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職場,競爭激烈,要想贏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必須努力去打拼、去爭取。剛入職場,沒有機會表現自己,需要用能力去爭;領導不賞識,工作得不到同事認可,需要用努力去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是職場成功的前提。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職場,就有三個方面千萬不能爭,否則會遺害無窮。
一、不與領導爭鋒
我有一位朋友叫汪天涯,性格很直,能力也很突出,在公司,只要是自己認可的,就一定會力爭到底。有一次,全公司的大會,汪天涯和他的上司因為一個策劃爭了起來,上司堅持讓汪天涯按他的說法去做,而汪天涯卻認為做不了,一直在強調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兩人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上司實在沒有辦法了,說到:“好吧,先按你的做吧!”這樣,汪天涯才偃旗息鼓,不再作聲。
汪天涯一直認為自己的做法沒錯,因為他覺得有不同的意見就要表達,都是為了工作呀。領導雖然也沒有怪罪他,但是後來與他的交流就少了。
二、不與同級爭寵
戰國時期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伍子胥與伯嚭都是楚國人,後來逃到吳國,伍子胥將伯嚭推薦給吳王,後受到重用。伯嚭不僅沒有感激伍子胥的推薦之恩,還常與他在吳王面前爭寵。
夫差打敗越國之後,有一些自滿情緒,開始大舉攻齊。伍子胥規勸道:“越王勾踐不忘吳仇,時時尋找著可乘之機捲土重來。此人不死,必為吳國禍害。大王不先對付越國,而去打齊國的主意,不是錯誤嗎?”伯嚭為了與伍子胥一爭高下,不管他的意見是否正確,立駁伍子胥的主張,盡心替越國講話。因為伯嚭總是順從吳王的意思,吳王更加信任他,而對子胥卻生厭惡之心。待夫差在艾陵大破齊師後,伯嚭又乘機在吳王面前說子胥的壞話:“伍子胥強硬兇暴,缺少恩德,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會釀成大禍害呢。前次大王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認為不行,但大王終於進攻齊國並取得重大勝利。伍子胥因為自己的計策沒被採用而感到羞恥,竟反而產生埋怨情緒。他敗壞毀謗大王的事業,只不過是希望吳國失敗來證明自己的計策高明罷了……”伍子胥難辯清白,自剄而死。
自此,吳國在吳越爭雄中擁有絕對優勢的條件下,喪失有利時機,逐漸走向衰敗。後來越王勾踐乘機伐吳,夫差身死國滅,伯嚭也落了一個“不忠於其君”的罪名,被處死刑。
三、不與下級爭功
我之前在一家電子廠做人事的時候,有一個外貿部的員工叫陳之峰,外貿部直接由老闆管理,但老闆要處理的事很多,日常工作都是經理負責這個部門。
作為下屬,陳之峰一直很尊敬經理,剛進部門的時候,陳之峰拉到的客戶都給了經理,有什麼雜活、重活,陳之峰也都搶著做。然而,對於陳之峰在工作上的努力表現,經理似乎視而不見,工作一年多,不僅薪水、獎金沒有變化,老闆連表揚的一句話都沒有。陳之峰一直很納悶,直到有一天,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那一次,陳之峰整整忙活了一個月,好不容易有一個客戶給他發了一封詢價信,恰巧陳之峰當時沒有公司的報價單,就向經理借一份,並向他請教怎麼報價。經理說,讓他在陳之峰面前實際操作一次,就能明白,於是就在陳之峰的電腦上給客戶回信,寫完之後,經理竟然在簽名欄裡打上他自己的名字。陳之峰很不理解,經理卻說是方便以後客戶跟進。月底,在工作總結中,陳之峰赫然看到經理把他的勞動成果寫進了自己的功勞簿裡。
陳之峰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告到老闆那兒,經理受到了降職處理。
有很多領導都喜歡與下屬爭功,甚至嫉妒下級的能力,處處壓制他們。事情是手下人做的,功勞卻歸於自己,還美其名曰“我是在給你機會鍛鍊”。真的會感謝他嗎?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恐怕很多人都會想,自己是不是跟錯了老大?其實,真正的領導者總是把下屬的名利放在最前面,從不與下屬爭功,真要爭功的話就與對手爭去,與市場搶去。以這樣的姿態做領導,下屬更容易盡心盡力,“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容”,由此而產生的生產力,必然會給團隊帶來無限的上升空間,領導自己也能放開手腳,施展自己的抱負,這又豈是一時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