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虎的初生牛犢,橫衝直撞。
牛犢有可喜可愛的地方,也有莽撞背後,暴露出來的弱點。
年輕人進入職場,每天都要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碰到各種各樣的事。並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一定合你的意。特別是一些不平之事,受了冤枉之後,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恐怕就是“懟”。懟同事懟老闆,懟財務懟技術,誰都可以懟。以致於不少人,在離開原公司的時候,並不愉快。不但做不到好聚好散,甚至會不歡而散,在行業圈子裡,結下一些不大不小的樑子。
這樣子“懟法”,可以理解,卻不建議。
書本上的教育,大多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理所當然。然而真實的職場中,存在著各種意想不到的變數。在山路十八彎的現實裡,我們的腦回路,有時候還是一根鋼筋直到底。如果不能及時調整,不是撞到山頭,就是跌落山腳。一路走來,竟然沒有一條軌跡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覺得處處都不對。等到真的頭破血流,或者無奈離開賽道,才開始反思,也許可以不是這樣的結果。
我們的想法有時候非常單純。我進了這個公司,自然就好好幹活,發揮自己所長,那你公司這一邊,自然也要給我相應回報。結果呢,我這裡認認真真幹活,你怎麼能說翻臉就翻臉呢?怎麼就無視我的努力呢?怎麼就黑白不分了呢?
進來的時候,口口聲聲當咱是塊寶,是個成大器的料,怎麼從那時候起,居然就悄沒聲地,算計起我了呢?當初簽字的時候稀裡糊塗,翻臉到時候,才發現,處處都是事先挖好的坑啊。剛剛實現了咖啡自由的我,原來連走人的自由都沒有啊。——總之一句話,寶寶委屈了,不懟你懟誰?
你的想法合情合理,但是,有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呢?站在公司的角度,請你過來,就是要創造效益的。公司付出資金,買斷了你的勞動力。既然每個月的錢都按時付出來了,你有什麼理由,給你的工作來一個自我評價?貨物一經售出,所有權和使用權就已經發生了轉移。是好是壞,發言權在買方。而且既然是市場化交易,今天的買方是甲,明天就可以是乙,再過幾天,還可以是丙,是丁。我怎麼能保證,你會一直在甲發光發熱呢?又怎麼知道,你會不會為了更好價錢,反過來把我給賣了呢?合理合法地用條款約束,維護自己的利益,很過分嗎?
也許很多人並不同意上面的觀點,覺得這些想法太冷血,太物化我們的勞動力資源。在此,並無意要大家通盤接受這些看法。現實中,也的確存在一些公司,有濃濃人情味,會盡可能為員工考慮。——但是,無論你遇到的公司多麼高大上,老闆待員工多麼親如家人,只問一句話:有誰開公司,是為了做慈善呢?或者說,如果自己是老闆,你整天忙忙碌碌,是為了公司盈利,還是為了供養員工?
想清楚這一點,就會發現,與其急著出言相“懟”,不如花力氣提升價值,這才是擺“對”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