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導讀: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並接受這個觀點:質量不是檢測出來的,不是生產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這和IPD的四個核心理念一直不謀而合。那麼,華為是如何做好研發質量管理,從而實現在設計中構築質量和成本優勢呢?我們來看看華為的經驗一二三四五六吧!

華為正是透過持續、深入推進IPD,不斷提升了產品研發的效率和效果,也看到了這四個理念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巨大好處,進一步堅定了任總、幹部和員工推進IPD的決心,使得華為的管理、技術和產品水平再不斷提升。

今天我們來分享,華為在研發管理是如何實踐第四個核心理念:如何在設計中構建質量優勢,總結下來有六個關鍵要素:一套流程、兩個原則、三個職位、四個分離、五種手段、六個評審點。

一、一套流程:

在產品開發的時候,不要將質量管理體系與產品開發流程(PDP)孤立,而應該在產品開發流程中設計六個技術評審點(見第六點),同時將測試和驗證作為獨立的階段,在產品開發的前期,將選擇CBB作為一項關鍵活動,以保障質量的活動很好地銜接到產品開發中。

二、兩個原則:

(1)業務決策評審與技術與質量評審分離,設立高級別的主審人,同時對主審人進行績效考核以保證各項評審、決策的質量(通常是IPMT委員會)。

(2)建立產品貨架(CBB——common building blocks,通用基礎模組,是指能夠在不同的產品、服務中共享、共用的模組、部件、技術等。 ),在產品開發時必須保證成熟模組佔一定比例,實現模組化開發(就像我們以前組裝桌上型電腦的時候各種配件即插即用,大大縮短開發時間、提高質量,減少差錯)。

三、三個職位:

(1)系統級工程師:對產品的總體方案設計負責;

(2)主審人:對方案的評審負責;

四、四個分離:

(1)規劃與系統設計分離:應在規劃中提前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和沒有論證的器件做到技術規劃中,並提前進行預研,保證在產品開發中沒有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和沒有需要論證的器件。

(2)設計與實現分離:方案設計由高級別的工程師進行,包括需求的分解分配、規格說明書、各模組的概要設計,設計完成後進行基線控制和管理,交由低級別的工程師進行實現,在實現過程中不允許對方案進行任何基線外的設計更改。

(3)實現與測試分離:在產品開發實現的時候,程式碼組讀、檢視可以由開發工程師進行,但是測試必須由獨立的部門進行,必要的時候甚至要開發測試工具、設計測試樣例進行測試。

(4)測試與驗證分離:驗證必須在實體環境中進行,而不能只通過測試就直接進行大批次銷售。

五、五種手段:

(1)規劃和CBB共享;

(2)評審:文件評審和關鍵點的技術決策評審;

(3)測試和驗證;

(4)任職資格與活動匹配:主要指低級別的工程師不能夠做方案設計,任務分解後分層分級開展,設計方面的工作交由高級別的崗位去做,低級別的崗位先從具體操作和執行的活動做起。

(5)缺陷歸零管理(零缺陷管理)。

六、六個評審點:

PDP產品開發過程通常包括五個階段:概念、計劃、開發、驗證、釋出、(生命週期管理),在這五個階段中,有六個決策評審和六個技術評審點,決策評審點主要是確定產品開發過程是否要繼續推進,如果沒有達到要求或者不符合決策要求,則進行整改或者果斷叫停。

決策評審點和技術評審點在產品開發過程的時間點大概如下:

六個技術評審點(TR——Technical Review)是保證產品開發質量的重要環節,具體含義和主要評審內容包括:

1.TR1:產品包需求評審,重點關注的是產品包的需求。

2.TR2:產品規格評審,主要是檢查總體方案及系統設計規格。

3.TR3:概要設計評審,主要是對概要設計進行評審,包括硬體、軟體、工藝、結構等

4.TR4:模組或系統詳細設計評審,關注的焦點是模組或系統詳細設計層面的問題是否已經解決,是否滿足該模組或系統的設計規格。

5.TR5:樣機評審,主要是確保初始產品效能需求已經滿足,所有已知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

6.TR6:小批次評審,主要是評估生產級的技術成熟度,並且確認進入量產階段的風險。

20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初入職場,你最害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