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圖畫:焯焯

生活案例——

我在公司當一名技術人員,已經幹了6年多了。過程中我負責了一些專案,大多數還是不錯的,當然也承認犯過錯誤,自己也不斷總結,改進。去年是最困難的一年,我頂住壓力滿足了客戶的需求,超出他們預期,受到了表揚。公司也因此拿到了更多訂單,多賺了錢。

前段時間老闆叫我進辦公室。他說我的優點是比較負責,能做出成果。缺點是人際關係太差。他讓我改善人際關係,然後將我升為管理崗位,加一點工資。我說升職好啊,我也喜歡解決問題,可是我對人沒啥興趣啊。老闆笑著哼了一聲,你這樣……不行的。其實我也知道這樣不行,我當然也想增加收入,我也願意為此多付出努力。但是我對人實在沒什麼興趣。主要我老大不小了,哪裡都是人山人海早就看膩了。

我就喜歡搞技術,去面對那些有意義的實際的問題。而不是跟別人吹牛扯淡吃飯拍馬屁。但是某些同事就背地裡說我孤僻不合群。但我仔細一想,我就是人際關係太差。老大不小了工資還是不高,而且沒找到心愛的女朋友。唉!我該如何做到對人感興趣,然後改善我的人際關係呢?

明鏡解析……

升職加薪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值得稱讚的一件事!同時,也要分清這份升職加薪背後的真實含義,也就是需要自評一下:我做了什麼獲得了這份成績?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價值體現是不是與實際成績成正比,而且是否是因為自己本職工作做到位了而獲得的應有的結果。而對於上級給出的反饋,自己是否可以梳理分析哪些是屬於自己的真實能力,哪些是屬於自我提升點,提升點是否是自己可以透過努力實現的呢?又或者是自己認為這個提升點壓根就不需要提升呢?

而關於人際關係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可以深入思考一下人際關係與增加收入之間的關係有直接關聯嗎?對於每個人的處境都不同,人際關係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如果人際關係好收入就高,那是必須要做的;如果人際關係並不能影響收入的高低,又何必花費精力在這上面呢?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只是要權衡一下哪個面是對自己有直接幫助和效益產生的就好了,其他的可以忽略,也可以敷衍。人的精力就那麼多,放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同時,對於人際關係的概念混淆不清也會造成自己覺得自己人際關係不行的錯覺,需要自己思考是不是所有人都不能相處,還是某一類的人是自己不願意接觸的。人類社會不跟人接觸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再不願意與人打交道,至少父母,親朋,上級領導還是要接觸的,否則就沒有了生活和工作的意義及價值;又或者可以選擇真正遠離人群的獨居生活呢?如果不行,還是需要重新定義一下自己的人際關係模式是怎樣的,這樣才能區分出來到底自己的人際關係卡點在哪裡?一般人際關係的起源都是和自己的父母關係的投射有關,與男性的關係是與父親的投射,與女性的關係是與母親的投射,這就延伸出來了與父母的原生家庭的關係是怎樣的,人與人之間的學問就是關係的學問,只不過是怎樣的模式罷了,各有千秋。

既然意識到人際關係所消耗的精力會影響自己本職專業的效率,那就回歸到自己喜歡的領域裡折騰。另外,是否可以人際關係既好,又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持續工作呢?二者是否可以並存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在平衡舒服和不舒服,喜歡和不喜歡,願意和不願意之間的事情,無論怎樣的選擇,結果都是要自己承擔,如果違背意願了就一定有比意願本身更重要、更應該、更有效的選擇,這時就需要考慮利弊的客觀原因了,因為都是作用於自己的,與他人無關,與環境無關。

總結,有的人習慣性地以偏概全,也就是泛化的效應。舉例說,一件小事做不好、不願做、不能做,就直接全盤否定了。比如不吃辣椒,就認為自己只要是辣味的食物都不能吃;糖尿病人一點糖都不能吃;面板過敏的人要忌口;而真實情況是,人在只有一個選擇的情況下才會覺得沒有可能,但是,如果有第二個,第三個選擇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不是“全不能”,而是自己沒有發現那個“有可能”,因此,在主觀的認知基礎上再去探索客觀的認識,任何事都可以找到三種以上的可能性,只是看自己要不要?

8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為什麼要讓強者賺更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