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不值得帶。
人在社會上,在職場上,都是以不同的關係存在的。有金錢、上下級、師徒、親情、友情等。
這個世界沒有無私的付出,最多就是親情。況且,在儒家的道德準則中更是以"父慈子孝"界定親情的付出與回報的對等邏輯。
面對一個社會人,我們做的只是“俱樂部”似的合作。誠然,新同事來到單位,為了他的儘快成長,能成為“俱樂部”的一員,發揮出他的能力,帶一帶是合乎邏輯的,也是應該的。
人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走得長,走得遠,必然要懂得感恩和進一步的圖報,劉德華從一個打工仔成長為“中國百年形象大使”,杜月笙從一個小馬仔成長為青幫老大,一系列的例子不勝列舉。這一方面體現出他們具有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和人格魅力,換個角度他們也懂得人無完人,互取所長,互為勞動、相互協作的本質。 只有懂得這個道理才成就了各行各業,才眾人拾柴火焰高,才形成了現在文明的共同體。
相反就是一些見利忘義,自私自利的傢伙,你跟他在一起,你就像一盞油燈,他能做的就是耗幹你。
當然,新同事這樣的品行,我猜想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剛就業,從小缺少此方面家庭教育。
第二、本身就是個自私自利的性格。
第三、這份工作是新換的,那就可能在原單位因為沒有處理好人際關係或者工作關係而離職。
人無完人,月有圓缺,希望這位新同事是因為缺少感恩教育造成現在的局面,因為如果小時候不教育好,出來早晚也會學會,只是成本高了些。如果是其他方面,那就不好辦了。
作為一個道德高尚和負責人的前輩來說,我們多一些包容,為他多提供一些養分,看能否喚起這位新同事的“慢熱”,如果可以,那皆大歡喜,多了一個能幹的小徒弟。如果不可以,那隻能讓他走自己的路了。也許,跟頭摔得多了,也就真的摔明白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