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在公司成立二十週年時,提及未來的一個暢想:“30年以後,我們希望每年向社會推薦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
這一說法,現在重新被翻出來,質疑是阿里“裁員”的體面表達。甚至還有人將國內其他幾大公司Quattroporte關於公司如何裁員的話術拿出來比較,一時間大家的關注點都放在了“裁員”上,鮮少有人關注到“10年以上”這個關鍵點,如果一個人在職場用工匠精神深耕10年,他還會怕被裁員嗎?
這讓我想起了2015年熱播專題片《大國工匠》所描述的各個行業的優秀工匠代表,他們並不全是領導或者專案負責人,卻在一個行業堅守了幾十年,都有著高超的技藝,足以代表中國在某個領域的最高水平。
現在在網際網路時代,社會發展變化太快,有人說現在是一個全民浮躁的時代,行業或企業更新迭代越來越快,很少有人沉下心來在工作崗位上持續深耕、好好做事了。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運用工匠精神打造自己的專業優勢,持續深耕,才能在這個時代越來越有價值。
然而,工作中,大多數人都存在以下3個誤區。
工作中常見的3個誤區1、不夠專注,忽略了持續長時間的積累
根據求職社交平臺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換一份工作的時間從80後的3年到90後的19個月,甚至是95後的7個月,一邊頻頻跳槽去尋找更多的可能性,一邊又羨慕在職場身居要職、專業技術人才,但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光鮮表面,而忽略其艱難奮鬥歷程,包括冗長工作時間、沉重身體負荷、嚴重心靈摧殘等等。職場的成功人士,共同的特徵是他們都在本職場有持續的積累。
唯物辯證法基本規律之一是品質互變規律,揭示了積累的規律,只有完成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變化,量是基礎,質是根本的變化。
荀子在《勸學篇》中說道: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該段詞語經常用來比喻強調積累的作用,工作與學習都是在不斷積累,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在職場上,東一榔頭西一錘子,淺嘗輒止的人,他們頻繁換工作換行業,不夠專注,沒有累積優勢。
2、以為有一技之長就不需要再學習
毋庸置疑,我們現在有的技能一定是往日努力的結果,但在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再是格言,而是我們當代的現實寫照。專注於本領域的深耕是好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鑽得越深灰越容易侷限自己,忽略其他可能性。
總有人在焦慮自己沒有比以前進步,也總有人唯恐自己今天沒有學到新的東西,所以之前有的一技之長再厲害,在未來的某一天可能就會被對手超越,唯有不斷的精進自己保持學習狀態,讓自己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說:“只有當大潮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3、每天的工作只是被動地機械重複
回到馬雲說的那句話上,為什麼那麼多人對這句話的單一解讀跟風?原因就在於 “裁員”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大部分人一聽到裁員都會覺得恐慌,原因是知道按照自己現在的工作狀——機械重複地做幾年前就會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寧願帶入自己可能會被裁員的情緒,而不願意理性地分析這一論調背後的深層含義。
後來馬雲補充解釋的是,每一個10年以上的阿里人都是經過了層層考驗的,如果他們在公司已經有了10年的工作經驗,經過阿里的嚴格訓練,他們都已經對數字經濟、對執行力、對管理、對文化的理解超越了很多其他公司,所以具備了創造社會價值的能力。
假設我們25歲進入職場,擁有10年工作經驗的時候,那時35歲。這10年是我們精力想法都非常充沛豐富的階段,我們想要做成不一樣的事情,我們想要實現自己職場上的理想抱負,我們想要變得有價值,就越要沉下心來做事。
那我們如何才能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打造自己的核心優勢,不被社會淘汰,反而越來越值錢呢?
如何避免誤區,讓自己工作越久越值錢?答案是在工作中要有匠心,或者說要有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專注,當一個人的心力集中在一點上時,就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堅守,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個願意為之堅守多年的事業,我們就很難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卓越,優秀到卓越,一定是經過不斷的打磨,將自己逼到再無法進步的情況下;自豪,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找到成就感。
那麼遷移到職場上,我們該如何做呢?
