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目標管理都會下意識地想到非常明確的財務目標,比如利潤、銷售額等,這些都是實打實可衡量的。而像平衡記分卡中提到過的軟性指標,比如客戶滿意度,其解決辦法就是把軟性指標的決定性細節想清楚,然後按照衡量硬性指標的方式去衡量他們。除了硬性指標和軟性指標外,還有一些屬於模糊目標,比如人際目標。每個人都想建立好的人際關係,有更廣闊的人脈關係,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但你知道它在方向上比較重要,但對如何完成人際關係的塑造,卻沒辦法進行目標管理,更無法用可量化的數字來衡量它。
在《超級連線》這本書中,提到人際的“弱連線”,這個概念起源於格蘭若維特定義了人際間的兩種連線關係:親屬之間、朋友之間的強連線關係和與之相對的弱連線關係。相對於強連線,弱連線是在不經意之間建立的,建立這些關係都有很大的偶然性。透過研究發現很多人的成功得益於這種弱連線。他認為,強連線的朋友之間,往往會形成一個成員非常相似的“社會結構區塊”,所有人在認知上、資訊上都是相似的,共享的東西很多,所以,交流起來不容易帶來新的、重要的東西。相反,如果是來自於不同社會結構區塊的人之間建立聯絡,就形成了弱連線,而弱連線可以帶來新的資訊,也會附著更大的價值。所以,人脈,而且是不那麼熟的人脈,有的時候給一個人帶來的機會更多。舉例:有六個好友坐在一起吃飯,每個人把在這個城市裡除了他們這六個人之外、每個人所聯絡最緊密的朋友或者關係戶寫下來。每個人只能寫五個名字,然後把所有名字放在一起,一共30個名字。當他們把這30個名字擺出來之後,他們震驚得不得了,那個名單最後讓他們確信,在這個城市裡,他們要辦任何事,都不愁找不到有影響力的熟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