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十而立”這句話,但很多人不明白三十歲立什麼,也很少有人意識到,在經歷了20多歲普遍存在的迷茫期後,30歲左右的人會再次迎來個人價值觀的重新塑造。
這次塑造,冥冥中已經決定了絕大多數人後來的人生軌跡。
我這些年看到太多人太多事,很多事發生了就是不可逆的,或者很難逆轉的。有的時候很慶幸自己很多事情見得早,遇到了不少良師,對自己的人生掌控地還算好。
20多歲的時候,總愛看一些「器」和「術」,覺得都是極好的人生經驗。
現在回頭看看,真的都不重要了。
因為和可能正等著你的那些人生危機相比,那些小技巧真的不值一提。
1人生4次轉型
在我的理解裡,人生有四次重大的個人價值塑造期:
第一次是2-3歲,嬰兒開始擁有自主意識。意識到自己是父母以外的獨立個體,試圖脫離父母的全面控制,也就是所謂的terrible two階段,對父母的任何指令都說NO;
第二次是青春期,青少年產生明確的自我價值觀念,試圖反抗既有規則,以及在群體和社會關係中的個人定位;
第三次是30歲左右,中青年的自我價值認知因為不同的境遇和個人能力,獲得重新塑造。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有的人動搖不定,最終透過不同的自我和解方式,實現自身在社會普遍評價體系中的重新定位;
第四次是50-60歲左右,中老年人發現自身價值在社會競爭中快速消退,需要重新評估自身存在和社會價值之間的關係。
每次都是個人存在價值在自身外更大宏觀體系中的重新定位,很多人都會有明顯的對抗,衝突,矛盾,迷茫,最後透過對某種觀念的信仰,或是對某種境遇的妥協,為自己在社會中建立自我的新位置。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20-30歲這個時期怎麼定義呢?西方哲學中把它稱為“奧德賽”時期。
插畫師:Michael Parkin
這個名字,來自2800年前,偉大的詩人荷馬寫的史詩——《奧德賽》:《奧德賽》主要講述了特洛伊戰爭結束後,英雄奧德修斯(也是木馬計的構思者)回家途中,奧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線而在大海裡漂流十年,最終回到故鄉伊薩卡的故事。
這十年的漂流,奧德賽遇到了各種情況:在最志得意滿的時刻被打翻在地,在好不容易喘口氣的時候又陷入危機;神一樣的對手(他的對手真的是神——海神波塞冬),豬一樣的隊友(他的隊友也確實被變成了豬),他遇到女神,也下到冥府(也就是咱們的地獄),在地獄(也就是一切的盡頭)遇到了各種人的亡靈。
最後,歷經所有的困難,奧德賽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國,就是著名的伊薩卡島。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會有這樣一段奧德賽時期:從青少年時期結束,你從父母家搬出來;從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態離開,從熟悉的戰場離開,開始一段或許短暫,或許漫長的漂泊。
在這場漂泊中,我們也會遇到奧德修斯曾遇到的一切希望、失望、打擊與誘惑,我們會在這個漂泊的某個時間點,像奧德修斯一樣,看到自己的命運,看到自己的國,然後我們就會成年了。
所謂的成年,不是你18歲,還是25歲,是30歲抑或40歲,而是你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國,從此不再漂泊。
你會牢牢地守住自己的國,不管它是一張書桌,一條漁船,一個車庫,還是一顆果樹;你為它負起長期責任,不管大小,它就是你的世界,你的王國;你不再漂泊,而是專注於建設自己的世界,這,才是成年。
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就是要經歷“奧德賽時期”:在不同的城市之間,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專案,不同的人身邊飄來飄去,跌來撞去,沒有穩定可言——這是“新常態”,以至於社會學家,要專門提出這個說法。
漂多久呢?
和奧德修斯也差不多,大概10年。
為什麼是10年?
我們很現實地看:現在企業招聘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
大學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22~25歲開始,你可以像奧德修斯一樣漫遊漂個10年。
10年之後,32~35歲, 那個時候,你就真的應該鎖定一個你要長期投入,長期建設的你的國了。
這期間值得了解的事情很多,我選了2件在我看來最重要的。
- 搭建自己的財務安全網
- 專注於幾件真正重要的事情
插畫師:Michael Parkin
2 搭建自己的財務安全網
我看到太多沒有做好財務安全網的人,遇到意外的時候遭受重創的事例了。
30多歲,上有老下有小,突然失業或者收入降級,孩子要交學費,房子要還房貸,父母要養老,你到時候怎麼辦?
