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Hello,我是商娜,一名致力於不落俗套幫大家解決職場困惑的職業規劃師!

作為一個已經在職場摸爬滾打15年的“老人”,我早已經意識到,掌握一套簡潔的人際交往模式對自身,對工作都是極好的!接下來,就由我給大家講講有哪些常用的簡潔有效的人際交往模式吧!

第一部分——與他人交往時模式一、平等模式

我這裡所講到的平等模式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自己不卑微

進入到了新環境,作為新人的心理,我們可以謙虛,但是千萬不可以卑微,我見過有很多職場新人總是一到新環境就想要去討到所有同事的喜愛,這個活也攬,那個活也接,讓自己身心俱疲,這是沒有必要的,這也是“討好型人格”的一種表現。

尤其是遇到“白眼狼”型的同事,時間長了他會覺得你幫助他是應該的,你不幫就是你的不對,所以一定要從源頭避免:遠離“白眼狼”!

適當在不影響自己工作的前提下抱著學習的心態幫助一下他人是可以的,但是要秉持平等原則,我們只是新人,只是經驗多少的差別而已,當然沒有必要事事迎合。

學會拒絕,不卑不亢,才是別人尊重你的起點。

我們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愛,當你混得好的時候,來了一群又一群朋友,個個都像你的至交;而現實情況是如果你有一天失去了一身光芒,他們也就離你遠去了。

第二種型別是對待別人要平等,與上一種相照應,不要自恃比新人多在公司呆了一段時間就指使別人做很多工作,倒茶買咖啡這些也包括在內。

就算是自己的工資拿很高,專案做得很棒得到了領導的表揚,也千萬不要炫耀或者表現得非常高人一等,這些都是不利於人際交往健康迴圈的。

模式二、永遠不強加自己的思想給別人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比讓別人從口袋心甘情願從口袋裡掏出錢來更難的事情,是把你的思想灌入別人的腦袋。

大家應該也都有所體會,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正確的思想去強加給別人,其實這不僅很難,更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的要求就會不一樣。所以就請不要以己度人,這很可能會觸碰到對方的底線,引發不必要的問題和矛盾。

最簡潔的模式就是尊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點,不去用過分苛責的規則要求他人。

模式三、不要輕易討厭別人

曾小賢有一句經典語錄很有道理,千萬不要隨便就不待見別人,因為你也有可能被別人不待見,反過來,也不要因為被別人不待見而氣餒,因為你也有可能隨時不待見別人。

很像繞口令哈哈,但是是這麼個道理,不要隨隨便便就去討厭一個人,那些你所討厭的朋友身上的缺點,說不定自己身上也有哦,倒不如多多進行自我反省,這樣有利於人際交往和諧。

我想起來了一個故事:

一家夫妻倆住在一棟單元樓裡,家裡的妻子就是這樣一個經常指點別人,討厭別人的角色。有一天呢,她從窗戶看到了隔壁那棟樓的窗戶有一塊黑,於是她就對丈夫吐槽說:“你看對面那家女人,這麼不勤勞,窗戶那塊黑都那麼長時間了,從來都不知道擦擦,真是懶惰啊!”然後丈夫好像是看出來了什麼,去自家窗戶那擦了擦,結果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所以,還是多多進行自我反省更加有價值一些!

模式四、拒絕“我都可以”、“都行”式回答

可能我們自己就是一個總是在朋友問我們一個選擇題的時候,回答“隨便”、“我都行”的人,可是說實話,並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習慣。

好或者不好,要還是不要,或者沒有,都是成年人,直接一點難道不好嘛!所以要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做“隨便怪”。

讓別人看到你的主見,也挺重要的,你如果永遠都是很隨便的樣子,怎麼著都行,會讓別人覺得你整個人活得特別沒有重點,多多貢獻想法才是明智的選擇!

如果在團隊有這樣一個“都行怪”,那團隊效率就會非常受影響

我來舉個身邊的例子:

有一次公司出小組任務,大家都是5個人一起完成專案,所以就出現了打小算盤偷懶混業績的組員,從不主動、不提意見、沒任何建議。朋友淳淳作為組長帶領的小組在一起開會,商量明天一起外出進行市場調查的時間地點,結果呢,有一個組員小婉說:“你們商量吧,我隨便。”這一聽,好像挺日常常見,沒啥大毛病,可是就是她這麼一說,讓淳淳傷了腦筋。因為其他人一聽小婉的話之後,第二個來了:“我也是,都行。”接著是另外一個組員:“我也是,都可以。“於是,就是這樣,組內一共5個人,一個接一個地表達自己“都行”的想法,不給任何的意見,最終,這個會議就以阿遙一個人的決定結果結束了。

明明是五個人的小組任務,那如果每個人都提出自己對於時間、地點的建議,就可以更好、更準確地收集所需資料,可是,大家每人一句“我都行”,紛紛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最後還給自己留了個不爭不搶的好名聲。

大家沒自己的想法就算了,後來淳淳自己挑選的地點,還有幾個隊員不滿意,因此又發生了一些小矛盾,那淳淳不免有些煩躁,你們說的都行,結果我選出來了你們又不認可,那你們行你們說話啊!!!可再次問問他們意見的時候,得到的回答又是那句萬能的“我都行”,最後鬧得雙方都特別不愉快。怪誰呢?淳淳做的事情是最多的,給的意見也最多,可是到了最後,卻成了那個最招嫌棄的人,而那些表面上不表態、也不不行動的“隨便怪“,收割了一波所謂的“不爭不搶、平易近人、好商量”的”好好“品格……

一個團隊、一項任務為什麼有的時候遲遲得不到推進,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其中有一些不作為的成員,只會說“我都行”,自以為是為了團隊著想,我可以為了團隊讓步,我很偉大,其實呢,只是最想偷懶、最拖累團隊的那一個。

我們這個問題是簡潔的人際交往模式,那這一點就非常重要了!

