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叫做無欲則剛,我想這個說法,第一,違揹人性,第二,無慾者很難做到所謂剛強、有力量。慾望其實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慾望是企業、組織、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

是慾望的激發和控制,構成了一部華為的發展史,構成了人類任何組織的管理史。一家企業管理的成與敗、好與壞,背後所展示的邏輯,都是人性的邏輯、慾望的邏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知識型勞動者的慾望可以被分為五個層面:

第一層面:物質的飢餓感

絕大多數人、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最基礎層面的對物質的訴求,員工加入到企業,最直接、最樸素的訴求就是財富的自由度。企業、組織能不能給員工提供相對的物質滿足,實際上是企業人力資源最基礎的部分。

第二層面:安全感

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性的需求,人的一生多數都處於一種不安全狀態,越是傑出人物、領袖人物,內心的不安全感越強烈。華為正是因為擁有充滿了危機意識的優秀管理者,又擁有十幾萬內心有強大不安全感的人,大家抱團取暖,共同面對充滿了風險、未知、恐懼的世界,才有了華為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文化。

第三層面:成長的願望與野心

越是智力層面高的人,領袖慾望、野心的張力越強大。怎麼能夠把這些人人要出人頭地,人人要做領袖,人人想擁有權力的人凝聚在一起?公司的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體系至關重要。當這些人的權力,跟他的慾望、雄心、野心相稱的時候,他自然願意在這樣一個平臺去發揮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智慧。組織說到底就是要張揚隊伍中每個人的雄心,同時又要遏制過度的野心,張揚雄心、遏制野心是所有管理者每時每刻都要面對的問題。

第四層面:成就感

被社會認可,被大眾認可的慾望等等。華為成功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兩個字——共享,共享發展的財富成果,同時也分享安全感,分享權力,分享成就感。把錢分好,把權分好,把名分好,這是相當重要的。

做老闆的人,一定要把最基本的東西想明白。第一,財富這個東西越散越多,第二,權力、名聲都是你的追隨者賦予你的,假使哪一天你的追隨者拋棄你,你的權力,你的所謂成就感,你的所謂聚光燈下的那些形象,乃至於財富,都會煙消雲散,乃至於灰飛煙滅。

第五層面:使命主義

只有極少數人是擁有超我意識的使命主義者,喬布斯是,我任正非大概也屬於這一類人。

從任正非的對話中得知,想要培養狼性文化,就得讓員工有飢餓感、安全感、成就感,需要藉助一套好的機制來幫助我們做好人才的管理!

一套好的機制能夠吸引人,同樣也必須要留得住人,今天就結合我們落地了數百家企業實踐出來的積分制管理這一套機制來給大家詳細說明一下。

積分制管理現在已經廣泛應用於政府單位、社群、以及基層管理中,在企業管理中用得就更是廣泛了,截止到目前,我們都已經落地了超過3萬多家企業,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積分制管理是一種透過把員工在公司裡面做人和做事兩方面用積分進行量化考核,員工在公司裡面做事越多,所得的積分就越高,最終根據員工當月所得的積分決定當月員工拿到手的錢有多少。

透過這樣一種方式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公司的整體業績,達到讓公司利潤倍增的目的。

為什麼員工會願意去多做事情掙積分呢?

很簡單,我們把積分跟員工的工資收入、升職加薪、福利津貼、評優、甚至是公司的股權、分紅等切身利益進行掛鉤,只要員工積分達到了對應的條件,他就可以享受到對應的福利和好處。

員工在公司裡面,想要多掙積分,就得多做事,而多做事,就等於給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效益,如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在積分制管理裡面,真正打破了平均主義,員工不再拿固定工資,而是根據自己的表現,每月掙到的積分多勞多得,讓願意為公司拼命工作的人得到更多,讓偷奸耍滑,渾水摸魚的人得到更少,甚至是沒有,進一步篩選人才,最佳化人才,這樣企業在用人方面就會更加地遊刃有餘了。

11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不明白這個道理,在職場就永遠沒有機會:你是為自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