這不是沒有的,而是普遍在發生的。
中國絕大多的人還是沒有清晰的理財意識的,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增長全面放緩的大環境下,理清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且主動的去管理它非常重要。
理財的出發點從來都不是如何讓普通人過上富人的生活,而是能夠在需要錢的時候給自己做好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緩衝。
1)當務之急就是儘可能快的還清債務。如果你的債務超過了年薪的10%,那麼這就是一個危險訊號了。停止消費、償還債務,然後開始存錢;
2)存有一份“應急資金”——因身體健康、訴訟、離婚、生意不順等問題而陷入經濟困境的例子數不勝數。而且一旦進入這種困境,就像陷入泥潭一樣,很難脫身;
3)每一筆收入,都要留出一部分存入個人退休賬戶或是儲蓄賬戶。這些錢會成為你以後受到委屈和不公時的底氣;
4)不要投資你根本不懂的領域。搞清楚哪些是資產,哪些是負債,風險和投資回報率之間這些基本概念;
5)不用被消費主義洗腦,那些口口聲聲喊著”30歲的女人應該擁有的包,或者30歲的男人應該擁有的手錶“的人,在你陷入財務困境時不會分一分錢給你。
尤其是在有家庭之後,如果經濟條件達不到,就不要硬著頭皮追什麼精緻消費,在什麼階段就用最合適的方式把這個階段過好。
插畫師:Michael Parkin
3聚焦
迷茫和焦慮,是不少中青年生活中的主題曲。
找不到捷徑,又不能把正確的觀點持續的付諸實踐,眼看著自己的平庸和他人的優秀,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不知所措,無論是誰,都會一定在某些時點陷入這種強烈的迷茫與焦慮中。
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專業未來能做什麼,感覺自己當前的行為缺少“實際"的意義,缺乏方向感,感覺迷茫;眼看其他人工作發財,保研考博,大廠實習,考公務員,自己沒有進展,產生焦慮。
上班族感覺工作單調,發展受限,不知道後續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感覺當前方式不對,但不知道如何調整,感到迷茫;眼看同學同事升職加薪,買房買車,自己焦頭爛額,產生焦慮。
其實,面對迷茫和焦慮時合理的手段也幾乎只有一種:
進一步做好你當前的事(工作,學習),並選擇一個”至少不是錯的“方向去努力,並且停止與那些你並不瞭解的人的比較。
在《你該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經典書中,克里斯坦森教授建議:
”如果你已經找到一種事業出路,既能為你提供先決條件的基礎因素,又能提供動力因素,就適合做周密戰略。
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這樣的職業,你需要有應急戰略——走出去,並行動起來,積累不同的職業經歷,一直到你明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興趣和重點放在哪裡。當你真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應該立即將應急戰略轉化成周密戰略。“
任何一個戰略——不論是企業戰略還是個人生活戰略,都是從數百次日常決定中產生的,它是關於如何安排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決定,是關於如何分配人、財、物的決定。
為了克服關注短期目標而犧牲長遠目標的自然傾向,我們必須確保分配的資源與自己認為重要的事項是一致的;也要確保衡量成功的標準與自己最關心的事情一致;還要確保考慮的這些事情都列在自己的時間計劃表裡。
插畫師:Michael Parkin
不同的選擇可以使你的生活走向和預期不同的方向。有時候,這並不是壞事,因為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但如果錯誤地支配了你的資源,那麼產出將會很糟糕。
絕大部分人職業生涯的重大轉折都發生在30歲這個年齡段,有兩種優勢,一旦你失去了,你就永遠無法找回了:你的身體和思想。
20多歲的時候,大多數人就不再努力了。忙碌的30歲,就更不會考慮自我進步的問題了。但如果你是少數願意繼續學習、最佳化思維、關注心靈和身體健康的人,那麼你就會遙遙領先於其他人。
到了30歲,該學會拒絕那些對你的人生毫無益處的人、事和義務。在自己的生活中設定更加明確的界限,並將時間花在一些更值得的人身上。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少些糾結,多些行動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