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生在世,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職位和層次。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所謂的領導。當領導並非易事,也不輕鬆,甚至擁有許多風險。想要有志於領導的人士,需要未雨綢繆,提前積累領導的哲學和智慧,這樣也許當領導方能輕鬆一些吧。而我們今天所要提及的並非所有的關於領導的學問,我們難以在較小的篇幅之中論述所有的東西,因而我們有必要談及一些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東西供大家思考及反饋,藉此讓大家的領導之路更上一層樓,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十分踏實和安穩。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領導如何用人及培養人才。
曾國藩說君子有三樂,其中一樂就是以培養人才為一樂。人才對於領導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對於國家來說,要靠人才謀社稷,對於社會要靠人才行管理,對於家庭要靠人才做支柱。但人才是哪裡來,哪些人屬於人才,在哪一方面有成就才華的潛力,這些問題是需要領導認真思慮、縝密計劃的。作為領導,要有這樣的一雙慧眼,練就火眼金睛來發現和培養人才。漢高祖劉邦,揭竿而起時也只是個十里亭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只是一介草民,縱觀歷史,我們皆知所謂英雄皆出於行伍之間,埋在基層。
領導,更要善於有成人之美,自古以來,君子有成人之美。我們所說的成人之美,並非是簡單的幫助他人一個小忙,或是單純的撮合他人的婚姻。我們要談的成人之美,就像是一塊被包含在石頭裡的玉,若是隨意丟棄了,那就只能成為瓦片,你不當一回事,隨意就給丟棄了,那就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了。若是你對它認真進行一番精雕細琢的話,可能就會變成一塊美玉了。和氏璧在沒雕琢之前,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玉石。因此把玉石作為比較,要是看到一個人做好事,或者看到他的志向可以支援,資質也是可以進步的,都要對他進行細心的引導,最終能造就他們;可以對他們進行表揚和誇讚,也可以是扶持資助他們,又或者是幫助他們平反冤屈,一定要讓他們在這個社會上能力立足,這是成人之美。
芸芸眾生,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在每方面都成為可造之材,更不可能十全十美。認清楚自己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智慧,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用人之長,補己之短。劉邦就曾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定國安邦、安撫百姓、供應軍需、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一代俊傑,我能重用他們,這就是我擁有天下的原因。”善於用人這是領導的最高哲學,退一步說如果當初劉邦重用韓信來進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想可能今日的歷史或者會有所改寫。因此,作為領導,你更要有這個能力,知人善用,找準每個人的用武之地,讓其盡最大可能之發揮自身餘熱。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你要重用或者培養一個人才時,要給他足夠的歷練,也要學會放權,不要事事都要抓在手裡,造成的影響一方面可能是使自己勞累過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下屬產生足夠的敵意,難以獲得足夠的敬畏,甚至眾叛親離、江山傾覆。培養人才,你要給予他足夠的空間和信任,但也要事事觀察,時時觀察,如孔子說,既要觀其言,又要觀其行,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是不是可造之材,值不值得傾心培養,德能不能配位,你便有自己的判斷和結果,後續的打算自然水到渠成。
對於人才,我們可以分為很多種,我們依據品德將人才簡單的分為三種。第一種有才有德,這是一等的人才,值得信賴,足堪大用,打江山主要就是這一種的型別。第二種是有才無德,這種人最難以束縛,不適合身居高位,一旦脫離品德的束縛,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四處亂撞,造成的破壞和影響是無比慘重的,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餘殃。而第三種人,有德無才,這種型別的人,應該是絕大多數的存在,比較人才屬於少數,對於有德無才之人,我們在用其時,不適合安排在一些有技術含量和技巧的職位,但是對於這種人,我們可以大膽的使用,即使犯錯,造成的影響也不像第二種有才無德之人造成的影響大、影響之廣。
領導之學問,博大而精神,今天所提及只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因此,僅以自己之見,拋磚引玉,希望諸位常常思考和領悟,有所頓悟,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