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時代,我們無不憧憬著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究竟會如何發展。
然而進入職場,意味著告別單純的校園邁入複雜的社會,從象牙塔中的學子蛻變成一個職場人。
面對環境的改變和角色的轉換,你是否會迷茫、不知所措?
走進人生新旅途,你最害怕什麼?
@密斯梁L:社交恐懼我去年畢業後,我選擇繼續考公,省考成功上岸後,分配到了本地的事業單位。雖然親戚朋友都很羨慕,但我工作的並不是很開心,因為我一直很害怕和領導、同事們交流。
我本身性格比較內向,大學期間也很少參與社交活動,除了熟知的室友同學外,也很少和別人接觸。
事業單位本來就要學會逢人處事,我目前所在的崗位上也與人打交道比較多,但是社恐的原因讓我很煩惱。
我害怕寒暄,害怕說錯話,害怕表達不得體被人笑,與同事在網上溝通可以聊得風生水起,當面卻不知道怎麼打招呼。
有些需要多部門協調的工作,也不想去麻煩別人,只敢自己埋頭幹。
拾貳說 :
職場本身就自帶社交屬性,身在職場不可能脫離團隊單打獨鬥。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做到待人接物謙和有禮即可。
工作中及時與他人溝通交流,不僅是禮貌也是一種責任。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不要讓“社恐”成為牽絆你的理由。
勇敢邁出社交的第一步,你才會發現這個世界更多的善意。
@he東野:工作失誤我剛剛入職某網際網路公司的兩個月,身邊的領導、同事都是經驗豐富的前輩,部門裡就我一個新人。
由於自己的業務能力不夠好,在一次工作失誤中影響到了部門裡某位老同事的KPI,被他處處打壓。
現在每天上班都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做錯事招來一頓罵。但越是害怕越容易出錯,我知道這也不是辦法,真的很痛苦。
拾貳說:
工作上每個人都會犯錯,職場新人更是如此。但是我們要明白,沒有人有義務替你承擔責任,犯錯導致他人受到牽連一定要道歉。
要正視犯錯行為,把犯錯當成一次可以學習借鑑的經歷,及時改正並且避免以後再次出現。
同時,不能因為一時失誤而鑽牛角尖,汲取經驗才能讓犯錯加快你的成長速度。
@蜜mit:職場冷漠畢業後我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入職的時候我的直屬領導剛好出差,一週過去除了幫我辦理入職手續的hr,幾乎誰都不認識,每天午飯也是我一個人去吃。
以前在學校裡和同學一起吃飯,甚至一起上廁所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在公司裡我並沒有這樣的同事。
上班時間大家沒有太多交流,作為新人我也沒法參與到具體業務之中,連幫忙拿的奶茶都沒我的份。
這種被“忽視”的體驗讓我覺得自己是公司裡的無名氏,職場的冷漠和距離感讓我內心特別地壓抑。
拾貳說 :
在職場上同事之間缺乏關心沒有必要那麼糾結,這是職場中必須學會面對的事情。
進入職場首先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明白有人照顧是情分沒人照顧是本分的道理,對待人際關係上,保持一顆平常心。
更多的關注點應該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上面,職場是講究實力的地方,當你的能力出眾時,自然不會再被忽視。
職場上,社交能力和專業能力同樣重要,都是我們需要持續學習的方面。過硬的實力可以讓我們成為不可替代的那個人,豐富的人脈資源可以搭建起自己的職業橋樑。
我們不能因為初入職場的不如意,就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一味的恐懼並不會解決能力缺失的問題。
奧裡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寫道:“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
你需要的是變好,而不是害怕。
堅信此刻紮實地積累營養,夢想就會茁壯成長。希望我們都能學會擔當和麵對,提升溝通和協調能力,成為一個不斷進步的職場人。