1、培養職場專注力
這裡說到的職場專注力不是簡單的注意力集中,而是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假如我從業5年10年後,當我要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時,我現在該做些什麼準備來確保之後的自己仍然保有主動權,而不會只是被動地接受。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重要目標分解,找出最重要的職場專注點
採用二八定律找到你從事的領域或者行業中決定結果的20%的部分。比如說在寫作領域,寫作知識積累重要不重要?那我們有沒有在知識積累上專注過?寫作的思路是不是很重要?那我們有沒有專注於寫作思路培養的提升?
2)專注於你的總目標
大多數企業都會設定很多的激勵方案,與之對應的就會有很多階段性的目標,比如,一月要完成什麼業務指標,二月份要實現哪個榮譽目標,三月份又要達成團隊的什麼目標……這些實質上都是在完成當年總業績指標被分解的中短期目標,此時要專注於總的大目標,然後就會有一系列的下一步計劃或者動作來全力完成這個最終的目標。
3)專注於已經奏效的事情
很多人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對於正在學習或是正在做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鑽研,開始已經顯現出一定效果了,卻因為各種外界因素放棄;結果造成了前面大量的時間、經驗積累的努力就白白浪費了。這就是對應已經奏效的事情不專注的結果。所以,在對於已經奏效了的事情,一定要一直堅持重複去做,很成長都不是線性的。經濟學中有一個複利模式,當有了成本和增長率,那麼結果是呈指數式上升的。
2、有策略地垂直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並不斷精進學習
每一次的學習都要有一個深度問題,淺嘗輒止無濟於事。一個優秀的頂尖人才他會掌握一個垂直深入的技能,但不意味著依靠這個技能就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在《大國工匠》中,每一個領域的專家都是不斷創新原先已掌握的技能,從各方面思考一切新的學習點。主要有兩個方法:
1)自我覆盤,分階段尋找新的突破點。
在某個領域達到專家的水平,最終是為了解決本專業的問題。他們的關注點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迅速集中在: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我要通過哪些方法和步驟來達成目的?我要開始的第一步是什麼?針對下一階段工作是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更好的改進?
比如我想在寫作領域持續深耕,那麼我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我要做好基礎準備。目前我開始寫作需要準備哪些?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開始,提升寫作技能的書我看過幾本?第二階段,我的個人品牌打造,領域內專注;第三階段,價值輸出的反饋如何,我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好的改進?
2)尋求外力推動學習。
當想持續在一個領域內深耕時,除了從自我角度思考突破,另一種方法就是找到本行業的頭部領袖,研究他們的方式方法,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實踐結果,再不斷更新迭代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還是拿寫作為例,當我已經具備基礎條件後,那麼我想再深入,那外力推動學習就是,關注領域內的10-20位領軍人物,研究他們目前在做什麼,他們的深入角度是什麼,自己琢磨提煉出方法論,然後實踐得到結果。
3、把自己當成一個產品來運營
第一,用產品運營解決核心痛點——工作不是機械重複
網際網路思維的產品運營表述就是,用“最低的預算、最優的路徑、最高效的執行和最有效的手段”實現產品的自身價值和商業價值。結合到人這個產品,我們需要明確自己最想達成的目標,以及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自己最難跨越的障礙。
以下是把自己當作產品運營的幾個步驟。
①總結需求: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寫下來。