不給意見,其實就是最大的意見。

沒有問題,反而就是最大的問題。

團隊也好,集體任務也好,總之只要是一群人做的事,哪怕是一群人約飯也好。

大家需要的,都是一個可以為團隊做出最佳方案,為團隊出謀劃策的人,而不是所有問題都是一句“我都行”來敷衍的,什麼事情都不做,等著別人來支配你。

模式五、不要在細節方面對別人過度要求

這一點需要大家反思一下,你有沒有對別人過分要求過一些事情?

如果有的話,也不是應有的人際交往模式。如果要說什麼是簡潔效果又好的,那應該就是對別人少一些要求,對自己高一些標準。

因為別人真正注重的只是你能為他帶來什麼,基本上沒有人會把你當成一個偶像來對待的。所以有的時候過於在意自己就容易造成遇人緊張和自我中心等問題,影響人際關係和諧。

模式六、距離產生美

這一句話,在職場也同樣受用,跟同事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就算你們關係再好也最好不要。

有的時候,對待親人,對待朋友,就是因為你們之間的距離太近,見面的機會太多了,就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觀情緒以及其他的因素所幹擾,以至於很難去真正瞭解對方的人品,有的時候會產生一些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矛盾,這一點還需要自己去體會。

模式七、人際交往秘訣:投桃報李,適度互惠

在我們社會心理學所學的人際交往原則中,有一個原則叫做功利原則,就是說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進行人際交往,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社會性交換活動

所以投入和得到的回報同樣也講究一個平衡。我們和友人在交流中互相交換各自覺得有價值、有意義的物質財富或者是精神上的陪伴、安慰等等,都算數,只要是雙方由一方過輕過重都會導致整體的不平衡

如果你在某段關係中過度付出,那麼對於承受者來說,就是壓力而不是幸福,同樣也會讓自己變得非常的疲憊。

所以健康的人際交往就應該是“禮尚往來”,你收到了別人的恩惠,那就回饋差不多價值的物質或者精神財富給他,如果你付出了,那也應該收到他人的回饋,否則就不要繼續了。

模式八、溝通提效要先肯定

我身邊就有不少人,習慣了在迴應,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先說“不是”,先否定別人。其實這種習慣會引起大多數人的不適和反感,嚴重影響溝通效果。

聽完別人的話之後呢,不必急著去反駁,否定人家,你可以試著運用我的這個句式“對,……,但是呢……”。

這裡的“對”,代表你把人家的話也聽進去了,“但是”代表以下是你想法,是不是感覺上就有所不同了?

所以呢,我建議大家還是先去肯定對方的說法一下,然後再繼續。這樣對方也會去認真聆聽和思考你說的話。

模式九、學會傾聽是良道

緊緊承接模式八,與人交往和溝通,要先學會傾聽,再適度表達。

搶話頭不是一個受人喜愛的習慣對吧,所以呢,我們首先必須要學會去傾聽。

每個人都是有自我表達的慾望的,在別人進行表達自我的時候,我們也必須給予尊重,這時候要停下來,去認真傾聽他人的表達,這一點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現在的表達是有意義的,是受到你尊重的。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期令人心動的offer,何運晨被金律批評,原因其實就是這樣的,在工作中,多聽才是對的,聽完了我們再發表意見也不遲,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你不能一直急於表達自己,卻讓別人沒有表達自己的機會,同時呢,適度的表達很重要,這就需要你去平衡表達與傾聽的關係,是一門學問,悟出一個適應你自己的節奏。

模式十、多多誇獎別人

我這麼多年的使用人際交往經驗之一,就是多讚美

從心理學角度去說,人類打從心底裡,其實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對方的欣賞和讚美的,不論對方再怎麼謙虛,可是心底都會很開心。

所以我們需要勤於發現對方的優點,恰如其分的誇獎他,認可他,這不僅能夠讓人開心,也能讓自己被對方重視,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去發自內心的認可和誇讚,也是我們日常簡潔人際交往模式之一。

模式十一、培養成長型思維,接受正當批評

你是一個擅於接受批評的人嗎?

當然啦,批評也要看他的批評在不在理,我們只接受合理的批評,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後,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可以促進自己的成長,是一件好事。

如果有人對你進行了批評和指責,先不要急忙去否認和解釋,想想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這一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是睿智的做法!

第二部分,對待自己(模式十二)

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絕佳捷徑。

相比與人交往,我覺得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努力提高自己上。有一句話叫做,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我們好好地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素養,那好的人際關係自然就找上門來了,這難道不是我們的捷徑嗎?

所以,在做好人際交往的同時,更要學會獨處,一個人,必須有獨處的時光才能夠成長,才能夠進步。我建議大家每天晚上可以給自己一部分時間去做當天的覆盤和總結,總結總結今天一天發生了啥事,各個方面有沒有收穫,比如工作能力上的進步,茅塞頓開的感悟等等,每個月,每一年都非常有必要去做覆盤總結。

獨處時也要多多閱讀書籍,而且還要對這些書籍有挑剔感,挑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讀,而不是隨手翻翻而已。很多時候你的困惑是先人已經遇到過的了,他們會用自己的睿智點醒讀書的人。

以上12個模式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也幫助到大家!

8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剔除沒有價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