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職場如戰場,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因此,同事之間的往來,多半是表面客客氣氣,背後各自算計。
其實,只要你心懷善意,虛懷若谷,就會發現,職場中並不只有明爭暗鬥,有些人,只要你願意敞開心扉,坦誠地交往,別人也願意付出友好的一面,難免還會成為你的“貴人”。
01
第一類:技術骨幹。
術業有專攻,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單位,都有你不可想象的“技術大牛”。
有的人,可能在某個崗位已經工作了二三十年,在別人眼中看來很難的活,在他看來,就如同《賣油翁》中所言:“無他,但手熟耳。”
這類人,往往並不擅長言辭,也沒有得到提拔,一輩子都在謹小慎微地堅守崗位。隨著年歲接近退休,更是成為了“邊緣化”的人。
但關鍵時刻,他們一出場,就會給所有人帶來一種“靠譜”的感覺。比如,由他們校對過的材料,不僅不需要擔心有無錯別字,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擔心材料的整個大方向出現偏差。
這類人,不僅對本職工作熟稔於心,由於平常就愛鑽研,愛學習,對其他部門的工作流程其實也瞭如指掌,他們就像一部行走的活字典,隨時都可以解答各種疑難問題。
如果你是個職場小白,而恰好所在的的公司或單位就有這樣的“元老”級”同事,不如趕緊登門“拜師學藝”。凡事多向他們請教,同時,也在解決某個難題的時候,列舉出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做到“有備而來”,會讓他們覺得,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勤學上進的影子。
隨著交流的次數增多,就能夠學習到他們為人、為學、為業的種種長處,也就能夠幫助自己改掉浮華和焦躁的情緒,把心態放平,從做好當前的每一件事情開始,讓工作步入正軌,並漸漸取得佳績。
02
第二類人:心直口快的人。
職場中,很多人為了避免“踩雷”,奉行的是“少說話,多做事”的信條。就算受了委屈,也常常表現出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輕易不會表露出來。更不用說,與別人撕破臉皮,大吵一架了。
但我們也會發現,不管在什麼樣的單位,總有幾個“心直口快”的人。他們說話嗓門大,做事高調,為人也不卑不亢,只要自己佔著理,絕不會輕易地向任何人低頭。
之所以有這樣的“硬氣”,並不不是他們虛張聲勢,而是他們對自己本身就有很高的要求,也有拿得出手的業績和本事,常常別人“搞不定”的難題,放到他們手上,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
比如,那個為公司選人招人的人事主管。他總得有一雙“火眼金睛”,在眾多應聘者中,選出符合公司要求的員工,併合理安排到相應的工作崗位。還能在新員工適應工作之後,是否得到升職加薪,敢於投“反對票”,並且,經過事實證明,他所看中的人才,的確不負眾望。
職場中,不斷靠近那些“心直口快”的人,你也會找到排解緊張情緒的方法,偶爾跟他們吐槽一下心中的不滿,總會得到讓人滿意的答覆。同時,你也發現,心直口快的人,他們往往捨得“折騰”自己,總在追求更加完美、更加卓越。
當你成為那個無可取代的人,你也可以在職場中多一分“任性”,少一分“拘謹”了。
03
第三類:跟誰都處得融洽的人。
職場中,因為利益的糾葛,很多人自覺不自覺都會被要求著“選邊站隊”,如此一來,同事之間想要維持表面上的友好,往往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但不管同事間有怎樣的紛爭,我們也總能看到,總有很少的幾個人,他們似乎是個“局外人”,跟誰都能“打成一片”。不管別人是什麼態度,他總是笑嘻嘻地對待每一個人。
他們看起來,是天生的“樂觀派”,被領導批評了,被同事排擠了,似乎都傻愣愣地,不會反駁,也不會氣得不行,而是用“自黑”的方式,自我調侃一番,化解了大家的尷尬。
而且,他們會很細心地為別人著想。比如,對待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他們不時會幫著帶一份早餐,總是順手就把開水打好,在對方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毛遂自薦”,申請有資格可以幫一下忙。
面對緊急的任務,他們則會收拾起平常“嘻嘻哈哈”的一面,全情投入,零差錯產出,交出一份份
這種只顧對所有人,而不計較別人對自己好不好的態度,會給他貼上“熱心腸、沒心計”的標籤。而只要他有什麼事,幾乎所有人,都會傾力幫忙,更不用說,做紅白喜事,都會隨上份子錢。
如果能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也會被他的樂觀和開朗所感染,在自己心煩意亂,或者覺得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的時候,總能一笑而過。
人在職場,不可隨意吐露心跡,但也不能封閉心門。
很多時候,你的態度,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你的真誠,也會換來同樣的真誠。
哪怕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人辜負過,也是一次經歷,一次教訓,會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