②優先順序排列:將所有需求用優先順序排列,製成夢想清單。在這個過程中,以自身價值和商業價值為導向,分清真實需求和偽需求,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因為我們想做的事情很多,提煉需求可以讓我們的精力都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針對於一些享受性需求,我們可以延遲進行或作為完成要事之後的獎勵。
③計劃清單:確定好需求的優先順序,製成夢想清單之後,撰寫產品運營方案,也就是我們的計劃清單,每段時期該做什麼事,達成什麼樣的效果,deadline是什麼時候,都要視覺化呈現,這是我們的成長規劃,從大方向指導我們做事。
④執行清單:細化行動流程,也就是執行清單,根據運營方案,將事項落實到每年每月每週每天,建立一個進度表,每個階段都進行一次覆盤,看有沒有偏離大方向,或出現特殊的情況,及時做好調整和備份。
第二,用內容運營的思維方式提升內在實力
在內容創造提升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多向大師請教學習,多和同伴交流互動,這是少走彎路,提高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
提升技能也必須以結果為導向,有些技能是硬性要求工作必備,有些技能是出於興趣,目的不同,手段則不同。工作必須做到專業,興趣愛好只需要滿足自己的想法即可。比如說我在學習寫作時,一定會向專業的人士請教;在學習健身時,則會加入不同的健身興趣圈子,我不會要求自己的健身做到如何專業化,只要滿足我自己的興趣愛好即可。
第三,用使用者運營的思維來管理人際圈子
對作為一個獨立人來說,朋友即是使用者,也是在社會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社會資源。使用者運營中的方法:拉新、促活、留存、裂變,同樣適用於個人運營,拉新意味著不斷結交新朋友,擴充套件社交圈子;促活代表著增進新老朋友人際互動,盤活所有的人際資源;留存是過濾價值,與真正的朋友建立強連結;裂變則是圈子迭代。關於如何運營身邊朋友,我的經驗有三個。
①分層管理:分為“能帶來價值的核心朋友;能共同進步的優質朋友;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普通朋友;潛在的陌生朋友”。
②分類管理:根據興趣愛好和不同圈子進行分類。
第四、用市場運營的思維輸出自身價值。
抓住每次的展示機會,表達自己,我們將自己當成產品來運營之後,最後一步就是將產品擺在別人面前,通過市場上的反饋來完善不足之處,同時輸出自己最大價值的那部分。
結語職場瞬息萬變,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始終保持不斷進步的狀態。避免一下額年輕人常見的誤區:
1、不夠專注是因為沒時間
2、以為有一技之長就不需再學習
3、每天的工作只是被動地機械重複
取而代之的是時刻保持警惕,用工匠精神對待工作,對待職場:
1、培養職場專注力:專注於目標和已經奏效的事情。
2、有邏輯層次地垂直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並不斷精進學習:不斷尋找創新的學習點,不斷深耕挖掘更多可能性。自我覆盤,分階段尋找新的突破點和需求外力推動學習兩種方法互相結合,然後實踐獲得結果。
3、把自己當成一個產品來運營:產品運營找到痛點、內容運營提升內在實力、使用者運營擴大影響力、市場運營輸出自身價值。
只能看到表面的淺層次的邏輯,能夠讓我們在職場上存活下來,而只有在職場上專注深耕,不斷精進自己才能讓我們生存得更好,機會總是喜歡眷顧那些紮根很深做足準備的人。
- 996真的成福報了!西貝老闆要求全員715:一週7天,每天干15小時
- 馬雲又開始“搶飯碗”?阿里正式殺入新領域,或將影響億萬人命運
- 張大奕鬧劇發生後,馬雲給蔣凡派了一個新任務
- 平臺賣家坦言:不想自己吃虧的話,這5樣東西最好不要從網上買
- 硬氣的中國企業何止華為?美國將目標轉向阿里,馬雲早有準備上演反殺,特朗普“慌了”
- 擁有阿里0.2%股份的“前臺小姐”,現在馬雲成首富,她成了啥樣?
- 第3大網際網路巨頭崛起 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 創始人與馬雲水火不容
- “風清揚”敗給了“Pony”,阿里終究輸了騰訊一籌
- 馬雲要小心了!阿里當前暗藏三大危機,不可不防?
- 20年前阿里的前臺小姐,馬雲承諾堅持10年就分2億,她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