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我們不是人民幣,總會有人不喜歡你,那你需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和他們周旋嗎?這讓我想起一位空手道大師說過一句話“盯著你的目標,而不是障礙”,如何理解這句話?

你進入職場是為了升職加薪、漲經驗、攢資源的,這是你的目標,是你應該全情投入的事情,至於部門內外的小爭鬥,或明或暗的辦公室政治,那些都只是你實現目標的“障礙”,不要本末倒置。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吃虧不報復回去就是傻,那是因為你把“吃虧是福”的含義理解錯了。

“吃虧是福“的真實含義是指:“一個能吃虧、懂得忍讓,抓住利益的人,大機率上是個有“福氣”的人”;而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一件事上你吃虧了,你就得福了”。

換句話說,“吃虧是福”表達的是一種人格特徵所帶來的人生,而不是一種個體行為所導致的結果,這樣理解“吃虧是福”會不會讓你覺得你並沒有損失:一個肯吃虧的人,大都是有一定人際素養、懂得謙讓、不上綱上線,不輕易與人發生爭執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裡大機率上不會被人猜忌、打壓,給人的感覺比較厚道;很明顯,這樣的人經常會得到一些能力之外的收穫。

當有一個事情,你不喜歡做,大家都不喜歡做,如果你做了,你就多了一份其他人沒有的經歷,而經歷是學習最重要的材料,也是你向上發展的籌碼;表面上看,你是吃虧了,但實際上你收穫了個人利益

我前同事,他是做廣告投放這一行業的,公司銷售引進了一位做美妝的客戶,想要在網際網路平臺投放廣告,但這個客戶小氣事又多,有經驗的老員工都不想接,帶他的員工就將這個客戶給了他,讓他隨便怎麼做。

他沒有選擇,就只能去對接客戶,前期客戶的投入非常少,但又想不虧損地將投出去的錢賺回來,常常煩的他想直接撂挑子不幹了,但可以說他運氣好?某一產品投放的效益起來了,能拉平廣告投放的成本。客戶加大了投放金額,慢慢地,他能靠這個客戶的投放,排在公司前列,團隊也從他1個人到4個人,得到公司大Boss的賞識。

職場上“吃虧”能快速提升你自己的業務能力,提升你自己的職場水平,提高你在這個行業的知名度,多積累客戶資源與強勢專案的經歷。

吃虧是自我成長與訓練,吃虧是跳出自己的舒適圈,體驗到自己的能力邊界,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知道世界不同的精彩。

如果我們長期呆在自己舒適圈,是很難自己主動向外跳出去的。做新媒體運營的朋友,上司要她做一波雙十一漲粉。為了達到領導定下的指標,她精心策劃,各個環節都檢查得非常仔細,熬夜到半夜兩三點是常有的事。

本來以為可以打個漂亮仗,可高到爆炸的運營成本讓她一下子就崩潰了。最後覆盤,算上廣告投放,禮品贈送的費用,虧損了25%。

可想而知,領導不會有好臉色,另一隊的負責人乘機落井下石。領導找她談話,告訴她,如果資料再這樣低迷下去,不僅她自己的飯碗不保,她的團隊可能都要被一鍋端最佳化。

她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焦慮的失眠了好幾天,但必須找出方法,不能再這樣虧損下去。

她去向關係好的運營前輩請教,前輩告訴她,現在是資料時代,任何東西都需要有資料的支撐,用資料指導運營才是科學的方法。流量越來越貴,一個方案無限複用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她這才意識到,經驗已經不再那麼可靠。用資料代替人腦去定位目標人群,去觸達使用者痛點,才是制勝的關鍵,自己得學會用資料說話。

吃虧的意義不在於吃虧本身,而在於吃虧以後能看到更多,思考更多,學習更多,如果不能吃一塹長一智,那確實就沒有意義,這種虧就不要吃。

如果他針對你這個人的,對工作的影響程度又比較大,這個還是要考慮適當反擊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抓對方的把柄,拉攏對手的對立陣營,抓住對方的錯誤借勢弄它,等等。

吃虧是福,但不盲目吃虧

11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在家工作面臨的兩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