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一些同學在網上吐槽,在單位被同事懟了,當時自己瞠目結舌,腦袋一片空白,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等自己鼓起勇氣想好詞時對方已經大搖大擺地走了,錯失了反擊的大好時機。
有的同學則說自己當時根本沒有想好對策,只是下班回到家後才慢慢想出反懟的方法,但是時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有的同學則認為息事寧人是最好的方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公道自在人心。
沒人喜歡被懟
大家的想法各有道理,但是被人懟了,一定心情很不爽,而且會持續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人甘心被懟,今天我們聊聊這個事情。
被懟與被訓的區別
很多人會說,我被領導懟了,所以我不敢反懟。
這是混淆了“被懟”和“被訓”的界限:
被訓:如果工作沒做到位,被領導訓了,那麼要做的事情就不是憤憤不平,而是想想怎麼改進。被懟:如果是一項工作出現問題,結果被別人推卸責任到你的頭上,那麼就是被懟了;或者是別人對你的工作吹毛求疵,找出一些小瑕疵來說事,那就是被懟了。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工作沒有做到位,但是領導也有責任,結果領導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卸給你,這也是被懟了,這種情況比較特殊,要單獨考慮。
只有確認清楚被懟和被訓的區別,才能正確做出應對,而不是像有些網友說的那樣:“只要受委屈,就得反擊”,畢竟我們是要不斷成長下去,也要不斷提升上去。
區別被懟與被訓
被懟的幾種情況
被懟的情況一般是這幾種:
1、推卸責任:一項任務沒做好,可能有好幾個環節都有問題,但是某個環節的負責人將責任都推卸給你,這是最常見的懟人場景。
例如某個軟體上線後有個明顯的缺陷,使用者很不滿意,這個時候從設計、開發、測試到產品文件都有問題,但是設計和開發的人都認為是測試工作沒做好,測試人員這個時候心中一定憋屈無比。有些測試人員是技術高手但不是辯論高手,可能就被懟得面紅耳赤。
我見過一個測試人員就比較彪悍,他一句話就反懟回去了:“自己生的兒子智商低,憑什麼怪醫生能力弱。”
一旦被推卸責任後,第一時間就要反懟回去,否則很容易形成“你已經預設”的事實,以後爭辯的機會都沒有。
2、吹毛求疵:有些工作的灰度比較大,做80分和做95分效果差不多,但是可能有人就認為你要做到120分。
最關鍵的是,提出這種要求的人往往不是你的直接主管,而是周邊部門的其他人員。這種情況下,吹毛求疵的懟人者不是蠢就是壞,而且還認為自己“有責任心”、“對事不對人”、“如果你不理解是你素質低”。
有一次某展會開始前,相關產品的主管過來檢查一下,他覺得他的展位燈光有點暗,必須加個燈,我說:“現在是裝修期間,展廳頂部大燈沒開啟,等正式展會開始時,這裡的燈光亮度是足夠的,你加燈反而刺眼。”
“不行,你必須想辦法。”
因為展位已經裝修結束了,只能從邊上拉個拖線板過來,臨時加了個燈,結果他說:“拖線板的線漏出來了,不好看,趕緊調整。”
我找膠帶將拖線板和線都粘在桌子的背面,隱藏起來,結果他又懟過來,說:“拖線板粘在木桌子上可能有安全隱患,你這點安全意識都沒有嗎?你太不專業了。”
我直接懟回去:“安全問題我負責,出了事我兜著。”
他嘀嘀咕咕到處看了一會,冷著臉走了。
3、情緒失控型:就是對方心情不好時,你正好撞他槍口上。
這種情況也不少,例如早晨你壓著時間點到了單位打卡,結果被主管看到一頓猛懟:“天天看你掐著點上班,這是什麼工作態度。”
這種情況,你反擊還是不反擊?
反懟對策
1、儲備反懟語句庫,避免需要的時候詞窮
我們遇到的最痛苦的情況就是:你打算立即反懟時,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於是憋屈的眼淚硬生生嚥到肚子,而對方像個得勝將軍一樣趾高氣揚、神清氣爽地走了。
(1)可以用“反懟”做關鍵詞百度一下,會有很多反懟金句。
例如“你一定是吃魚高手,挺會挑刺的”、“你家住海邊吧,管得倒是挺寬的”、“如果奧林匹克舉行髒話大賽,你一定能拿冠軍”等。
這類反懟金句的特點就是要繞個彎,不吐髒字就反擊回去,而且會讓對方在一瞬間瞠目結舌,等他理解了你的意思時,你已經走遠了,讓對方一個人對著空氣發火。
(2)查詢一些歇後語,反擊中帶著幽默
這類歇後語很多,而且都比較毒舌,例如:
(3)自己平時思考和總結出來的反懟內容
積累詞庫素材
2、分清反懟場景:該懟就懟,該弱就弱
不要一昧地反擊,也不要總是忍讓,有時候忍讓就是在鼓勵對方加大懟你的力度。
如果是因為工作做不好被領導訓,或者領導心情不好,你又不幸撞槍口上了,那就示弱吧:“領導說得對,我一定改”。如果大家都有責任,但是卻將所有責任都推到你身上,那麼就當成反駁,不要遲疑。l 如果對方故意來找茬,也建議反擊回去,不要以為你忍讓一下,對方以後就不再來煩你了。不會,他會條件反射式地反覆來找茬,因為找你的茬已經成為他少有的開心事了。 如果你在這裡忍耐太久了,已經決定離開這個單位了,但是對方還不放過你,在臨走前還要懟你,你必須懟回去。3、一次懟完,不要拖拉
對於有敵意的人,就要及時懟回去,一次懟到底,不能留著過年。而且懟完後要迅速離場,不給對方反擊的機會,這才是一次完美的收官。
一個朋友因為某個工作做得不到位,考評肯定受影響,這個朋友剛開始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但是後來聽說這個工作其他環節同樣有責任的同事考評沒有受影響,就準備了一下,然後找領導交流。
因為是開放式辦公室,所以他倆的交流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個場景:他拿著列印好的內容一頁一頁與領導爭辯。
這個領導實在解釋不了“為什麼別人沒有受影響而只有他受影響”,最後就大吼一聲:“你浪費公司公共的辦公用紙來為你個人謀利,這一條就說明你素質很差。”
這個朋友很淡定地說:“我早知道你會這麼說,所以這些列印的內容都是我在家裡列印好帶來的。”
領導實在沒話說了,最後調整了他的考評評價,當著他的面發給了HR。
一句話總結
職場中經常遇到被懟的場景,不要一昧地忍讓,也不要一昧地蠻幹,而是要分清什麼情況可以懟回去,以及怎麼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