及成就。成就便是一種已知,我很清楚成就是什麼,而這正是我想要的東西。因此我們總是從已知進入已知,其中必定有權威之見——制裁、意見領袖、上師、階級次第、某人知道而他人不知道——這個已經知道的人能保證我修行有成,滿足我的需求,讓我得到快樂。這不就是我們想改變的動機嗎? ……

突變或轉變是從已知進入未知,其中是沒有權威的,而且不保證一定成功。……

雖然我是斷章取義,但確實有很多真正的轉變是從踏入未知的那一刻開始的。

1985年,杭州要修一條通往安徽阜陽的高速公路,參與此事的美國一家投資公司遲遲沒能按合同付款。杭州政府聘請英語老師馬雲到美國同該公司接觸。到了美國之後,馬雲發現那家公司是家騙子公司。

1995年5月9日,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網頁”誕生。

馬雲從此走上了網際網路創業的道路,幾經波折,不改初心。現在龐大的阿里巴巴商業帝國已經改變了幾億人的生活。

馬雲說起當初孤注一擲做中國黃頁的理由: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網際網路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如果你不做,總是走老路子,就永遠不可能有新的發展

什麼情況下更容易做出改變

許多企業使用360度考核法(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家單位已用過幾年),羅列N多項指標,讓同事們給你打分,然後你就會看到自己在哪些指標上分數很低。

企業的管理者認為,當你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很差勁並且影響到你的績效時,你就會改變自己。這也是多數人的看法:當遭遇失敗,事情一團糟時,我們就會改變。

No,這其實只是瞎扯淡,臉上挨一巴掌也就疼幾分鐘或幾十分鐘,一般超不過三天。三天之後,好了瘡疤忘了疼,該怎麼著就怎麼著了,回到老路上,該迷茫的迷茫,該罵孃的罵娘,愛誰誰。真正因為360度考評而改變的員工少之又少。

你願意改變並且能改變的真相是這樣的:

當發現自己最好的部分時,當有具體的方法可以更多地發揮優勢時,我們更傾向更樂於去改變

親,你知道嗎,那些成功改變並做出應有成績的人,都是發現了自己的天賦。所以,要給自己機會,要擁抱不確定性,像馬雲說的那樣,有一線希望有一絲興趣都可以去試試,如果你總走老路子,就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就永遠不可能有新的發展。

嘗試不同領域的可能性是發現天賦的必經之路,而“不確定性”則是這條路上的常客,假如你因為中了確定性的毒而聽任機會從你身邊飄然離去,那很可能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永遠也體會不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投入到無暇思考和感覺的狀態,那你就不會因為發現了自己某方面的美好而積極做出改變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英國有一位叫理查德·弗思的畫家,就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迷上了繪畫,結果從一名屠夫一步步變身為國際頂尖畫家。

理查德·弗思13歲時成為一名肉鋪學徒,16歲時輟學成為一名全職屠夫。25歲時,在給一位海洋畫家送貨時,被對方畫作深深吸引,於是開始自學繪畫。到40歲時,他每幅畫作4萬英鎊(約合40萬人民幣)。如今,理查德·弗思被譽為全球排名前3的頂尖海洋畫家。

我們再舉一個程式設計師的例子吧:

山姆·裡奇(Sam Ritchie)曾是美國短程皮划艇代表隊中的隊員之一,並在2009年的世界錦標賽中折桂而歸。

山姆·裡奇的叔叔是丹尼斯·裡奇(Dennis Ritchie),C語言的締造者,Unix系統的開發者,是計算歷史上最重要的軟體開發者之一。Dennis Retchie於2011年10月12日去世。

在丹尼斯·裡奇去世以前不久,山姆·裡奇加入了Twitter,並在這家公司中與一位名叫奧斯卡·博伊金(Oscar Boykin)的前量子物理學教授聯手,共同開發出了新時代開發工具Summingbird。Summingbird是一個大規模資料處理系統,支援開發者以批處理模式(基於Hadoop/MapReduce)或流處理模式(基於Storm)或混合模式(即組合前兩種模式)以統一的方式執行程式碼。

山姆·裡奇說,“我接納了丹尼斯·裡奇的鬼魂。”

山姆·裡奇並不是接納了Dennis Ritchie的鬼魂,而是發現了自己的天賦。當你運用自己的天賦時,就會自發地積極投入,就會願意沿著這方向去發展去改變。

解掉確定性的毒,擁抱變化

不知不覺又跑偏了,來收一下。前面說了那麼多,其實就幾點:

真正的轉變是從已知到未知的改變人更願意順著自己的好處(長處、天賦)去改變接納不確定性,嘗試不同領域的可能性會幫助我們發現天賦發現天賦,你就能積極投入,解掉確定性的毒,更容易不斷改變

最後,還要推薦兩本書,也是我訂閱號“程式視界”裡推薦過的:

發現你的天賦生命之書

11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