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21年已經徐徐拉開帷幕,我卻甚至沒有時間寫一寫20年的年終總結。過去的這一年裡對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全社會來說都不太好熬,所以就我自身面臨的這點事來說還是不值一提的。而今天之所以想寫點什麼還是因為最近面臨的變化與變故比較多,對我來說每一次面臨選擇似乎都有著猶豫不決,可能這也是優柔寡斷的性格所致。

對別人來說我有很多身份,是妻子,媽媽,女兒,打工人。在深度解讀一下這多重身份,有些小肚雞腸工科直男的妻子,擁有兩件小棉襖的二胎老母親,無保險與退休金的父母的女兒,在大公司裡幹著最邊緣業務的打工人。聽起來比較慘,其實也不盡然,男人雖說有些計較,但對我、對孩子、對老人都沒的說,顧家,善良;雖然二胎老母親表示很辛苦,不過倆娃都活潑可愛,茁壯成長;雖說父母都是苦哈哈的農民,晚年生活沒什麼保障,不過兄弟姐妹多,彼此幫扶也過得去(爸爸已於19年11月走了);雖然工作 比公司比較邊緣化,好在工資也還過得去,壓力也相對較小。

這樣想來似乎生活也還不錯,如能想開放下,對我一些40歲的人來說我算圓滿,可能問題就在於我不甘心,但年屆四十能力有匹配不上野心,很想再衝一下,但方方面面讓我都有一些力不從心。家庭沒啥了挑剔的,男人自己選的,孩子自己生的,父母自己沒得挑的,一切也都還好, 唯獨工作上感覺遺憾頗多。

單位是個大型合資企業,對於學語言的我來說也算對口。剛一進公司,正值公司呈井噴式發展,我們那批入社了200多人,而我的學歷,資歷雖不算多突出,也各方面都不算差,卻陰差陽錯的進入了後勤部門。當時也是不甘心的,很多次都想離開,但卻很難找到比這家公司更好的地方,如果硬要走只能進去一個小公司,又有很大經濟壓力,最後猶猶豫豫留了下來,這一留就是十五年。因為部門內多些中專大專畢業的同事,也算出類拔萃的,那時候課裡面人多,每個人的業務就那麼一點點,對我來說像玩一樣就幹了,工作中還是勤勤懇懇,可圈可點的,當時最羨慕的就是誰和我說“忙死了”。好,後面的重點來了,雖然能力還可以,但是職場不光是一個講能力的地方,更需要你的腦子與情商。大山裡走出的孩子只知道低頭幹活,不知道抬頭看路,造成的結果是後面雖然領導誇你能幹,就是不升職,後面學歷差的人漸漸升上來,我反而成了那個升職最慢的人。這時我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沒有為自己爭取,選擇了做鴕鳥。認為只要我幹到位了,領導會想到我,每年都覺得今年沒有我明年差不多了,這一等就是七八年,想想自己也是夠可笑的。第二:沒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只在課內的小圈子裡比,而沒有眼光向外,沒有多學一些知識,尋求更多的成長機會。前面提到了本身部門是後勤部門,哪有那麼多專業而言,更多的是管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是一個實幹型,能很好的為客戶考慮問題,卻欠缺向上管理,客戶滿意了,領導不撣你。後面新某位領導賞識,坐了三年的快車道,追了一節,但終究距離一起入社的優秀者們相距甚遠,最可悲的事年屆四十的我已經失去的追的能力,除了我這個部門以外的東西知知甚少。自己總結,本該在努力向上的年紀選擇的安逸與清閒,於是在需要起飛的年齡被折斷的羽翼,我已失去飛翔的能力。不甘心,想再向上撲騰一下,奈何畢竟不是二十來歲的年紀,各種牽絆太多,一想變化一下,立刻不拉住了手腳。細細想來這些年不是沒有改變的機會,甚至不止一次,都被自己的優柔寡斷斷送掉了,待在舒適區裡的問題就在於一直不甘心,一直沒有勇氣跳出,直至逐漸喪失走出去的能力, 也真是可悲。

目前的職場與我當年入社已是今非昔比,人事變革,市場低迷,體制變化,種種都要求你不能呆在舒適區裡,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不被淘汰,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所以會比從前多了很多的戰戰兢兢。那我是不是要尋找機會為自己抗爭一次呢!

期待著21年會有新的變化,也鼓舞自己能有勇氣搏擊一回,也許是最後的機會了呢?

13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底層看對錯,中層看形勢,高層看權力”:思維層次決定你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